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菩薩的PK

有一部佛經,在文人士大夫階層廣為流傳,這就是《維摩詰所說經》。

經中的主角維摩詰菩薩,是毗耶離國的佛門居士,有一天,他稱病在家,佛陀派諸比丘前來看望他,但是比丘們因維摩詰智慧圓融、辯才無礙,不敢貿然前往。

佛陀派文殊菩薩前去探望,諸比丘及眾菩薩隨文殊菩薩一同前往,他們見證了兩位大菩薩就如何修證佛法、如何契入不二法門進行了大PK,以此因緣,而成此經。

維摩詰認為,解脫不一定要出家,他雖有資生產業,而實無所貪;雖有妻妾,而遠離五欲;他遊戲人間,既享盡人間富貴,又精通佛理,度化眾生。

因此,維摩詰菩薩的生活方式,受到那些既不願放棄世俗的欲樂享受、而又渴望體味出世間的快樂的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歡迎。

據《維摩詰經》記載,文殊菩薩與維摩詰探討“不二法門”的地方,是在古印度毗耶離國的首都廣嚴城。

在廣嚴城郊的菴羅樹園,釋迦佛為僧眾講解“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時,聽說維摩詰近來生病,便派舍利弗、迦葉、須菩提等聲聞弟子前往探視。

這些弟子在禪坐、乞食、為人說法時,因有“我執”,被維摩詰批評過。他們對佛說“不堪此任”。

其實,維摩詰指出他們在修行上的不足,就像美國總統威爾遜說的那樣,“從對方的錯誤中找出自己的責任,是彼此相愛的最好方法”。

釋迦佛又派彌勒、光嚴等菩薩前往。這些菩薩曾因修持中有“法執”被維摩詰批評過,他們對佛說“不堪此任”。

釋迦佛只好派“我執法執皆空”的文殊菩薩前往。文殊菩薩欣然領命。那些認為“不堪此任”的眾菩薩、眾弟子知道,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共談,必說妙法,他們便跟隨著文殊菩薩進入廣嚴城。

文殊菩薩問疾,維摩詰說:“從痴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之後,他們圍繞“無住為本”、“煩惱即菩提”等主題,互鬥機鋒,反覆論說佛法,義理深奧,妙語連珠。

維摩詰請菩薩們談談對“不二法門”的認識。隨行的 33 位菩薩根據各自的實踐,辯證地從“生、滅”,“淨、垢”,“動、靜”,“相、無相”,“世間、出世間”等角度,暢談自己的修行體會。文殊菩薩則說:“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說完,他請維摩詰談談體會。

維摩詰默然無言。

法國詩人馬拉美說:“說破是破壞,暗示才是創造。”

維摩詰無言,創造性地告訴人們,“真正入不二法門”,要“超越一切相對的差別”。

文殊菩薩讚歎說:“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聽說佛在菴羅樹園,維摩詰與文殊菩薩及眾菩薩等來到菴羅樹園,禮敬釋迦佛。

在探討什麼是菩薩行,釋迦佛指出“隨緣自在、不起分別” “不捨娑婆、不離眾生” “不住世間、不離世間”的修行,都是實踐菩薩行的方法。

聆聽了文殊菩薩、維摩詰及釋迦佛的講解之後,眾菩薩、眾聲聞弟子“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這個結尾,恰似美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一句經典臺詞:“那些讓你難過的事情,總有一天,你會笑著把它說出來。”

TAG: 維摩菩薩文殊不二法門釋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