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不簡單是休息和吃藥那麼簡單

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炎之一,由於社會的老齡化,目前骨關節炎的診治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骨關節炎病理特徵是位於負重區域中心的灶性關節軟骨損害,並在關節邊緣形成新骨即骨贅,軟骨下骨改變,不同程度的輕度滑膜炎和關節囊增厚。隨著疾病的發展,X光片顯示因關節軟骨丟失而導致的關節間隙逐漸變窄和骨贅形成,有時還可見到關節軟骨下骨的改變。

骨性關節炎不簡單是休息和吃藥那麼簡單

原因

增齡

是骨關節炎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年齡相關的關節軟骨的改變,增加了軟骨的易損性,提示增齡引起軟骨降解,是由於關節軟骨細胞老化所致。

重體力勞動

重體力勞動人群,由於膝蓋負重較大,會加重膝蓋軟骨的磨損,負重增加也會刺激人體自我代償保護,增生更多的“骨刺”來承受重力。

肥胖

和重體力勞動類似,膝蓋需要承受更大的重力。

關節損傷

反覆多次的損傷,會加速軟骨的退變。

骨性關節炎不簡單是休息和吃藥那麼簡單

發生機制

骨關節炎的發病機制與關節軟骨變化密切相關。在晚期骨關節炎的病例中,關節軟骨組織會出現顯著變化,包括基質逐漸的蛋白降解退化,同時伴有軟骨細胞增加(或輕微改變)基質成分的合成。這些結果在分子水平上導致早期的形態學改變——軟骨表面纖維化、裂縫形成,隨後軟骨體積減小。

骨關節炎的軟骨伴隨現象是在關節的邊緣出現骨贅,透過軟骨贅疣骨化,主要變化是血管分佈和軟骨下骨的改變。軟骨下骨改變可能是進展性關節破壞的重要部分,部分原因是骨比軟骨具有更大的修復能力,以適應和改變關節的形狀以及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關係。

環境危險因素如肥胖、關節損傷和關節過度負重是引起骨關節炎的機械因素,導致肌肉力量減弱、關節不穩和畸形等。

也有研究認為,膝蓋的疼痛除了骨關節炎外,還受各種身體活動、心理和身體健康狀況、女性的焦慮、壓抑、疑病和消極情緒等影響。因此要積極調整情緒,很重要。

臨床表現

主要包括活動時關節疼痛,短期關節僵硬,運動性疼痛伴活動受限,關節彈響或摩擦音。疼痛是其主要症狀,也是老年人區域性高發疼痛的最大原因。骨關節炎的放射學依據與疾病症狀之間的關係不密切。

治療

一定要轉變觀念,不只是休息和吃藥那麼簡單。骨關節炎治療首先應該是健康教育。

肥胖患者要減輕控制體重,同時加強股四頭肌的鍛鍊,增加膝關節穩定性。

老年患者,觀察大腿前側股四頭肌肌肉量,股四頭肌力量小的話,要加強股四頭肌鍛鍊。

女性絕經期患者,要考量是否有焦慮等心理健康情況。

另外,儘量做到少上下樓梯;不要爬山;太極拳不要屈膝。

喜歡運動的可以騎腳踏車,游泳。同時注意膝關節的保暖。

急性疼痛期可以口服 NSAID治療骨關節炎緩解症狀藥但傳統的藥物胃腸道副作用,如扶他林。

可選擇性COX-2抑制劑胃腸道的不良反應小,如西樂葆、安康信。

嚴重的骨性關節炎,則需要準備行膝關節置換術治療。手術解決的是

疼痛

關節活動

TAG: 軟骨關節骨關節炎四頭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