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每年的9月28日,

是“至聖先師”孔子的誕辰紀念日。

在中國大陸、臺灣、日韓等地,

都會舉行大型的紀念活動,

堪稱“中國的聖誕節”。

從為人處世到交友學習,

孔子都留下了諸多睿智的洞見,

讓我們一起重溫他教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被奉為儒家經典。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刪述六經

石門,是魯國都城的一個城門。子路晚上回城晚了,城門關了,他就在城門門洞裡睡了一晚。

早上看守城門的人問:“你從哪兒來?”

子路說:“我從孔子家來。”

城門看守說:“就是那位明明知道做不成、卻還要做的人嗎?”

這位看守城門的人,說出了孔子當時所面臨的真實處境。

身處春秋晚期,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為了弘揚日漸衰微的周禮,孔子畢生奔波,周遊列國。

然而,他所推行的“仁政”卻不為各個諸侯國的國君所理解,多次碰壁後,孔子仍然沒有停止奔走的腳步,雖“累累如喪家之犬”而不改初衷。

對於這樣一位先師,我們肅然起敬,因為孔子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者——“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弘揚大道,迎難而上,無厭無倦,無畏無懼。

正如孔子自己所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一生踐行了自己所信奉與所傳播的仁愛理念。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作歌丘陵

知者不惑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對於治國安邦之道,孔子有這樣清晰的闡述:

1. 庶之、富之、教之

(治國三部曲)

孔子到衛國去,冉有為他駕車。孔子看到衛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說:“人口真是眾多啊!”冉有說:“人口已經如此眾多了,又做什麼呢?”孔子說:“使他們富裕起來。”冉有說:“富裕了,再要怎麼做?”孔子說:“教育他們。”

人民富裕之後,最重要的就是抓文化教育。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問禮老聃

2. 先之,勞之,無倦

(領導三部曲)

子路問如何做好政事。

孔子說:領導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其次要帶領員工一起努力奮鬥,這種努力的狀態是永不疲倦的!

3. 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新官上任三部曲)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詢問孔子如何做好管理。

孔子回答如下:

“先有司”,先要指定各個部門的負責人,讓人人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赦小過”,原諒他人的小小的過失;

“舉賢才”,一定要多多發現賢能之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孔子教仲弓的這“三把火”一燒,管理的局面也就打開了。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臨河而返

仁者不憂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當初,孔子在世之時,有人議論他是阿諛之人,有人譏諷他是奸佞之人,有人誹謗他算不上賢人,有人詆譭他不懂禮,還有人用侮辱的口吻稱他是“東家孔丘”,有人妒忌並詛咒他,有人厭惡他而想要殺他。

陽明先生對此的評價是:

“然而夫子汲汲遑遑,若求亡子於道路,而不暇於暖席者,寧以祈人之知我、信我而已哉?蓋其天地萬物一體之仁,疾痛迫切,雖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嗚呼!此非誠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

然而孔子依然心急火燎,四處宣揚自己的學說。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有視天地萬物為一體的仁愛之心,猶如病痛在身,迫不及待想要解除一樣。就算是想要停下來,而卻又感到勢不能停:“我不跟天下的人在一起,又跟誰在一起呢?”一個沒有同等仁愛之心的人,無論如何也是不能讀懂孔夫子的仁心的啊。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跪受赤虹

魯國大夫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強些。”(因為子貢不僅口才好,是外交家,而且還善於經商。)

子服景伯,也是魯國一位大夫,把這話傳給了子貢。

子貢為自己的老師鳴不平,他說:“就以宮牆作比喻吧,我家圍牆只有齊肩高,從牆外就可以看到房屋的美好。而我老師的圍牆有幾仞高,普通人找不到大門走進去,就看不見裡面宗廟氣象的雄美、百官威儀的富麗。能夠找到大門並推門而入的人,或許太少了。所以叔孫武叔先生那樣說,也是自然的。”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漢高祀魯

聖賢思想殿堂的門檻很高。孔子的道廣德深,一般人無法窺見內裡的風光無限,反而視作平常。

陽明先生的弟子徐愛說過類似的話,對於陽明先生的學問“十餘年來竟未能窺其藩籬”。“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見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無窮。”

那些不得聖賢思想之門而入的人,大概就會像叔孫武叔那樣口出不敬之言。

叔孫武叔詆譭仲尼。子貢說:“不要這樣做!仲尼是不可詆譭的。如果說他人的賢能,好比丘陵,還可以逾越;那麼,仲尼的仁德,好比日月光輝,是無法逾越的。一個人想自絕於日月,對日月又有什麼傷害呢?只能顯出他不自量力罷了。”

這段話說得很不客氣了。對於詆譭老師的人,不管其是否身居高位,子貢正氣凜然。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因膰去魯

陳子禽對子貢說:“你太謙恭了,仲尼豈能比你更有才能?”

