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章門穴

章門穴屬足厥陰肝經,是脾的募穴。八會穴之髒會。是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根據其穴性,現臨床常用於治療西醫學中的肝脾腫大,肝炎,腸炎,消化不良,膈肌痙攣,肝脾腫大,腸炎等。

本穴首見於《脈經》。章同“障”字,門即門戶,此穴在季脅下,如同屏障內臟之門戶,故名。又說本穴既是八會穴之髒會,又是脾之募穴,五臟皆稟於脾。髒病取此穴治之,其效顯明,取之,猶開四章之門,以通痞塞之氣也,故名章門。穴在腋中線,當第11浮肋遊離端,穴處猶如平頂之山丘,正當古代章服啟閉之處。

【定位】

在側腹部,在第十一肋遊離端的下際。如下圖

每日一穴——章門穴

【解剖】

章門穴下為面板、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腹橫筋膜、腹膜下筋膜。有第十肋間動脈末支,由第十一、十二肋間神經前支的外側皮支分佈。深部右側當肝臟下緣,左側當脾臟下緣。相對應器官為升結腸、小腸(右)、降結腸(左)。

【針刺時針尖經過組織】

面板→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

【取穴方法】

1、仰臥位或側臥位。在腋中線上,合腋屈肘時,當肘尖止處是該穴。

2、側臥舉臂,從腋前線的肋弓軟骨緣下方向前觸控第11肋骨遊離端,在其下際取穴。

【主治病證】

1。腹痛、腹脹、腸鳴、洩瀉、嘔吐脾胃病證;

2。肋痛、黃疸、痞塊等肝膽病證。

【操作方法】

直刺0。8~1寸,側腹部有酸脹感,並可向腹後壁放散。可灸。

【注意事項】

章門穴右側深部當肝臟的下緣,左側深部為脾臟的下緣,因此,針刺時針尖不宜向肝臟或脾臟方向深刺,以免造成肝、脾損傷。

【常用配伍】

1。章門配足三里、梁門,陰陵泉、公孫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腹脹。

2。章門配內關、外關、足臨泣陽陵泉,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胸脅痛。

3、章門配足三里、太白、內關有健脾和胃止嘔的作用,主治嘔吐。

TAG: 章門章門配脾臟主治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