專訪 姚振均:複雜THA翻修術——外展裝置受損重建的技術要點

專訪 姚振均:複雜THA翻修術——外展裝置受損重建的技術要點

文章版權歸陝西省骨與關節學會和慧骨勤行醫療集團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陝西省骨與關節學會和慧骨勤行醫療集團共同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在2018年秦嶺關節外科大師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姚振均教授接受了慧骨學院的採訪。

編者按:

問題1:

姚教授好,您今天分享的主題是《複雜人工全髖關節翻修術——外展裝置受損重建的技術要點》,那麼在臨床上,髖關節外展裝置受損這種情況常見嗎?

不是十分常見,現在也越來越被重視。外展裝置受損一般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跟手術有關。比如手術入路、手術操作等,翻修手術或其他手術中也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由於翻修的髖關節臀中、小肌常處於攣縮狀態,術中為了達到髖關節平衡,常需要對其進行鬆解,容易導致外展裝置受損,使髖關節外展無力。

另一方面就是跟手術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因為反覆積累的一些慢性損傷造成的。現在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提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一些老年人在長期運動後,容易造成外展肌慢性損傷,它有點像我們經常見到的肩袖損傷的原因。臀中肌是人體髖關節外展和維持步態的重要肌肉,如果臀中肌受損了就會影響髖關節外展、造成步態的不穩定,典型就是所謂的貓步。這種髖關節搖擺的步態,看上去十分嫵媚,實際上對腰椎、髖關節以及相應肌肉有很大的損傷,這種外展肌的損傷也非常常見。

姚振均教授:

問題2 :

在臨床上,應該如何診斷和鑑別外展裝置受損?我們又該如何避免外展裝置受損呢?

臨床上,對於老年病人,特別是女性老年病人,出現不明原因的一側髖部疼痛,然後步態異常,做檢查發現她的Trendelenburg試驗呈陽性,區域性有壓痛,外展肌力量減弱,就要考慮到這疾病。還要跟一些腰椎的、外傷的疾病相區別,另外像糖尿病等,也會造成臂上皮神經的損傷,導致外展肌的無力。

有些病人可以透過一些診斷性的治療,透過服用NSAIDs的藥物,甚至區域性注射一些激素類的藥物來判斷,如果這些短期治療有效的話,可能是區域性的滑膜炎。如果短期治療只是一個區域性的鎮痛作用,馬上又復發了,你就要考慮是不是外展肌的失力,或者是有一些隱秘骨折的可能。

避免外展裝置受損,我主要講醫源性,要注意手術操作。醫生一定要做到:牢記解剖,技術專業,謹慎操作。

姚振均教授:

問題3:

外展裝置受損重建翻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對於肌腱直接失脫,可以透過在大轉子鑽幾個孔,做幾個潛行骨通道,透過比較粗的不可吸收的腹腱縫上去,有些缺損也可以用異體的肌腱來加強,很重要的一點,造成粗糙的骨面-出血,讓骨頭在上面有很好的血運。

對於嚴重缺損,不僅是肌腱失脫的情況,可以透過臀大肌聯合闊筋膜張肌的皮瓣來修復。術中的縫合很重要,可以使用鉚釘起到輔助作用。

還有一種是骨折的病人,處理反而簡單了,可以透過一些特殊的鋼板捆紮、固定。術後短期內不能負重。如果要早期下床的話,就需要透過支具的保護,進行部分的負重,同時減少外展的動作,這樣能讓縫合的地方充分癒合。一般6-8周後,能較正常的走路。

TAG: 外展髖關節受損裝置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