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四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

四個果位,分別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須陀洹是小乘佛教修行證得的第一個果位。小乘佛教認為,一個凡夫要修成阿羅漢果,前後要經歷四個位次,也就是四個果位。換句話說,就是斷一分煩惱,證一分真理。

佛家四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

第一果為須陀洹

,譯為預流果,即初見真理,得入聖者之流。意思是凡夫透過修行斷盡“見惑”,開始見到佛道,進入聖道之法流。證得須陀洹果以後,永遠不會墮入三惡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只會在須陀洹和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和人道)之間輪迴,七次往返後證四果阿羅漢,方斷盡見思煩惱而永脫輪迴。

第二果為斯陀含

,若證須陀洹果,應伴隨證得基本的天眼通與天耳通。即使證得此果之後立即死了,再來人間天上,也僅一番生死,即可解脫。謂凡夫在斷見惑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欲界思惑共有九品,斯陀含只斷除了前六品,尚有三品沒有斷盡,因此還需要在人間天上再受生一次,故名一來。

佛家四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

第三果為阿那含

,意為不還,意是在斯陀含的基礎上進而斷除欲界思惑後三品,不再還來欲界受生,故名不還。證得此果,死後住於五淨居天(禪定之中),禪定轉深,到了滅受想定,即是解脫,所以不再還到凡夫的生死界中。

第四果為阿羅漢

,意為斷盡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見惑和思惑,究竟無餘,得不生之聖果,受人天供養。

佛家四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

以上四個果位中,前三果稱“阿羅漢向”,指尚在修行階段,而趨向於阿羅漢果的聖者;也就是說前三果的聖人煩惱尚未斷盡,尚需繼續修行。唯有阿羅漢斷除三界見思二惑,無需再修,無需再學,是四果中的究竟果位。

在家人修行佛法,最高可得阿那含果,這是由於家室俗情之累,不能即生進入滅受想定或徹底無慾的境界。但是,若能進入五淨居天的深定之中,已是必得解脫的境界了。

《金剛經》雲: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因此即使須陀洹亦離此四相。

佛家四果: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羅漢

TAG: 果位阿羅漢斯陀含證得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