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是什麼意思?竹林七賢是什麼意思?他們都是誰呢?

竹林七賢是什麼意思?竹林七賢是什麼意思?他們都是誰呢?

“竹林七賢”可算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標籤了,是魏晉風度的代表。但我一直覺得這個意象不那麼真實,這七個人年齡差距很大,相距都挺遠,更重要的是性格、旨趣很不一樣,他們會聚到一個竹林裡喝酒、彈琴、唱歌?總覺得不靠譜。正好今天看了一本小書《嵇康之死》,激起了我考據的興趣,又找了些魏晉的史料來看,印證了之前的感覺——竹林七賢很可能是人為製造的文化意象。

七賢的組成是:阮籍、嵇康、向秀、阮咸、劉伶、山濤、王戎。其中阮籍和嵇康是大IP,尤其是嵇康,後世將他與陶淵明相比,甚至評價比陶淵明還要高。所謂相聚於竹林,說的也是在嵇康家。但這是大可懷疑的,因為嵇康這個人性格非常孤傲,很不給人面子,交遊的人極少,很難想象他會是一場文化界聚會的組織者。

有一則軼事,說鍾會(這是一個很壞的小人,後來嵇康就是被他害死的)寫了一部玄學著作,希望得到嵇康的評價(嵇康在當時的文學界學術界都是大拿),但知道嵇康說話又直接又刻薄,很怕當面被批評下不來臺,就跑到嵇康家門外,隔著院牆把書稿扔進院子裡。

嵇康是“七賢”裡唯一沒有做官的,他因為和曹操家族有同鄉的關係,在曹魏末年娶了曹操的曾孫女,畢竟也是王親,授了一個叫中散大夫的虛職,但這時司馬家已經專權了,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昭希望文化界的大IP嵇康能為自己服務,但嵇康明確表示不參與政治。

嵇康有一篇著名的文章《與山巨源絕交書》,這個山巨源就是山濤。山濤比嵇康大十幾歲,是魏國大臣,與司馬家關係不錯,他有一次得到提拔,就推薦嵇康接任自己先前的職務,結果嵇康知道後就寫了這篇絕交書。魏晉人的關係比較複雜,像嵇康雖然與山濤公開絕交,但後來嵇康被害,他的兒子和女兒還是山濤撫養長大的,這說明他倆私下關係是可以的,但鑑於山濤與司馬氏的關係,嵇康不可能與他在生活中有很密切的來往。

還有王戎,七賢之中王戎最小,比最大的山濤小將近30歲,所以僅從年齡上湊在一起就很奇怪。王戎和山濤年齡相差大,但相似的一點,都在司馬昭手下為官,而且官做的還很大。大家應該都聽過道旁李子的故事,說一群小孩看見路邊李子樹長滿了李子,就跑去摘,只有一個小孩不摘,說那麼多李子沒人摘,說明肯定不好吃。這個聰明小孩就是王戎。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王戎長大後的另一個關於李子的故事,說王戎家有一棵優質品種的李子樹,他家每年賣李子之前,都要把果核鑽破,以防別人栽種。王戎是歷史上有名的吝嗇鬼,為官名聲也不好,很難想象嵇康會和他交好。

七賢中真正走得近的是嵇康和向秀,要說他倆有竹林之遊還是可能的。向秀學術上是研究老莊的專家,文學造詣也高,嵇康死後,他懾於司馬昭的淫威,只好出仕做官,期間去嵇康家探望,寫下《思舊賦》,成為中國文學史經典。

阮籍相對特殊一些,他在文化界的地位不亞於嵇康,也是魏晉的大IP,但他不像嵇康那麼超脫,也是當朝大官,和司馬氏走的很近。嵇康對阮籍從才學上有惺惺相惜之感,但政治上的選擇決定了他倆生活中沒有什麼接觸。

阮咸和劉伶在才學上幾乎一無所聞,明顯是湊數的。為什麼拿他倆湊數?這個後邊再講。

“竹林七賢”這個意象從提出到成熟,主要是在西晉末年到東晉,從史料看,“竹林之遊”的意象最早是出自王戎。王戎做尚書令的時候,有一次乘車路過一個酒館,就對同車的人說:我以前和阮籍、嵇康經常在這個酒館喝酒,也曾一起在竹林遊玩。這個時候阮籍和嵇康已經去世多年,反正也沒有對證了。不光王戎,山濤晚年也喜歡說與阮籍和嵇康如何交遊。這時已是西晉末年,就開始有“竹林七賢”的說法了。但這個意象的風行還是在東晉。

“王與馬,共天下”的王導,以及主持淝水之戰的謝安,都大力宣傳“竹林七賢”的事蹟。這裡有家族利益,王導是王戎的子侄輩,宣傳父輩與阮籍嵇康這樣的知識分子領袖交好,無疑是很有利的。但謝安等其他大族也倡此說,這可能有整體的考慮:東晉偏安南方,失去了中原正統,那麼就要證明自己的文化正統,這就要藉助文化名人的力量。

那麼為什麼是這七個人呢?這得先看“竹林七賢”的形象定位。首先這裡必須得有文化界領袖,這個自然是由阮籍、嵇康來挑大樑了,其實所謂七賢,主要是阮、嵇兩賢,最多加上向秀。其次,魏晉之風的特點是崇尚自由,不受約束,那麼退隱不仕的嵇康和向秀可為代表。

魏晉之風還有個很大的特點是放誕不羈,不拘禮數,這可是七賢的拿手戲。像阮籍,有個絕活是對著不喜歡的人翻白眼,能把黑眼珠完全藏起來,喜歡的人才正眼看,青眼有加、青睞就是從他這來的。嵇康以打鐵為業,仰慕他而上門求見的很多,但他往往自顧打鐵不搭理人家,也就是因為這得罪了鍾會,後來被陷害致死。

放誕的典型表現是喝大酒,七賢中阮籍和劉伶是代表。阮籍被稱為阮步兵,因為他聽說步兵校尉府中藏有大量好酒,所以求為此官。司馬昭曾想和他結為親家,阮籍為了躲此親事,連續大醉六十天,讓司馬昭沒機會和自己談正事。劉伶醉酒更是有名,他經常駕著牛車,載一罈酒,邊走邊喝,告訴駕車人:我若醉死就隨地挖個坑埋了。劉伶醉酒的故事很多,但若論才學,並未見有什麼記載,所以我以為將劉伶引入七賢,看重的就是他的縱酒放誕。

竹林之風講求瀟灑,音樂自然是少不了,嵇康是歷史上有名的古琴家,他從容赴死前,曾彈一曲《廣陵散》,彈畢將琴擲地,嘆曰:廣陵散於此絕矣!(其實廣陵散並沒有絕,現在還能聽到,這個以後也可以說一說)阮咸不論才學或事功均無足道,但他是當時著名的音樂家,民族樂器中的阮就是他發明的,據說阮咸是個大胖子,肚子大彈古琴不方便,所以發明了抱著彈的阮……這大概就是阮咸被納入七賢的緣由。

至於山濤和王戎,其實這兩位與“竹林七賢”的文化意象是不太相符的,他們汲汲於名利事功,亦無放誕不羈的事蹟。忝列其中,大概主要是因為他倆是這個文化意象的首倡者,或者說創作者吧,俗稱“蹭熱度”。

TAG: 嵇康王戎阮籍山濤七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