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整合沉澱之後再出發

獨處,整合沉澱之後再出發

泰戈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孤獨時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這句話其實揭示了一個很普遍的道理,學會適應獨處,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和必經之路。

人是群居動物,天生具有社會屬性,但伴隨著人的成長,會發現獨處,是一個人很重要的學習和生活方式。時間像一個巨大的篩子,它會漸漸篩選掉身邊的人,縱觀在任何領域達到頂峰的人,不難發現,獨處,是他們不可或缺的技能。

什麼是獨處呢?

心理學對於獨處的定義是,一個人在意識清晰,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情況下,處於一種與他人沒有資訊和情感交流的封閉狀態。獨處弱化了人的社會屬性,更強調人的個人屬性,是隻屬於自己時空。

獨處,整合沉澱之後再出發

獨處的能力是一種先天性格和後天培養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人面對安靜和寂寞的忍受能力。演員陳道明曾說過一句話:獨處是一種美德,讓人內心得到進化。獨處不意味著不合群和脫離社會,更多時候,獨處是一種反思的手段和脫離低階趣味,尋求更高自由的修行。

王澍陰差陽錯唸了建築系,畢業之後再也沒有了跟建築學沾邊的機會,他只能孤獨的前行,在數十年的獨處中,他從未放棄建築學,反而在不斷的思考中,靈感爆發,將他推向了普利茨克獎的領獎臺;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在但是瘋狂混亂的社會環境下,獨處成為了盧梭思考的最佳方式,眾多在啟蒙運動中出彩的思想都是在這段時間誕生的,獨處是一種隔絕狀態,它能給人絕對放鬆的環境,敏感度和感知力也會得到增強。

英國心理學家在其著作《獨處的能力》中有這樣一句話:獨處的能力能夠在需要的時間中提供對自我的支援。在現代社會,有很多人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哪怕身處燈紅酒綠的喧囂人群中,依舊會感覺到孤獨和寂寞,哪怕身邊是人群,依舊覺得自己只有一個人,這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獨處能力的體現。

思想家帕裡卡爾曾說過:“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我們不擅長獨處”,獨處是一種自我思考的放逐,政治家羅茲曾這樣說:“一個人沒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的沒有時間獨處,沒有機會面對自己,可能更加孤獨”。很多時候,在忙碌之後,有人會覺得沒有意義獨處是一種認識自己的過程,我們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義,但我們應該學會在獨處中看清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思考,獨處不等同於寂寞,更不等於封閉和與社會割裂,他更多是休息和思考,是思維在獨立的時空裡起舞。

獨處,給予了人們自我整合的機遇。作家周國平曾說過:“人只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哲學家叔本華更是大膽直言:“孤獨時幸福的源泉,誰不熱愛獨處就是不熱愛自由”

獨處,整合沉澱之後再出發

在很多時候,喧鬧的人群和世界,快節奏的生活,都不斷的推著我們前行,我們不斷的接受,捨棄,卻往往沒有時間去思考,沉寂,太多的誘惑與刺激讓一切都顯得擁擠,外界的太多東西刺激著我們的神經,讓我們在陷在人群中,在燈紅酒綠中依舊空虛,在熙熙攘攘中無所適從,而獨處給了人們空間和時間去進行整理,去沉澱得到的東西,去明晰自己,去思考未來,而我們正是在一次一次不斷的整理與重新出發中找到了自己,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那高質量的獨處又該怎麼做呢?堅定地意志和思考缺一不可。

社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機器,總是喧鬧又嘈雜的,伴隨著誘惑和燈紅酒綠,誘惑與干擾太多,沉溺於其中,往往能得到一時的滿足,卻在脫離原有的環境之後,精神無法得到滿足,被空虛充斥,而堅定地意志能幫助我們摒棄雜念,脫離誘人的低階趣味,在獨處中尋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而思考則讓單純的與世隔絕變成了有意義的獨處,獨處更多的強調的是思考和自省,在只屬於自己的時空中,思考,整合,沉澱,昇華,這正是獨處的意義,而缺乏思考的獨處就只是單純的將自己與社會剝離開,很多時候,反而是無意義的。

但同樣的,獨處也需要適可而止,凡事過猶不及,過度的追求獨處,反而可能造成人的過度孤僻與偏激,就像作家雨果說過的:孤獨可以使人能幹,也可以使人笨拙。

不乏很多人在獨處時創造出了自己的價值,推動了發展,但其中也有一部分,因為過度的獨處,脫離了社會,心理上也變得孤僻和偏激。

心理學家唐納德也曾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讓志願者在隔音小房間待一段時間,觀察他們的精神和行為變化,而多數人在幾個小時之內就已經變得壓抑,焦躁,甚至開始產生了幻覺。長久的獨處與隔絕,讓他們精神狀況變得很不穩定,而與世隔絕和得不到迴應對於具有社會屬性的人來說,對於精神的壓力是巨大的,這也是很多藝術家孤僻的同時往往性格怪異,精神不穩定的原因。

獨處,整合沉澱之後再出發

而作為“出名的”心理疾病,抑鬱症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也是脫離人群,變得孤僻和偏執,而脫離社會的過分獨處,又會讓抑鬱症不斷加劇。

哲學家狄德羅曾說過:真正的寂寞是一種空虛,一種令你發狂的空虛。人是一種社會動物,具有很強的社會屬性,與人交流,融入人群是必要的,過度的獨處會造成與社會的脫節,靈魂的空虛,精神的偏激。

可見,過分獨處對於人的精神傷害是巨大的。

獨處表現為個人,是脫離社會,不與他人交流的隔絕,而表現在國家民族層面,則是一個國家對於自己的認同和反思,不只是個人,獨處對於國家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建設社會主義特色文化的程序中,國際化是不可避免,而與其他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則是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但,碰撞融合之下,文化的獨處則同樣重要。

對於獨有的傳統文化反思取捨,對於特色文化的認同和發揚,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根基,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文化走出去是必然,但在各類文化互相影響,在文化同質化日益顯現的今天,“獨處”讓文化保持了自己的特色,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也是在文化“獨處”的過程中不斷加強。

獨處,整合沉澱之後再出發

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文化發展,都離不開獨處,我們在獨處中思考反思,我們也在獨處中找到自己的特色,樹立強大的文化自信和自覺。

獨處,是通像成功的必由之路。

TAG: 獨處思考文化社會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