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用易拉罐做出絕美頭飾,雁鴻在短時間內成為B站百萬粉絲手工大神;用一隻手創作精美竹編作品,刁寬敢破偏見立志成為竹編非遺傳承人;與竹相處17年,楊柳用勤奮與努力練就絕頂技藝……花絲鑲嵌、竹編、獨竹漂從悠悠歲月中走來,成為融入非遺傳承人的一份文化底蘊和精神追求。而這些獨具中華文化魅力的非遺技藝和傳承故事,也被濃縮排一部紀錄片中。

近日,由百多邦聯合《了不起的匠人》原班製作團隊“知了青年”製作的《非遺傳承,少年敢當》一經播出,就引起觀眾的廣泛關注。聚焦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年輕人,節目透過故事化手法尋找和記錄非遺傳承中“少年敢當”的青春力量。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從年輕手藝人切入

展現絕美非遺技藝

國風手工大師雁鴻,曾用兩年多的時間累積粉絲70萬,製作手工藝的影片播放量超千萬。受國外品牌邀請製作11件國風手工藝飾品,登上米蘭時裝週。而讓雁鴻出圈的,則是她用易拉罐成功還原古風頭飾的絕美創造,從87版紅樓中的精緻珠冠,到《清平樂》《甄嬛傳》裡的繁複簪環,都被她一一復刻了出來。在雁鴻看來,鑽研和學習花絲鑲嵌技藝是終其一生的理想,“我會去不斷地靠近,哪怕是現在自己能力不足。當你在慢慢向一件事情靠近的時候,終有一天會實現”。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如何讓古老的手工藝更好地符合現代審美要求?如何讓傳統文化更貼近年輕人的審美,在當今的世界舞臺展現新的魅力?作為一部講述非遺傳統的紀錄片,《非遺傳承,少年敢當》以新穎的角度,別具一格地選擇傳統的非遺文化為切入點,展現古老文化與年輕血液的碰撞火花。

獨竹漂,是一項來自黔北的古老民間絕技,至今已有上千年曆史。隨著時代更迭,便捷的交通工具面世,獨竹漂則漸漸變成了一項近乎失傳的技藝。2009年,獨竹漂正式入選貴州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非遺傳承,少年敢當》紀錄片中,24歲的非遺絕技獨竹漂傳承人楊柳自7歲開始第一次練習獨竹漂,十數年的磨礪和敢於堅持的決心,終讓獨竹漂這項技藝迎來了沉寂後的高光時刻。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以小切口展現大主題,以小人物反映大時代,《非遺傳承,少年敢當》配合感性敘述將觀眾帶入特定情境之中,帶領觀眾完成知識性資訊吸收。而在表達方式方面,節目在8分鐘左右的體量內,既將非遺技藝的製作、展現環節囊括在內,也對手藝人的傳承精神加以呈現,讓厚重的內容不失輕巧表達。

一方面,精簡的篇幅符合當下年輕人視聽內容的觀看特點,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另一方面,短小精悍的內容契合當下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有助於紀錄片的碎片化傳播。節目播出後,非遺傳承手藝人們的故事被網友熱議,微博話題#非遺傳承,少年敢當#閱讀量近3000萬,更有網友直呼“非遺傳人好絕,為青年手藝人點贊”。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在控制單集時長的同時,這部作品在整體節奏的處理方面也頗具巧思,畫外音的語速以及畫面剪輯換幀配合古典背景音樂與故事人物情緒,使得紀錄片平等的話語感增強。既承載非遺本身的重量,又融合了對當下傳承與傳播語境的思考,不僅讓視聽語言傳達出的效果大於內容本身,更為觀者帶來更多啟迪。

讓愛好者變成手藝人

敢熱愛、敢堅持是永恆的底色

因為小時候肢體上遭受重創的緣故,刁寬一度十分自卑甚至自閉。然而,他內心一直有一個熠熠生輝的柔軟角落,便是古老的傳統非遺技藝——竹編手藝。高二就開始研究竹編藝術的刁寬,因為對竹編藝術的熱愛,畢業後就奔赴浙江,拜胡正仁為師專注學竹編手藝至今。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從毫無專業背景,到憑藉濃烈的興趣與熱愛,進入竹編領域,他敢於打破偏見,將竹編手藝的傳承始終視若生命。傳承非物質文化之美,傳承中華文明就在持之以恆之間。在《非遺傳承,少年敢當》中,不僅能夠看到年輕手藝人對傳統文化技藝的熱愛,更能看到他們在熱愛堅持中的突破與成長。

