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飢餓”——健康養生好方法

根據日本人的研究成果,如果一個人感到餓意後,只要一個小時後不進食,之後身體就會出現一種叫“長壽基因”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強大的修復功能,對身體益處頗多。在後續的跟蹤中,適當餓肚子的那組人,比餐餐飽食的人,平均壽命和健康指數都要高出很多。

其實,不只是日本,根據很多國家的研究,在人類的長壽因素中,不可少的一個要素,就是適當餓肚子。

適度“飢餓”——健康養生好方法

很多疾病都和過度飽食有關

例如感冒,有時候,吃多了,積了食,再受點風寒,很容易引起感冒。而感冒後,如果清一清腸胃,適度餓肚子,反倒容易痊癒。相反,若是一味想著補充營養,多吃點東西,好增加抵抗力,結果反倒會加重感冒。

脾虛胃寒由飲食無度引起

脾胃長期處於過勞的狀態,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功能自然日益消退。久而久之,就成了脾胃虛寒的狀態。若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得管好嘴巴,餓餓肚子。

道家養生用“辟穀”、我們可以少吃點

道家的養生之法中,經常提到的一點,就是“辟穀”。不食五穀,對芸芸眾生來說,太過虛無縹緲,也不可行。但由此可見的是,少吃一點,確實是健康身體的前提之一。

適當餓肚子,可以讓身體的器官得到休息。病從口入,很多時候,疾病的發生不是因為吃得不夠,反倒是因為吃得太多。在不少古人的醫書中,都將暴飲暴食、大魚大肉稱之為“爛腸之食”。顧名思義,吃多了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不亞於砒霜之毒。

飢餓讓腸胃休息,身體也要有“休漁期”

假如某一個人在3天到7天之間都只吃365食養全餐、一些蔬菜水果以及喝水,這段時間的進食也是會讓自己的精神狀態以及自己的腸胃都是處於休眠狀態的,基本上不進行什麼樣的運作的。

不要以為不吃東西就一定會沒有力氣沒精神,實際上與平日並無差別。

專家表示,在“休息期”中,衡量身體是否適應的標準就是自我感覺,例如精神和身體狀態。也就是說,如果你感到飢餓手腳無力,影響了生活和工作,那就必須立即停止。

如果想達到“一如常態”也並非只靠簡單的“絕食”。最初先進行素食飲食,用了較長一段時間讓腸胃慢慢適應沒有肉食的生活。素食是“飢餓養生”最基礎的一個步驟。

控制不了食慾,何以控制人生

說到養生的話,一般是除了我們自己的身體的保健方法,我們也是要更加的注重自己的心理方面的保養,這樣我們是可以利用我們的心理來控制自己的食慾,想吃什麼的話。可以透過心理來分散自己的注意的。

人的慾望之無窮恐怕連自己都無法控制和了解,“腸胃休眠期”即是訓練剋制人最基本的慾望之一:食慾。當人幾天不進食肉菜時就會表現出對任何食物都有強烈的食慾,只聽菜名唾液都會大量分泌。

此時,心是否能保持平靜才是最大的關卡。這時剋制慾望可以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從身體上練習,均勻吐納,把唾液(津液)重新滋潤臟腑;二是清空慾望,即不讓自己去想任何事情,按照往常的生活進行。

適度“飢餓”——健康養生好方法

飯吃七分飽,身體會更好

人在1~3天的時間裡只喝水,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影響。專家表示,腸胃可以

透過只吃

水果素菜進行規律性的休息。建議:固定規律性地調整飲食而非隨意隨時停食,節制進食更應該科學。

適度“飢餓”——健康養生好方法

飢餓養生法,是相對於現代人吃的太多、吃的太油而言的,而並非絕對節食,滴水不進。在保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必要營養的前提下,採用低熱量飲食,能夠預防多種疾病。

有時不必完全苛求“絕食”養生,定期只吃素菜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得太多,身體內有積滯會導致腸胃負擔過重,所以吃飯不能太撐,飯吃七分飽最好。

TAG: 身體腸胃養生餓肚子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