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想養出聽話小孩,家長要懂“超限效應”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著名的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當中,主人公傑瑞和他的哥哥湯姆在電影裡對於父母的嘮叨提出了一個名詞叫“高頻說教”,其實透過人物心理的一個塑造就可以普遍反映孩子們心中共同的聲音。

在孩子眼裡,父母總是對他們嘮嘮叨叨的,有點關心則亂。而在父母眼裡,他們認為在和孩子們說話就是溝通,父母嘮叨孩子完全是為了孩子好,生怕孩子著涼了;怕孩子吃太多的垃圾食品對身體不好;怕孩子總是熬夜對眼睛不好;怕孩子回家晚了在外面會遇到危險。

但其實各有各的道理,父母這樣做是為了關心孩子,愛護孩子,只是這種方式可能會讓孩子們受不了並且感受不到家長們對她的愛。

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想養出聽話小孩,家長要懂“超限效應”

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也會經常嘮叨自己的孩子呢?比如孩子成績考試不理想,就會整晚嘮叨孩子讓他去複習總結並且反思;當孩子沒有起床收拾自己的房間時也會嘮嘮叨叨的。也許少部分的孩子會選擇順從,但我相信大多數的孩子會選擇不聽父母的嘮叨,“逼急”了可能還會和父母吵起來。

其實,面對家長們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的現象現在越來越普遍,在心理學上,這種現象叫"超限效應"。

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想養出聽話小孩,家長要懂“超限效應”

什麼是“超限效應”?

這是由心理學家馬克溫吐提出的,它是指人在接受刺激多過、過強,引起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反應被稱為"超限效應"。

心理學家馬克吐溫之所以會得出這個結論,其實還發生過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次馬克吐溫,在聆聽牧師的傳道,當馬克吐溫覺得時間該結束的時候,他覺得牧師講的特別好,準備起身捐款,可是牧師並沒有要結束的意思,而是仍然在講述他的演講。五分鐘,十分鐘過去了,牧師還在說著一些語言講無關緊要的話,這時候馬克吐溫生氣了,他決定放棄募捐,無奈時間越來越長,馬克吐溫不僅生氣不募捐,反而還從募捐箱裡面拿走了兩美元作為對自己被牧師浪費時間的酬勞。

經過這個有趣的事情,馬克吐溫得出了“超限效應”,因此“超限效應”在針對孩子不聽父母嘮叨的現象當中一樣可以適用。

家長的“嘮叨”對孩子的危害

1。

孩子容易不自信

其實父母愛嘮叨,說白了也就是覺得孩子有什麼事情做的,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和期望,當然也會有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愛。

但是這種方式和講道理是兩個性質,孩子為什麼更容易接受講道理的父母而不接受嘮叨的父母呢?我相信父母自己也應該猜得到結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嘮叨不停,不單只是對孩子的一種否定,會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同時還是質疑孩子能力的一種表現,父母對孩子嘮叨很容易會讓孩子產生父母對自己不滿意、不放心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什麼也不敢做,不會做了。

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想養出聽話小孩,家長要懂“超限效應”

2。

孩子容易在青春期變得更加叛逆

父母的嘮叨過度會讓孩子們在青春期的時候更加的叛逆,本來青春期就是孩子覺得自己有獨立意識,可以擺脫父母能夠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在這個時期,如果父母繼續對孩子嘮叨,會不斷的增加孩子們對家長的厭倦感,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不會聽進去父母的勸告,反而還會變本加厲的和父母作對。

更嚴重的是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本身就比較不懂事,如果不能接受父母的嘮叨可能會讓孩子們承受不了,出現精神上的問題。

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想養出聽話小孩,家長要懂“超限效應”

家長們應該如何避免出現“超限效應”?

1。

不要重複述說

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家長們最好不要做到重複訴說和抓住孩子的錯誤行為不停的指責。同時,父母還應該就事論事,不可以翻舊賬。在家長們責備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抓準孩子錯誤的點,而不是隨便貼標籤,輕易的評判孩子的錯誤行為。

就像“超限效應”,當孩子的錯誤行為出現時,家長及時的進行指責,會讓孩子開始感到內疚,但是如果指責過度,孩子的內疚感就會變成煩躁甚至是不聽,最後父母和孩子雙方只能變得無奈和不歡而散。

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想養出聽話小孩,家長要懂“超限效應”

面對孩子種種不良的習慣,家長其實可以先平靜自己的心情,稍作整理情緒後再和孩子以溝通的方式來達到矯正孩子錯誤行為的效果。

比如,當孩子這一次考試考砸的時候,家長應該先描述出孩子一些錯誤的行為,比如家長告訴孩子,這次考試並沒有付出100%的努力,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結果,然後告訴孩子你心中的感受。

孩子考砸了卻沒有將卷子給你看,而是撒謊騙你,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說出你被欺騙而不開心的感受,告訴孩子你並不會只罵她也不會嘮叨他,而是要平等的和他講道理。最後,家長們要用簡潔的表述,表達你對孩子具體的要求,並且希望孩子能尊重你的想法,努力的達到你的要求。

2。

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很多時候父母嘮叨只是從嘴上表達了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其實並沒有做到實際行動,這本身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榜樣。

如果父母“少說、多行動”,我相信家長與孩子70%之間都不會出現“父母嘮叨,孩子不聽話”的情況。

同時,父母們還要給孩子足夠成長的時間,有的時候父母嘮叨孩子是嫌孩子做事情太慢、不著調、不緊張,但其實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成長過程和適應的過程,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孩子們對任何一個外界的刺激都需要有適應的時間。而家長的嘮叨反而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沒有給到他們足夠成長的時間。

因此,家長們要對孩子們的成長有足夠的耐心和引導。

父母在和孩子交談的過程中,也要努力做到“點道為止”,有些道理和有些坎坷是需要孩子們自己去經歷才能收穫不同的感想和經驗,如果父母時常以這種嘮叨的形式告訴孩子,孩子不一定領情,也不一定能真正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緊張的情緒。與其鬧得雙方不歡而散,還不如放手一搏,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空間。

3。

採用遊戲形式與孩子互動

家長想讓孩子們乖乖的聽話,首先就要拉近自己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培養女孩子的良好情感,而這種良好的情感就可以採用家庭遊戲的方式來增加和孩子的互動。

遊戲是孩子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學習到不少東西,收穫不同的經驗,家長也可以利用遊戲這個媒介,寓教於樂。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們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並且讓孩子在扮演故事的情節當中體會到某一角色的優點和缺點,讓孩子在玩的當中學會人生的道理、建立自信也可以增加與同伴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家長可以在遊戲過程中樹立良好的榜樣,一些很好的行為和語言都是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來模仿學習的。

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想養出聽話小孩,家長要懂“超限效應”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 孩子父母嘮叨家長馬克吐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