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大菜系,竟然不是中國菜?

不管你是不是美食愛好者,都會發現近年來日料店越來越多。據統計,2006年,日料店的數量在北京還屈指可數,十年後,北京的日料店已超過1500家。而在日料店數量最多的上海,增速也更快,從2006年到2016年,悄然增長了3倍,日料在餐飲中的佔比超過40%。與此同時,日料的花樣也更多,各式懷石料理、燒烤店、壽司店、居酒屋、放題餐廳已經遍地開花。

中國第二大菜系,竟然不是中國菜?

《深夜食堂》中的居酒屋

根據《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公佈的“2016年餐飲業營業額”資料來看,中國傳統的八大菜系——川魯粵蘇浙閩湘徽,能擠入營業額前10的只有川菜、粵菜、本幫江浙菜三個菜系。

而屬於“外來者”的日料,居然一路殺入前八,排在粵菜和江浙菜之前,直追川菜,一點都沒有“水土不服”的跡象,反倒化身黑馬,在“美食大國”上歡快地蹦躂,隱隱有成為中國第二大菜系的趨勢。

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料理到底為什麼受歡迎?

一、美的追求,也是“和”的哲學

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人們對於吃的追求,早已不僅停留在“口味”的層面。對於許多年輕人而言,口味甚至不重要,顏值才是關鍵。即使有些網紅店“徒有其表”,卻依然無法阻擋人們前赴後繼的步伐。

想想你去過的那些日本料理店,無論價格高冷還是平民,裝潢佈置卻往往都很有心,有傳統和風的榻榻米,也有走“性冷談風”的極簡設計,牆上往往還掛著“浮世繪”。當你坐定,點單,品嚐,日本料理精緻的擺盤,好看的器皿,鮮豔的色澤,無疑都給你帶來了華麗的視覺享受。

中國第二大菜系,竟然不是中國菜?

懷石料理

當然,日本料理是“明明可以靠顏值,卻偏要靠才華”,除了形式,更有內容。

中國第二大菜系,竟然不是中國菜?

會席料理

除了我們熟知的“酸甜苦辣”,日本人還追求第五味,即“旨味”。“旨味”是味蕾感受每種味道的融合,一粒米飯、一醬汁、一點海鮮……搭配作用融合後達至味道平衡和諧。“旨味”講求平衡,講求“和”,而這也彷彿是大和民族性格的一個側面。

中國第二大菜系,竟然不是中國菜?

日本一般家庭的飲食

二、口味相近,選擇多元

許多人說起日本料理就會想到刺身,然而日本料理絕不等於三文魚。對於許多日本人來說,日本料理就是日常的傳統飲食,無論是飽含日本美學的懷石料理還是街邊平價的章魚小丸子,都是日本料理。

既然日本料理包含的種類繁多,選擇自然就多元。價格上,從幾塊錢的關東煮、十多塊的壽司到幾十塊的拉麵、定食,再到幾百元的刺身拼盤、四位數的懷石料理;口味上,你不吃生冷,煎、燒、炸、煮等烹飪方式也一應俱全;無肉不歡,可以鑽進烤肉店;注重健康,“輕食”清新地向你招手……無論是工作餐還是朋友聚會,基本都能夠在日本料理中找到合適的餐廳。

可以說,無論從哪個維度來看,日料都具備多樣性的特點,跨度很大,選擇很廣,能夠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各種需求。

中國第二大菜系,竟然不是中國菜?

《深夜食堂》中的部分料理

此外,日本與我國一衣帶水,日本人與我國沿海地區的飲食習慣相差無幾——好清淡,喜海鮮。據餐飲O2O聯合零點資料釋出的《日本料理消費洞察報告》,日料消費者平時飲食偏向鮮味較多,佔到56%,“香”和“甜”的口味習慣佔52。8%和45。3%。而鮮、香、甜的口味本就與中國沿海地區的偏好不謀而合。

同時,海洋氣候孕育的日本人,善用四季的新鮮食材,講求“旬”的概念,隨著時令節氣的變化有相應的食材。正是對時令食物的重視,以及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日本料理更能凸顯食材的新鮮感。這讓日本料理經營者對食材往往不敢怠慢,而這一點恰恰符合當下中國人對健康飲食和食品安全的訴求。

中國第二大菜系,竟然不是中國菜?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捏的鮪魚刺身

三、日料承載了年輕人對於日本文化的好奇與熱情

除此之外,對於年輕一代而言,喜歡日料更多的是源於對日本文化的喜愛。

喜歡讀魯迅,自然想去魯迅故居看一看;對日影日劇日漫感興趣的,自然就喜歡在日本料理店裡體驗一下觸手可及的日本文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日本料理就是日劇日漫的“周邊”。

日本料理也是一個容器,承載了年輕一代對於日本文化的好奇與熱情。涉及到美食的日劇日漫向來數不勝數,近年在國內大受歡迎的《料理仙姬》《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等美食主題的日劇,更是將人們對日本料理的喜愛推向了高潮。

中國第二大菜系,竟然不是中國菜?

日劇《孤獨的美食家》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歐美,許多日本料理店都是中國人開的。

TAG: 日本料理日料日本食材日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