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只是為了防老嗎?

養兒只是為了防老嗎?

朋友的老公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公公婆婆已都是年近古稀之人。

朋友說公公婆婆是典型的拌嘴式夫妻,只要開口說話必定是吵架式的交流。

朋友一年中只有春節回公婆家小住幾天,但即使在這幾天裡,不經常見面的兒媳面前,公婆依舊上演著吵架永不停歇的戲碼,從早上起床直到晚上入睡,他們的爭吵聲不絕於耳。

對此,朋友感覺無奈的同時,也確實沒辦法插嘴勸解。公婆結婚快50年了,吵架是他們一輩子的交流方式,也是他們固有的相處之道。

雖然不理解,但結婚多年的朋友也早已接受了公婆的相處模式。

這是別人改變不了,也沒辦法去讓他們改變的。

養兒只是為了防老嗎?

但最近,公婆的這種相處模式卻給朋友帶來了無盡的困擾。

婆婆每次和公公吵架後,必定要打電話來向朋友的老公訴苦,並且訴苦電話一打一個小時。

這對在城市長大,父母開明的朋友來說是怎麼也不能理解的。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對孩子的有著永遠也操不完的心和放不下的牽掛。對於在外的孩子來說,父母永遠是報喜不報憂,免得讓孩子擔心和牽掛自己。即使生了病身體不舒服,也是能瞞則瞞,絕不會讓孩子擔憂。

快七十歲的婆婆不更應該懂得這個道理嗎?而朋友的老公每次接到婆婆的電話都會坐立難安,恨不得馬上回去幫父母調解。

面對不懂事的婆婆和不知所措的老公,朋友實在忍不住問老公,你媽給你打這些電話能有什麼作用呢?這麼遠的距離,她也知道你不能馬上回去勸解的,這不徒增了你的擔心嗎?

朋友老公說,養兒就是為了防老。我媽給我打電話是應該的。

養兒只是為了防老嗎?

友苦笑,找我訴苦,問我該怎麼辦。

我知道她只是傾訴,找一個傾聽者罷了,也不需要我講什麼道理。

而我也知道這裡的問題也實在是太多了。最根本的就是她婆婆和她老公對關係的邊界問題沒有認識和處理的能力。

心理學家說,世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彼此之間更加親密,為了關係的更加穩定,唯有親子關係,從開始就是指向分離。

這種愛的分離在動物界表現尤為明顯。

在自然界,不管是哪種動物, 當它們的孩子生下來,它們都會竭盡所能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切所能提供的保護,從餵養到出行,不敢讓孩子離開自己身邊半步。

但只要孩子長大,有了獨立捕獵和生存的能力,媽媽們都毫不猶豫地把孩子從身邊或族群趕走。

當我們人類面對遠行或離開的孩子時,縱然有萬般不捨,也會故作輕鬆地揮手讓孩子上路。

雖然動物沒有人類這麼複雜的感情,但他們卻本能地知道孩子大了需要遠離,需要找尋屬於自己的世界和人生。

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面對自己的孩子都會有毫不保留地促進分離的能力。

養兒只是為了防老嗎?

而孩子一旦離開,邊界便由此產生。你既然選擇讓他離開,就需要讓他去走向自己的天地,找尋自己的生活。而留在原地的你就要為自己畫出一個圈,這個圈裡面有你需要自己處理和麵對的問題,不應該給已經走遠的孩子造成牽扯和羈絆。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認為養兒防老。這種觀念在農村更是根深蒂固的。

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偶然,養兒防老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有它存在的原因和道理。

但是從發展的角度看,作為有學習力的我們,也需要重新理解孩子是有獨立個體的生命這個話題。

紀伯倫的《孩子》似乎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你的孩子,都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渴望生命自身的兒女,他們經由你而來到世上,而不是從你而來。你是一張弓,孩子是飛射出去的箭,他用力彎曲你,使箭飛得又快又遠,也願你在射手的力量中快樂地彎曲”。

養兒只是為了防老嗎?

“這些道理,咱倆聊,當然沒問題。但怎樣去勸說沒上過學,不識字的婆婆呢。”朋友問。

“哎,這是另外的話題,我無解。也許需要從你老公入手吧。”我說。

生活中纏纏繞繞,互相交織的問題實在太多,有時候會像一團亂麻。需要你耐心地去尋找到一個入口,然後一點點地溯源,一步步地去肢解。

而我們不也是在每解開一個問題就前進一小步的生活中度著自己,同時也努力完善著自己嗎?

TAG: 孩子朋友老公婆婆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