子貢說:“君子一句話可以表現出自己的智力,一句話也可以表現出自己的愚蠢,所以說話不可以不慎重。我的老師沒人能超越,就好像青天無法透過階梯登上去一樣。

假如老師有機會治理一個國家的話,說要立於禮,百姓就立於禮;引導百姓,百姓就跟著實行;安撫百姓,百姓就會來歸服;動員百姓,百姓就會協力同心。我的老師活著的時候榮耀,死了令人哀痛,怎麼會有人趕得上他呢?”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在齊聞韶

以上這幾章,都是子貢回答別人貶低孔子而抬高子貢的問話。子貢的本事,常人一目瞭然,而孔子之道,卻並非人人可見。但子貢心裡明白,自己會的只是一些雕蟲小技,哪能跟孔子比呢?老師的見識、心胸、智慧高不可及、深不可測。

如果子貢這樣傑出的外交家、大儒商尚且如此敬重孔子,旁人也就不敢不敬孔夫子了。

勇者不懼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真正有道之人,無所畏懼,無所憤懣。

孔子在陳國遭遇困境,吃不上飯,跟從的徒弟都餓病了,躺著不能起來。子路生氣地來見孔子,問:“君子也有困窘沒有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窘時還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會胡作非為。”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匡人解圍

孔子受困於匡地,被圍了五天五夜,弟子們很恐懼。孔子卻很坦然:“周文王已經逝去了,周朝禮制的發揚光大不就落在了我的身上嗎?如果老天爺要讓周禮失傳,那麼我們這些後人就沒有機會傳承周禮。如果老天爺不想讓周禮失傳,那麼匡人就不可能把我怎麼樣!”

透過這件事,可以看到孔子的文化自信,因為當時天底下屬他最精通周代的禮樂文化,博學多才。孔子很清楚自己身上的天命,就是繼承與發揚周文王開創的禮樂文明。這份文化傳承的使命,即天命所在——雄視天下,捨我其誰?

《論語》最後一章,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就是說君子必須是知天命的人,知道自己的人生意義所在、自己的使命擔當,才能不枉此生。

桓魋(tuí)是宋國的司馬(主管軍政的官)。

孔子去陳國,途徑宋國,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演習禮儀,桓魋想殺掉孔子,於是砍掉大樹,孔子離去,弟子催他快跑,孔子便說:“我的品德是上天所賦予的,桓魋能把我怎樣呢!”

面對威脅,孔子相當自信。他認為:踐行仁愛之道,種下善因,自然有善果,內心光明磊落、正氣浩然,便能夠逢凶化吉、不懼危險。

這即是“勇者不懼”。

孔子擔當傳承中華文化、化育人心的歷史使命,做艱難而正確的事,

即便成功的機率很微小,勝利的希望很渺茫,也在所不惜。這是真正的理想主義,這是有堅定信念的人才能做到的。

孔子誕辰 | 孔子大智慧: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適衛擊磬

在一個叫儀的地方,守邊的官吏請求會見孔子,他說:“到這個地方來的有道德修養的人,我沒有不和他見面的。”

孔子的隨行學生請求孔子接見他。他見過孔子出來以後,對孔子的學生說:“你們這些人何必為孔子喪失官位擔憂呢?‘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將要用夫子來喚醒百姓。”

孔子周遊列國,正是為了傳播仁愛之道,有如木鐸之音穿透陰霾,使社會人心自有清明。

從堯、舜、禹、周朝起源的心學思想,經由孔子、孟子、陸九淵、王陽明一脈傳承下來,木鐸之聲直至今日仍然在華夏大地迴響。

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正是以自己的踐行闡述了這句話的內涵:一個人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可以弘揚大道;然而,大道卻不能給一個品格低下的人做出任何背書、增添任何光彩!

道不遠人,道就在心中。

轉自:愛讀邦(ID:aidubang)

最近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打亂了文章的推薦順序,為了不錯過明天更精彩的內容,

關注

之後記得把“甲和燈”設定

“星標”

,文末

分享+點贊+在看

三連噢~

TAG: 孔子子貢仲尼弟子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