雁鴻的仿製作品在出圈的同時,也為她帶來不少爭議。有人說,花絲鑲嵌是流傳久遠的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對工藝要求極高,她用塑膠等材料進行仿製是對這門古老的技藝缺乏尊重。要傳承,就要有師承,雁鴻決定拜師四川工藝美術大師倪成玉老師,從零開始,學習花絲鑲嵌,走上真正的傳承之路。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從獨自探索到拜師學藝,其中的蛻變與領悟是看得見的,花絲鑲嵌的技法也被雁鴻潛移默化融入新的創作中去。其中,最新作品集《山海經》系列展示出不小的突破與創新,在雁鴻看來,這一系列的頭飾作品完全根據自己的想象進行設計,打破了人們固有思維中的傳統佩戴方式。而對於雁鴻來說,守護非遺的路上她從來不問“能不能”,只問“敢不敢”。

源自內心對傳統文化、非遺技藝的熱愛,激發不斷向世人證明自我、突破自我的決心,《非遺傳承,少年敢當》用一個“敢”字,讓觀看窺見非遺在年輕一代中的希望。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從第一次顫顫巍巍踏上竹竿,到無數次摔進水中後的堅持,楊柳用一個“敢”字,詮釋嬌小女生依然可以守護非遺、震撼世界的力量;刁寬敢打破偏見,用一隻手創造奇蹟,透過日復一日的努力,精進技藝,用一件件精美的竹編作品,驚豔眾人……

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雁鴻、楊柳、刁寬一樣,敢於傳承、敢於堅持的年輕人存在,才讓中國的非遺文化流傳發揚。透過節目鏡頭,觀眾不僅看到了當下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敢想敢為的精神氣質,更彰顯出當下年輕人的精神面貌與文化自信,傳達出更為深遠的價值導向。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在繼承中敢於創新

讓傳統技藝在新時代延續發光

“我其實想要做一個嘗試,把技藝第一個是繼承下來,第二個是要發揚創新精神,把它做的更美。”憑藉仿製頭飾出圈後的雁鴻,並未一直停留在驟然增多的光環中。自從和倪成玉老師學習並製成第一個花絲鑲嵌頭冠後,她對新作品有了更加細膩精緻的追求。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承和創,源於敢破敢立的強大內心;堅和持,開啟人生的至臻境界。文化弘揚離不開與時俱進的創新探索,《非遺傳承,少年敢當》中的手藝人們敢破敢立,嘗試融合創新,為非遺增加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技藝有成後的楊柳,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傳統的獨竹漂,別人第一眼看著會很新奇。但看得多了,漂來漂去也會讓人感到乏味。如何為傳統單一的獨竹漂賦予更為豐富的表現形式?在一次次的嘗試後,楊柳選擇將各種舞蹈動作和特色裝扮融入到獨竹漂之中,進而展現傳統的東方美學。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時而化身京劇花旦,在江面上水袖飛舞;時而踮起腳尖旋轉,成為水中輕盈的芭蕾舞者;時而她又身著旗袍,演繹極致浪漫的復古風潮……在楊柳的演繹下,獨竹漂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生魅力。節目播出後,楊柳不僅讓獨竹漂這項絕技再度驚豔國人的眼球,也讓無數外國網友驚呼感慨“神奇的中國技藝”“東方仙女”。而刁寬也在繼承傳統竹編手藝的基礎上,靠著一身韌勁突破自身侷限,不斷地求知創新,開發了一系列受當下年輕人喜愛追捧的竹編髮簪、竹編鈴鐺等飾品和工藝品……

讓非遺文化煥發活力,這群青年有多“敢”? |《非遺傳承,少年敢當》

誰說傳統不能“潮”,古老的傳統技藝仍需要兼收幷蓄。時代的洪流奔騰而下,技藝的外在形式必然會有所改變和創新,但始終不變的是支撐它們得以流傳百年的精神核心。而這,才是“傳承”的要義。

傳承,是一種精神,也是一份信仰。優秀的傳統手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來源。每一種古老的技藝中,都流傳著匠人的靈魂,《非遺傳承,少年敢當》透過講述非遺文化的青年故事,展現傳統文化傳承中的青春力量,讓更多人認識非遺,走進非遺。而在這個過程中,非遺“傳承”也得以穿越千年依然能夠找到歸處,唯有如此,才能薪火相傳,永放光芒。

TAG: 技藝獨竹非遺傳承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