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脾胃受損來談“虛不受補”

人體的火大致可以分為實火和虛火兩種,實火用苦寒直瀉,但現實中可應用者較少。而虛火則相對複雜一些,因為有五臟不足,同時也有陽氣過盛的一方面,所以需要醫者去仔細分辨輕重。

所謂的虛火,就是指因某個臟腑虛損,陰不承陽所引起的內火,可用甘涼濡潤法清補,明·繆希雍以及溫病學派的醫家最是擅長。但選擇清涼之前,我們還需要再仔細看看人體虛的那一方面,尤以脾胃方面最為常見。

從脾胃受損來談“虛不受補”

所謂李東垣的中虛陰火理論,頓悟往往也在一瞬間。因脾胃屬土,土為萬物之母,也是其餘四髒的調和劑。脾胃每天都得飲食的沖和之氣來滋養各髒氣血,所以無論臟腑本脈還是四時平脈,都兼有脾胃的緩和之象。

假若脾胃受傷,一則影響中焦陽氣上升和水溼的代謝,從而出現《內經》中“飧洩”“䐜脹”等症狀,這是陰陽悖逆,中下焦缺乏交換通達的緣故。中氣下陷,土乘腎水,以至水不足而心相火皆旺,從而又出現小便渾濁、婦科、男科以及東垣書中所記載的那些“身熱而煩、氣高而喘”等症狀,由是虛火內生,亦不足為奇。

另外,脾胃受損,飲食乃至藥物的吸收也都成問題。吸收不好,則飲食漸少,肌肉日消,而四肢痿軟不用。藥物也是一樣,尤其是在中陽不運的情況下,不用人參、白朮、乾薑、半夏等健運中陽,反而以清涼滋膩為主,選用補血養精之品,譬如熟地、枸杞、黃精、阿膠、鹿角膠、菊花等,這就是在沒有考慮脾胃受損的前提下而妄圖用藥,違背了自然之理。當然也不是在純粹排斥滋陰,這些藥我自己也經常用,但是需要在用前提前診一診右關尺陽氣的情況,如見澀小微弱等陰脈,則不應以養陰為主,或是需要配合其他來綜合使用,以免藥物被黏滯脾胃不消,反生脹滿。如此藥物不但不能補益對應各髒,反而黏滯中焦,如枸杞、桂圓、萸肉、鹿角膠之品所帶的一部分火性也會隨即上升,再加上滋膩礙胃,本身因脾胃不運則引起的那部分虛火就會愈加嚴重,很容易造成百姓所說“虛不受補”的假象。

從脾胃受損來談“虛不受補”

其實虛而補之,是經典流傳下來非常正確的治療方式,而且針對不同臟腑的虛損,也都有其各自對應的方劑和藥物,但治療前,總歸還是先考慮照顧到脾胃的情況,如此才不會出現“虛不受補”或“補而上火”的問題。另外,還需要再強調一下:脾胃受損是當代人的通病,也是造成各科內傷雜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從脾胃論治,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無論是什麼中醫門派,也都不能忽視後天運化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說“得脾胃者得天下”,真實不虛!

TAG: 脾胃虛火藥物陽氣臟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