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湯把11人送進急診,醫生的解釋真的合理嗎?

最近有一則報道,說是“揚州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一夜之間來了11名患者,全都是喝了牛肉湯以後上吐下瀉”。報道中說醫生檢查之後判斷“是肉湯誘發了結石病”,並且指出“這11名患者全都患有膽結石,而牛肉湯、羊肉湯、雞肉湯等等,這些“肉湯”類的食物中,含有大量嘌呤,非常容易誘發膽結石,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進而引發腎臟疾病”。

牛肉湯把11人送進急診,醫生的解釋真的合理嗎?

醫生的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所以國家級媒體也就照搬報道了。

但是,這並不合理。

膽結石是如何產生的?

膽結石有兩類:

一類是膽固醇結晶形成的,大約有80%的膽結石是這種情況;

另一類是膽色素形成的,大約有20%的膽結石是這種情況。

膽結石的形成原因比較複雜,歸根結底是跟雌激素水平和胰島素分泌有關。而飲食因素,並沒有很直接的影響。

從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來看,增加膽結石風險的因素主要有:甜食攝入過多、女性尤其是40歲以上、肥胖、懷孕、運動不足、高脂肪食物、膳食纖維不足、家族遺傳史、糖尿病患者、血液疾病、減肥過快、服用雌激素藥物、肝病。

並沒有文獻提到過嘌呤會“誘發膽結石”。

那11位患者為什麼進了急診

新聞中,那11位患者上吐下瀉、腹痛難忍,進了急診室。

這符合膽結石的疼痛發作的症狀。發作的原因是,膽囊分泌了大量的膽汁,但膽管被結石所阻礙,無法順利流入小腸中,就產生了這些症狀。

從統計結果來看,多數情況都是在晚上發作,持續時間從十幾分鍾到幾個小時的都有。因為疼痛難忍,可以與產婦分娩相比,所以進急診是順理成章的。

但是通常並沒有文獻提到嘌呤會引發膽汁大量分泌而導致發作。一般而言,暴飲暴食或者大量吃下脂肪類食品,可能會促進膽汁分泌而出現。從這個角度說,如果牛肉湯熬得很濃稠,裡面充滿了脂肪,也還是有可能成為誘因的。

但這也並不是說“牛肉湯誘發了膽結石”,而是:這些人本來就有膽結石,牛肉湯促進膽汁大量分泌而使得他們出現了腹痛、嘔吐等症狀。對於他們來說,牛肉湯只是“恰好碰上了”,其實碰到其他的食物,也可能發作。

對於沒有膽結石的人,怎麼喝牛肉湯,也都不會出現這些症狀。

關於牛肉湯中的嘌呤

不管是豬肉、牛肉、羊肉還是水產品,都含有一些嘌呤。在燉湯的過程中,這些嘌呤會溶到湯中。

不過,湯中的嘌呤只是來源於“溶出”,而不會在燉煮中產生。隨著燉煮時間的延長,能夠“溶出”的嘌呤越來越少,湯中的嘌呤含量也就達到了“最高點”,再接著燉煮甚至會有所下降。

簡而言之,牛肉湯中確實有一些嘌呤,但具體含量有多少,取決於用多少肉燉成了多少湯。但是,肉和湯總的嘌呤總量並不會因為燉湯而增加,反而可能減少。就一般的燉湯方式而言,一碗牛肉湯中的嘌呤也是有限的。

而嘌呤跟膽結石並沒有什麼關係。

在體內,嘌呤會代謝成尿酸。對於尿酸代謝不暢的人,可能會導致痛風,所以嘌呤影響的是痛風病人。

TAG: 嘌呤膽結石牛肉湯11膽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