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真的是由嫂子撫養長大的嗎?正史中答案出人意料

包公,北宋名臣包拯,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清官代表。由於包拯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老百姓申不平,故在民間被尊稱為“包青天”。

包拯,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卒於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享年63歲。

包拯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進入仕途,他一生擔任過很多職務,大概有知縣、知州、監察御史、工部員外郎、龍圖閣直學士、三司使、樞密副使等,但我們對包拯最熟悉的職務還是:開封府知府。

包公真的是由嫂子撫養長大的嗎?正史中答案出人意料

包拯作為我們歷史上清官的代表,歷來被後人所稱頌,他的形象也被搬入許多戲曲劇目之中。

由於在正史中,對包拯幼年的記載甚少,因而人們也就常常把戲劇中的段子,即包拯是由其嫂子撫養長大的,這是真的嗎?

相傳包拯的父親包令儀在睡夢中看到一隻兇猛的老虎闖進房裡,驚醒後包拯就出生了,包令儀就認為包拯是猛虎轉世,會給家庭帶來不詳,再加上包拯在嬰兒時就臉黑如鐵,不哭不笑,包令儀就把包拯仍入了水塘之中。

包拯命大,恰好被水塘中的荷葉給拖住,之後又被洗衣服的包拯嫂子吳妙真看到,吳氏不忍小包拯被丟棄,就偷偷抱回家撫養了起來。包拯長大後稱吳氏為“嫂娘”,這就是一些戲劇中常說的包公由“嫂娘”養大的原因。

包公真的是由嫂子撫養長大的嗎?正史中答案出人意料

在《包公賠情》劇目中,則說的是包拯剛出生時,可能是由於生辰八字與父母相沖,因而不受父母的喜歡,被扔進了牛棚中,結果遭到牛的踢踏,並在額頭上留下了那道月牙形的疤痕。

由於小包拯在牛棚中哭鬧不止,被包拯的嫂嫂看到,她不忍心這幼小的小叔子就此而亡,就從牛棚中救起了包拯,並撫養長大。

在這幾種戲劇中,包拯都是由其嫂嫂撫養長大的,這難道是真的嗎?

可是,這位恩同如老母的“嫂娘”,在正史包拯傳裡,卻是絲毫未曾提到。

在正史的記載中,包拯中進士後,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父母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暫辭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幾年之後,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又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制期滿,才於景祐四年(1037年)赴京,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

包公真的是由嫂子撫養長大的嗎?正史中答案出人意料

透過正史中的記載,說明包拯和他的父母關係很好,假如包拯真的是由其“嫂娘”撫養長大,為何在正史裡沒有絲毫提到她呢?這不由得讓人懷疑這位撫養包拯成人的嫂嫂是否真的存在!

據歷史學家的分析,在戲劇中,常常為了藝術化的需要而張冠李戴,或者根據一些史料進行誇張處理。

雖然包拯沒有被其“嫂娘”撫養長大的記載,但在很多史料裡,卻記載了包拯的小兒子包綬是被其寡嫂撫養成人的。

包拯私下裡和一個小妾孫氏生下了小兒子包綬,結果這位小妾不為包拯的正夫人董氏所容,被趕出了包家,小妾回孃家後不忍此羞辱,不久就去世了。

包綬失去了母親,董氏又不肯撫養他,在這種情況下,包拯英年早逝的大兒子包意的寡妻崔氏就將包綬撫養了起來,這就是歷史上包公被“嫂娘”撫養的傳聞。

包公真的是由嫂子撫養長大的嗎?正史中答案出人意料

然而,此包公非彼包公,我們都認為歷史上的包公就是包拯,卻不知道包拯的兒子們有時也被稱為包公。

據考證,在包拯的墓碑上寫著“宋樞密副使包孝肅公拯之墓”;包拯長子包意和妻子崔氏合葬的墓碑上寫著“宋奉儀郎潭州通判包公意節婦節嘉郡崔氏之墓”;包拯次子包綬和妻子文氏合葬的墓碑上寫著“宋奉儀郎潭州通判包公蓬萊縣君文氏之墓”。

由此可見,在包公父子的墓碑上都寫著“公”字,人們很容易地將老包公、大包公、小包公混合起來,而長嫂崔氏撫養幼弟包綬的故事,卻被後來的文人墨客經過渲染,有意無意地加在了包拯的身上,幾百年就這樣傳了下來,人們也就信以為真了。

本文參考自:《中國歷史探秘》

TAG: 包拯包公撫養嫂娘包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