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本草綱目裡沒有記載蜂王漿

蜂王漿也叫蜂皇漿,類似於哺乳動物的乳汁,因此也被稱之為蜂乳,是工蜂咽頭腺的分泌物,是專供給蜂王或將要成為蜂王的幼蟲的食物。

蜂王和工蜂同樣是蜂王產的受精卵,工蜂的壽命只有40~60天,而蜂王的體重是工蜂的2~3倍,壽命長達5~7年;蜂王的職責是產卵,日產卵達1500~2000粒,超過蜂王本身的體重。研究發現造成以上差異的根源在於蜂王一生以蜂王漿為食,而工蜂只在幼時吃3天蜂王漿,由此可見蜂王漿營養價值是其他營養品無法比擬的。

鮮蜂王漿呈現漿狀物質,顏色呈現乳白色或淡黃色。

為什麼本草綱目裡沒有記載蜂王漿

在《本草綱目》“虫部 一“裡只記載了“中華蜜蜂,蜂蠟,蜂蜜以及蜂毒”,唯獨沒有蜂王漿記錄。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要從中華蜜蜂(土蜂)的特性說起

我國是中華蜜蜂(簡稱中蜂)的發源地。原始的養蜂可追溯到人類最早採集野生蜂蜂蜜的時代。按文獻記載,中國養蜂約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中華民族將野生中蜂逐步飼養為家養中蜂,經歷了原始採集蜂蜜和人工飼養蜜蜂兩個階段。

東漢時期出現了文獻上記載的第一位養蜂專家-姜岐,漢陽上邽(今甘肅天水市秦州區)人,才學很高。漢陽太守橋玄幾次邀他出山做官,他都假裝生病,始終不從。後來因為母親病故,姜岐便獨自跑進深山,以養蜂牧豬為生。還教授各處前來求教的人,最多時有三百人一同學習養蜂牧豬。

魏晉南北朝時期,養蜂者開始將馴養後的半野生態的蜜蜂誘養到仿製的天然蜂窩或代用的木桶蜂窩中去,逐漸向蜜蜂家養過渡。

為什麼本草綱目裡沒有記載蜂王漿

現在在秦嶺深山住戶們的房前屋後還能得以一見。

中華蜜蜂(土蜂)作為土生土長蜂種,既耐寒又耐熱。在天然樹洞裡能度過-30℃至-40℃的嚴冬,在10℃的氣溫下就可出巢飛翔採集,在氣溫40℃時,還能照常採集,中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嗅覺靈敏、勤勞,在外界有少數零星蜜源開花時,它便能採集,維持蜂群正常繁殖。而在同樣情況下,意蜂因無法外出採蜜,需要養蜂人補充飼餵,否則就會處於飢餓狀態。

雖然中華蜜蜂適應能力強,工作勤勞,但缺點也很明顯,中蜂愛分蜂,不易維持強群,導致了蜂群採集力差,在蜜源缺乏時,還會盜竊其他蜂群的蜂蜜。在嚴重缺蜜或無法抵抗敵害時,蜂群會棄巢飛逃。

中華蜜蜂其實也生產王漿,但因其生物特性導致其產量超低,古代中國人甚少有人去採集並利用蜂王漿,因此對於蜂王漿的記載幾乎沒有。

為什麼本草綱目裡沒有記載蜂王漿

國際上,將蜂王漿作為保健食品的風潮是從50年代開始流行起來,也是在這個時候,我國開始從國外大量引進義大利蜜蜂。

義大利蜜蜂又被稱作意蜂,是地中海氣候的產物。地中海地區冬季溫和、潮溼且較短,夏季流蜜期長而乾旱。實踐證明,在各地類似的氣候條件下,意蜂是一個非常優良的品種。意蜂的群勢很強,性情比較溫順,表現出特別優越的採集力,適於追花奪蜜,突擊利用南北四季蜜粉源。在油菜、紫雲英、荊條、椴樹、荔枝、烏桕等主要蜜源花期中,一個生產群日進蜜超過5kg,一個花期產蜜超過50kg甚為常見。其產漿效能是所有蜜蜂品種中首屈一指的,經選育的優秀品系,年群產王漿可達5~7kg。

與蜜蜂產業一同發展起來的還有對蜂王漿研究,透過大量的實驗室和臨床試驗,總結了非常豐富的研究結果,並在1999年由中國中醫藥管理局牽頭編撰的中醫藥大典《中華本草》中論述了蜂王漿的以下藥理作用:

1。延緩衰老、促進成長的作用

2。增強機體抵抗能力的作用

3。對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4。降脂、降糖作用及對代謝方面的影響

5。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6。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7。抗腫瘤及抗輻射作用

8。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為什麼本草綱目裡沒有記載蜂王漿

TAG: 蜂王漿蜜蜂蜂王採集養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