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所謂的“梃擊案”,在我看來根本就不算是一個迷案。從幕後主使,施行人,受害人,作案動機,作案條件,作案過程,全都一目瞭然。

之所以說它是晚明的迷案,是因為萬曆年間神宗對此案草草收場,並未一究到底。再加之晚明黨爭紛擾,該案逐漸成為了黨爭的工具,一再被拿出來說事,以致越描越亂。

我試著給你還原一個我眼中的“梃擊案”。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故宮

梃擊案,疑在哪

一般現在說的梃擊案,大致的情形是這樣的。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有一個叫張差的男子持棍來到了太子朱常洛所居的慈慶宮,打傷守門太監,意圖闖宮行刺太子。後被宮中宦官聯手擒住。張差被送入法司審問。

經過初步審訊,得出的結論張差是個瘋子,誤打誤撞進了慈慶宮。之後刑部主事王之寀私下審問,發現張差並非瘋子,幕後有主使人,並牽扯到了宮中宦官。

接著刑部會審,確定了宦官的身份,是神宗的鄭貴妃下屬。於是此案牽連到“國本之爭”,即皇長子朱常洛與鄭貴妃愛子朱常洵的“奪嫡”之爭。

最後神宗親自出面,調和了太子朱常洛與鄭貴妃緊張的關係,以處死張差結案。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梃擊案

“梃擊案”在當時絕對是一件轟動朝野的大事,大明開國以來還從未有人如此明目張膽地行刺儲君。再加上“國本之爭”餘音未絕,上上下下都提著一顆心。而神宗如此迫切地結案,便不由得讓很多人懷疑其中的貓膩。

第一,張差是誰?是不是真的瘋子?

第二,他是如何進入大內的?

第三,為什麼敢一個人拿著木棍去行刺太子?

第四,他的幕後指使者到底是不是鄭貴妃?

這四個問題,是解開“梃擊案”的關鍵所在。彆著急,我們慢慢往下看。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明神宗朱翊鈞 像

梃擊案,很複雜

就“梃擊案”本身來說,這個案子雖然疑點重重,但破案並不困難。因為只有兩種結果。

其一,張差是瘋子,在各種好運加持和神仙庇護下,就是躲開了禁宮的重重防線,闖進了慈慶宮;其二,張差不是瘋子,這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針對太子的刺殺行動。

不論是以上哪種結果,以當時大明的破案能力,這些都很容易搞清楚。但偏偏事就出在破案上。

相信我,“梃擊案”最精彩的不是案子本身,而是這個破案過程。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張差大概是在傍晚前在慈慶宮被太監們制服的。之後張差被太監們送到了皇城東華門的指揮衛所裡。在這裡,張差接受了第一次的初步審訊,審訊人是衛所的把總。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明朝將領 劇照

把總畢竟是個粗人,只是模糊地得知了姓名,籍貫,其他的資訊就非常潦草,都是隻言片語,且邏輯混亂。但把總卻做了件很細心的事情,把這些隻言片語也記錄了下來。

之後皇城的巡城御史趕到,對張差進行第二次審問。審了很久,折騰了一個晚上,得出的結論和把總的差不多,張差說話毫無邏輯,答非所問。

但這件事是大事,巡城御史就是管治安的,現在出了這麼大的事情,總得上報皇帝一個說法。

五月初六,這名御史就此事寫了個報告呈給皇帝。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明代奏疏

我們需要注意

這個報告裡,隱去了把總記錄的幾個敏感字樣,如“討封”,“效勞”。

而御史在報告中還有一句很微妙的話,大概意思是說:張差此人說話好像有點瘋癲狀。

這裡說的,是張差好像有點瘋癲,而不是說張差就是瘋子。其實這是巡城御史給自己留了條後路呢,因為他現在還吃不準神宗的態度。

如果神宗要徹查,那麼後面就是刑部的事情了。如果神宗想大事化小,那麼直接以瘋子的名義把張差定性了。

報告遞上去之後,神宗不痛不癢地回話了:讓刑部再審。於是張差被送進了刑部大牢。

五月初十,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刑部侍郎等幾個大員對張差開始了第三次審訊

這次得到了一點資訊。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古代衙門

說張差是薊州人,無業。因為和鄰里起了爭端,自家草垛被人燒了,故而來京告御狀。在來京的途中,受到兩個路人的挑唆,便揣上了一根木棍。後來他陰差陽錯地進了皇城,又陰差陽錯地進了慈慶宮,陰差陽錯地打了人。

