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運動的具體運動方式

進行有效的骨骼運動可以快速增加身高,人體骨骼分為好幾個區域,每個區域結構特點度不一樣,我根據多年的經念總結出來,最常見最有效的有以下4種:

骨骼運動的具體運動方式

(1):轉動:

頸柱部位、脊柱部位、肩關節,這3個部位都可以透過合理的轉動來獲得有效的骨骼摩擦,其中頸柱部位和肩關節都可以透過轉動刺激骨骼滑膜層,壓縮關節腔,發出清脆的響聲。

(2):扭動:

扭動身體使骨骼連線之間產生最大的錯位感,在脊柱部位和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等部位有十分有效。

(3):甩:

手臂由上而下用力猛甩,強力拉動關節,同樣也可以刺激關節。

(4):抖動:

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都可以抖動。

(5):壓:

指關節、趾關節每天都可以壓一壓,趾關節還可以每天透過抓地來活動。

骨骼運動時常能聽到有人發出“嘎嘎”的聲響,比如蹲起時膝關節有響音,走路時髖關節發出輕輕的“嘎嘎”聲,轉脖子頸椎有聲音,攥手指聽到手指有聲音……這些聲音人們通常稱之為“彈響”。

一般來說,彈響不必為此過於惶恐不安。關節活動時,關節面之間、軟骨墊與關節面之間、肌腱和關節囊之間等,總會發生摩擦而發出聲音。在大部分人身上,這種聲響不明顯,而在有些人身上則聽起來比較清楚。特別是那些久坐的人,關節間產生的潤滑液少,加大了關節摩擦的損耗,更容易聽到彈響了。骨骼運動要確定是否是關節錯位或關節受損。

彈響的出現恰恰在提醒人們不要同一姿勢維持過久,而要多加鍛鍊。最好15—30分鐘稍微起來活動一下。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握拳時,指節忽然會發出「叭」的聲音,有人甚至樂此不疲,無聊或緊張時,輪流把指節握得「叭答、叭答」響。

也有人只要上、下樓梯,膝關節就有節奏的「嘎、嘎」響;有的是腳跟一拱直就「啪」一聲巨響;有人甚至連伸個懶腰、打個哈欠,頸背或牙關(顳頷關節)就會發出聲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關節會發出聲音,乍聽下似乎很新鮮,不過,以物理學觀點來看,關節的動作不外是滑動(如膝之初彎)、滾動、磨動(旋轉)等,這些都不離線械原理,自然會因摩擦、振動而產生聲音,只因關節腔完密的封閉,以及關節滑液有效滑潤,聲音小到聽不到。

當關節初「動」時,肌腱的作用力(如拉力等)會瞬間先使關節產生形變,最多可增大至7%,形變產生關節腔負壓。這負壓雖微,但足以使關節囊凹陷(被吸入),使溶於滑液內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氣體,部分氣化成氣泡。將完成之際,氣泡及滑液受壓縮,即像開香檳似「叭」 一聲,把凹陷的關節囊給彈回去,回覆原形,氣體又再度溶回液中。也因氣體回溶需要時間,所以指節響聲雖可週而復始,卻無法連發。

當然,除此機轉外,膝關節、踝關節或背部發出聲音,也可能是繃緊的肌腱在關節運動時,先稍有「走」位,再彈回原位;或是與關節隆突處有較大的磨擦,而發出響聲,

正常關節在休止狀況下是負壓的,反之,四頭肌的縮收運動,會降低膝壓,有利於減緩關節退化。因此,能作適當的肌腱伸展運動降低關節腔壓,理論上應當可以有效改善關節退化, 骨骼運動增高就是這一原理。

TAG: 關節骨骼膝關節彈響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