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葦渡江:達摩禪師傳奇

11月9日,農曆十月初五,為達摩祖師誕辰紀念日。

——“達摩”,意譯為“覺法”(對法的覺悟者)。

達摩祖師乃中國禪宗之初祖,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梁代三大士”。

達摩(?-536年),天竺人,為弘揚佛法東渡中土,在少林寺後山面壁九年,得悟大道。他在中國始傳禪宗,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

有關領導曾用“面壁成佛”勉勵幹部們要實現“自我境界的提升”。而“面壁成佛”的典故,正來自“達摩面壁”,這是中國禪宗一個著名的故事。

達摩,全稱菩提達摩,南北朝時期,他從印度乘船渡海來到中國。在金陵(今江蘇南京),他見到了篤信佛教的梁武帝,彼此話不投機,遂一葦渡江,北上洛陽,來到嵩山少林寺,在五乳峰下的山洞裡面壁九年。後來,達摩將禪的心法傳給中國僧人慧可。從此,禪宗開始在中國大地上流傳。

據《歷代法寶記》《楞伽師資記》等史料記載,菩提達摩是古印度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他自幼飽讀佛經,對經文有獨到的見解,長大後跟隨佛教禪宗第二十七代祖師般若多羅尊者學習,發願要將印度分裂的思想統一起來,重新振興佛法。

般若多羅尊者臨終前曾對達摩說:“東方震旦國(佛經中對中國的稱謂)有佛教的大乘氣象,你要把大乘佛法帶過去,發揚光大。”

秉承師命的達摩,不遠萬里,跨海西來。在海上顛簸3年之後,終於到達了中國南海(今廣東廣州)。篤信佛教的梁武帝,派遣使臣將他接到了金陵。兩人見面,梁武帝問:“我自即位以來,興建了很多佛寺,供養了很多僧人,抄寫了很多佛經,這有沒有功德?”

達摩說:“無功德。”

“無功德”——這三個字實在令梁武帝無法接受。他緊接著問:“怎樣做才算是有功德呢?”

達摩說:“這些都是有為法,是刻意去做的善事,不會帶來功德,但會帶來福報。”

梁武帝又問:“這是聖人所追求的境界嗎?”

達摩答:“廓然無聖(聖人的心,空空蕩蕩,不在意聖與不聖)。”

梁武帝問:“那麼,站在我對面的是誰?”

達摩答:“不識。”

一番問答之後,兩人話不投機,不歡而散。過了幾天,梁武帝見到了高僧志公,談起了當天的對話。志公說:“達摩答得對呀!你本來有功德,但是總掛在嘴上,要人稱讚,這就成為刻意地貪求功德了,功過相抵,也就沒有了。”

梁武帝又說:“我問他聖人追求什麼,他居然回答‘聖人無所求!”

志公說:“這也對呀!佛無所求,沒有執著才是佛的境界。”

梁武帝有點醒悟,但還是不服氣,又說:“那他也不應該說不知道自己是誰啊!”

志公說:“未生我時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梁武帝被這寥寥數語點醒,頓生悔意,馬上派人追尋達摩,請他回來。而此時的達摩,已決心渡江北上。

傳說,當達摩要渡過長江時,看到後有追兵,於是折了一根蘆葦投入江中。他飄然而上,踩著蘆葦渡江而去。這就是“一葦渡江”的傳說。

TAG: 達摩梁武帝功德禪宗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