最後結論:張差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傻子。

案子有了結論,接下來就是怎麼上報的問題了,幾個刑部老爺捏著發痛的頭回府了。誰知一個小人物卻讓事情峰迴路轉。

刑部大牢的主事,也就是獄長,是每個月由刑部各司主事輪值的。而五月正好是刑部河南司主事

王之寀

(寀cǎi)當值的時候。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牢房

王之寀在來刑部之前,長期在基層做縣令。後來在南京刑部和北京的大理寺任過職,可以算是司法領域的業務能手了。王之寀覺得張差沒說實話,便打算私下會會他。

其實我們也能看出刑部幾個老爺這次的審訊,存在很多漏洞。比如是否核實了張差供詞的真實性?是否去調查過慫恿張差持棍的兩個路人?

在五月十一日的晚上,王之寀拿著牢飯對張差說,你要麼說實話,要麼我就餓死你。然後奇怪的一幕就出現了,張差開始了自己的交代。這是張差的第四次審訊了。

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王之寀用一頓牢房就能讓張差說實話。真相是,在五月十一日晚之前,王之寀已經餓了張差兩天了。

以致於當晚王之寀向張差問話的時候,張差需要兩個人扶著才能勉強完成答話。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王之寀 像

據張差交代,他是被鄉里的親戚帶到了兩個太監那。兩個太監說讓張差幫忙打一個人,事成之後就贈送給張差幾十畝田,並把張差帶進了大內。

有宦官的身影。王之寀得到了驚天資訊:第一,張差不傻;第二,此事有幕後主使人。

五月十二日,王之寀把新的口供交給了刑部的大佬們。大佬們懵了,然後陷入了激烈的爭吵。到底要不要把王之寀得到的新口供交上去?一方認為,此事必須追查到底;一方認為,不要牽扯太多。

其實誰都明白,這件事可大可小,一旦鬧大,皇帝震怒,誰都不知道會以什麼方式來結束。大明開國以來各種大案要案不斷,被貶官的,被流放的,被充軍的,被殺頭的,數不勝數。看著這份新口供,很多人都覺得後脖子發涼。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明代官員

在激烈的爭吵之後,這些官員決定馬上對張差進行第五次審訊。在這次審訊中,主審官決定要對張差用刑,但有趣的是當時喊衙役執行的時候,連續喊了好幾遍衙役們都沒有動作。

其實我是理解的,天子腳下的當差的人,政治嗅覺都很靈敏,這些衙役也怕啊,萬一真的從張差這牽連出什麼大人物,自己這些炮灰估計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但張差顯然沒有這個覺悟,一聽說要用刑,便開始竹筒倒豆子,什麼劉公公如何如何,龐公公如何如何,紅封教如何如何。當張差一說到了宮中宦官和民間宗教時,馬上被幾個刑部官員中斷了審訊。

這幾個官員的意思是,事情鬧大了,再審下去我們幾個人是壓不住場子的,擇日再審。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古代審案場景

五月十六日,刑部四名司官對張差開始第六次審訊

無實質進展。

五月二十日,刑部開始了對張差的第七次審訊。

這次審訊,刑部十三司主要官員全部到場,這個架勢是表示刑部豁出去了,要是真的審出什麼事情大不了拿整個刑部來陪綁。

而這次審訊,基本也就把該問的都問出來了。

梃擊案,很簡單

張差很可能是在北直隸一帶活動的紅封教教徒,薊州人,家貧。在其岳父的引見下,認識了宦官龐保和劉成。龐、劉二人將張差到帶京城,安置在劉成的外宅圈養了三年。期間張差要衣得衣,要食得食,並贈與了金銀器物,且允諾事後再給予田地。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宦官 劇照

