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服飾之美,看衣品也看人品

服飾,是服裝和配飾的統稱。它是一種直觀可視的語言,無時無刻不在向外界傳達著你的性格愛好、審美情趣。莎士比亞有一句格言:“服裝,往往可以表現人格”,由此可見,穿戴,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格調和品位。

禮儀之始,在於正衣冠

中國人自古就非常講究服飾之禮,出門會見朋友或拜見仰慕的人,都要整肅儀容以示尊重。古人把上衣稱為“衣”,下衣稱為“裳”。衣服沒有釦子,所以出門前一定要把帽帶、腰帶、鞋帶繫好。宋代理學家朱熹說過這樣一句話:

“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衿領,結兩衽紐帶,不可令有闕落”

。說的就是服飾穿戴要講究。穿衣服的時候,必須先把衣領提起來、整理好,然後把兩邊衣襟的紐帶繫好,不能遺漏。這樣人才顯得精神,也才是尊重他人。

《禮記》中有一句精闢的概述:

“禮儀之始,在於正衣冠”

。意思是說,把衣服穿好,把帽子戴好,這是最基本的禮儀。所以,古代儒雅之士都特別講究儀表的整潔。孔子的弟子子路在衛國發生的內亂中,他的纓帶被對手砍斷了,生命危在旦夕,他仍從容不迫,口中說道:

“君子死而冠不免”

,繫好纓帶,從容死去。足見其多麼地看重自己的儀表。

中華服飾之美,看衣品也看人品

中華服飾之美,講究內外和諧

現代人把服飾視為“人的第二肌膚”,是人的形體外延,對人體有著“揚美”與“抑醜”的雙重補償功能。科學巧妙地運用服飾,與人體相貌、身份、場合相得益彰,就是一種流動的藝術、走動的文化,代表著時代的進步和觀念的更新。

美國一項關於形象的調查表明:76%的人會根據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內涵;60%的人認為外表和服裝反映了一個人的社會地位。由此可見,好的服飾不僅可以幫助個人建立自信,更有助於獲得良好的公眾形象。

那麼,什麼樣的服飾禮儀更符合現代人氣息?均衡的款式、協調的色彩、富有巧思的裝飾、完美的搭配,以及精良的工藝,都可以帶來服飾之美。

當然,再美的服飾也是為人服務的,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內在品德和修養,再好的服飾,不過是個空殼而已,反而讓人覺得道貌岸然、徒有虛表。中華服飾禮儀,講究的是內外和諧統一。也就是說,內在的人格魅力和外在的得體裝扮相互映襯。

中華服飾之美,看衣品也看人品

衣貴潔,不貴華

道家鼻祖老子就強調不要太過重視外表,要注重內在的品德和涵養。他說:

“君子被褐懷玉”

。指的就是君子身上穿的雖是粗布做的衣服,懷抱的卻是溫潤高潔的玉啊。《弟子規》中有:“衣貴潔,不貴華”之說,也是教育小孩子從小就要知道,穿衣戴帽貴在整潔、不在奢華。

中華服飾之美,看衣品也看人品

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今天,到處都瀰漫著前衛、時尚的時代氣息,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個性化地裝扮自己,與自己的職業、身份、生活條件相稱。透過得體的服飾,恰如其份地反映自己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涵養,這也賦予了中華服飾禮儀新的文化內涵。

TAG: 服飾禮儀講究繫好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