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印度是一個神奇的國家,它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之一。印度的神奇還體現在文化習俗上,印度的宗教,非常有特色。

說起印度,就不得不說印度有種很獨特的“種姓制度”,這是一種曾在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廣泛存在的“血統論”的社會體系,其中在印度流傳的又最為廣泛。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所以,我們經常會在一些印度電影中,看到因為“種姓制度”而引發的高種姓與低種姓之間愛恨糾葛的制度。

那麼這種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其實,“種姓制度”最初在印度產生是因為雅利安人的入侵而建立的社會制度。

雅利安人,原來在俄羅斯南方草原的一個有著古老歷史的遊牧民族,大約到了公元前14世紀,他們一路向南遷徙,來到了古代的印度,征服了當地的原住民,並建立了種姓制度。

這個時候的種姓制度,不是為了把階級和人分高低貴賤,而是為了保證雅利安人的統治權力,維持一定數量的人從事各種工作。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隨著時間的不斷髮展,種姓制度進行了多次調整,並最終形成了後世所熟知的高種姓與低種姓之間等級森嚴的秩序體系,對此,馬克思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來形容:“部落之最極端、最嚴格的形式是種姓制度。”

人人生而平等,但在印度,卻不是這樣。種姓制度的存在,決定了印度許多人一出生就未來的命運。印度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大多與種姓有關。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儘管印度的“種姓制度”在1947年失去了合法地位,但它仍然影響著印度的社會發展和執行。

雖然“種姓制度”只存在於印度教徒中,在其他宗教中並不被承認,但即便如此,由於印度教徒太多,種姓制度佔印度人口的三分之二。印度種姓制度按照從高到低的等級劃分,將人分為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從人口比例來看,婆羅門約佔5%,剎帝利約佔4%,吠舍約佔2%,首陀羅比例最高,達到45%,“達利特”的比例約佔18%。

第一種,婆羅門:

他們是印度人中地位最高的,主要是僧侶和貴族,他們負責掌管宗教和祭祀。

第二種,剎帝利:

他們是印度世俗的掌管者,他們主要處理國家行政和軍事事務。

對於這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種姓的人來說,他們在印度的地位很高,甚至可以說一生下來就被各種光環所圍繞,從小到大都過著優越的生活。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第三種,吠舍:

他們是指印度的普通白人,主要由雅利安人組成,對他們來說,雖然相對前兩個種姓沒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卻可以擁有自由的商業和平等的權力,因為生活的也較為舒適。

第四種,首陀羅:

他們是印度原有的當地土著,平時主要從事手工業和服務業(通常會是傭人或佃農),地位很低。

此外,印度還有第五類種姓

——

“達利特

,他們在印度的地位非常低,甚至低到被排斥在種姓制度之外,不被上層的那些種姓認為是印度人。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前三種種姓享有著各種資源,並且在印度擁有很高的地位。19世紀,由於殖民統治的需要,英國採取了減少婆羅門特權、禁止種姓干預婚姻等措施,想要消除種姓制度帶來的影響,但這些措施並不能撼動印度農村以種姓為基礎的種姓會議。

在印度農村裡,種姓的長老有權處理種姓內部的各類事件。而對於高等種姓來說,他們的理事會不僅有權處理本種姓內部的各類事件,而且有權干預本種姓以下其他種姓內部的事件。

為了區分“低種姓”和“高種姓”,種姓制度有許多嚴格的、不可逾越的規定。

比如,低種姓的人在教育、飲食、婚姻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很多嚴格的規定,並且受到很大的限制。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比如,對婚姻來說,雖然印度對高低種姓通婚有限制,但並不是絕對禁止的。通婚根據情況一般可分為“順婚”和“逆婚”。

所謂“順婚”,

就是高種姓男子與低種姓女子結婚。事實上,許多低種姓家庭大力鼓勵女兒嫁給高種姓男子,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當然,低種姓的女性要有出色的容貌,基本上都要是顏值非常高的角色美女,否則不足以打破種姓限制。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同時,低種姓女性與高種姓男性結婚需要攜帶高額嫁妝,而男方不需要給女方任何彩禮。

“逆婚”的含義也就不難理解了

,即低種姓男子與高種姓女子結婚。在印度,這種存在地位差的反向婚姻是很少見的。

1858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公開承認尊重印度種姓制度的習慣,宣佈殖民政治改革向種姓制度屈服。這也就從側面說明,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並非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20世紀30年代,聖雄甘地,發起“哈里真”運動。他堅持認為賤民應該改名為“哈里真”,意思是“上帝所愛的人”,主張提高賤民地位,並給予他們公平的對待。

後來,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開始主張廢除種姓制度,到1947年,印度獨立後頒佈了廢除種姓制度的法律。印度的“種姓制度”決定了印度人的社會地位和未來的高度。

我們在此或許會有一個疑問,既然高種姓的人在印度有很高的地位,那麼對於處在地位最低、資源最少的首陀羅和達利特,他們為什麼不冒充高種姓人士來獲得權利呢?

其實,這在印度是不太可能實現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種姓帶來的姓氏問題:

種姓制度在印度已經紮根了幾千年,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早已根深蒂固,“低種姓人”與“高種姓人”之間存在明顯的姓氏差異,因此在印度,人們可以透過姓氏來很容易就能夠辨別“種姓”的高低。

因此,“低種姓人”要冒充“高種姓人”,就得改姓。但是在印度這種殘酷的種姓制度下,改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其次,是雅利安人和土著居民的膚色問題

:對於這五個種姓中的前三個來說,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他們大多是雅利安人的後裔,膚色大都較白。

但是對於後兩個種姓首陀羅和達利特而言,他們的膚色比較黑,和前三種的膚色有著較大的差異,因此如果想讓他麼去裝成是“高種姓”,顯然也是一件極難的事情。

最後,是在印度民眾長久以來便根深蒂固的“種姓”思想:

雖然在20世紀40年代末,印度廢除了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但由於千百年來的影響,印度人的“種姓”思想根深蒂固,“低種姓人”沒有膽量冒充“高種姓人”。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而且,由於“種姓制度”有著嚴格的社會階層劃分,種姓一旦形成,底層幾乎不可能爬到上層。別說假,“低種姓人”和“高種姓人”連平時都接觸不到。

儘管印度政府一直在朝著消滅“種姓制度”的方向努力,但這種積澱了幾千年的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改變。

那麼,回到我們剛開始的問題,假如有一天,你和一個非洲黑人同時去了印度,如果別人僅透過膚色來分辨的話,你大概會被歸入“剎帝利”,在印度受到相應的尊重,而他則大概會被歸入“首陀羅”或者“達利特”,可能不太會受到印度民眾的待見。

按照印度的種姓制度,假如你和一個黑人同時去印度將會怎麼劃分?

當然,這只是一個帶有玩笑意思的猜想,還是那句話,人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應該被尊重。

對於印度的種姓制度,你是怎麼看的呢?

TAG: 種姓印度制度地位剎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