萬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在宦官劉成的帶領下,

張差與一眾人以光祿寺搬運食盒的差役為掩護

,由厚載門進入皇城,在城中多次繞行,至東華門慈慶宮附近。而此時除張差外的其他人,都臨時反悔,不敢再前。

宦官劉成便慫恿張差闖慈慶宮,遇人便打,特別要注意穿黃袍的男子。並且叮囑如果被抓,口風要嚴,自會保其無事。之後的事情便是開頭所述了。所以我們可以回答之前的幾個問題了。

張差不是瘋子,就是為了行刺太子朱常洛而來的。他之所以能順利進入大內,是因為有宦官在幫他掩護,並引導路徑。

而他之所以只拿了一根木棍,是因為事先安排的並不僅有張差一人,只是最後關頭只有張差敢行事。而用短棍相對於用兵器,在事後更容易混淆視線。張差口中的太監劉成和龐保,皆是鄭貴妃手下的低階宦官。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故宮

我認為,這件事的確是鄭貴妃在操盤,因為從動機上來看,萬曆年要殺太子朱常洛的,鄭貴妃是最有動機的。一旦朱常洛出了意外,其子按倫序就成為了所有在世皇子中的“長子”,再加上神宗的偏愛,鄭貴妃之子朱常洵便是妥妥的新任儲君。

而萬曆四十三年的時候,離神宗駕崩僅僅只有五年的時間。作為與神宗朝夕相處的鄭貴妃,她不可能不知道神宗的身體狀況。而一旦神宗駕崩後,朱常洛順利繼位,鄭貴妃便再無翻身之時,這也會間接迫使鄭貴妃鋌而走險,兵行險著。因為一旦成功,其回報將是一個天文數字。

而在五月二十日刑部的會審結束,把結果上報了之後,神宗,鄭貴妃,太子朱常洛三人的反應,也側面證實了我的觀點。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明代仕女 圖

鄭貴妃的表現是惶恐,對著神宗幾乎用了各種招式來求情,甚至最後直接撒潑,讓神宗把鄭家滅族。為了求得朱常洛所謂的“諒解”,鄭貴妃不惜下跪求情。再加上此案在審理期間,鄭貴妃的孃家人在朝中四處活動,屢屢干涉刑部斷案。

鄭家完全是一副保命的架勢。

而太子朱常洛,在神宗明確釋放出要在此事上調解他與鄭貴妃二人之間的關係,甚至搬出了一向對朱常洛照顧有加的王皇后來說情時,朱常洛在見到鄭貴妃的那一刻仍然“失態”,當面質問鄭貴妃。

因為以朱常洛的懦弱性子,如果手裡沒有什麼具體的實證,他是絕對不敢當著父皇的面給鄭貴妃下定性的。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明光宗朱常洛 像

神宗呢?神宗一直都沒有明確表態,只是當案子最後的審訊結果報上來之後,神宗對著哭泣不止的鄭貴妃就說了一句話:去求太子。

以神宗獨斷乾坤的性格,以他能幾十年硬槓朝臣的脾氣,這個時候說這麼軟的話,足以說明鄭貴妃就是此案幕後主使無疑。

當然,最後太子朱常洛還是服軟了。不服軟又能怎麼著,畢竟親爹還坐在龍椅上。

五月二十七日,神宗給刑部下了一道旨意,大概意思是說,張差這個人,我看就是個瘋子嘛。你們好好斷案,快點把這個案子了結了。皇帝態度明確:

適可而止

之後神宗喊來朝臣,叫來太子,演了一出骨肉情深的雙簧。做爹的說兒子孝順,做兒子的說你們這些當臣子的無事生非,挑撥我們父子和母子的感情。然後朝臣唯唯諾諾,再也不敢出聲。

大明梃擊案,真相一直都在那

明神宗朱翊鈞 像

五月二十九,張差被凌遲處死。據說後來,太監龐保和劉成,也秘密地從人間消失了。而“梃擊案”在萬曆年間,就這麼被輕輕地掩蓋住了,暫時性地劃上了句號。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只是不知道這些參與此案的明朝官員們,心裡此刻是苦是甜。

一家之言,聊以解悶。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

TAG: 張差鄭貴妃神宗刑部朱常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