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目送》: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人生是一列徐徐行駛的單行列車,一往無前,沒有回程,你站在站臺,一程又一程的目送。

龍應臺《目送》: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大自然有花開花謝,生命有生老病死,無人能避免,無人能倖免,這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人生課題。

雖然,我們都要面臨這樣的結局,可是真到了那樣的一天,我們仍然會錯亂迷茫,是對生命的恐懼,還是生活的眷戀。

“是最後的時刻到了嗎?是要分手的時刻了嗎?老天,你為什麼沒教過我這生死的一課?你什麼都教會了我,卻竟然略過這最基本、最重大的第一課?”

在面臨“父親”的離去,是措手不及還是對生命的茫然,還是我們的無能為力。

龍應臺《目送》: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但是眼神一片空茫。他看不見你們,但是你想,他一定聽得見,一定聽得見。”

“你告訴自己:注視他,注視他,注視他的離去,因為你要記得他此生此世最後的容貌。”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沒有隻言片語,卻勝過千言萬語,萬語千言。

“送別?死亡,是一個社會的暗語嗎?因為經歷了死亡,所以可以一言不發就明白一切的一切嗎?”

每個人心底都沉澱和珍藏了多少的語言和情感,卻無從傾訴,這是怎樣的無力和無奈。

“他躺在你面前,黃巾蓋著他的臉。是的,這是一具ST,但是,你感覺他是那麼的親愛,你想伸手去握他的手,給他一點溫暖;你想站起來再去親親他的臉頰、摸一下他的額頭測測體溫;你希望他翻個身、咳嗽一下;你想再度擁抱他瘦弱的肩膀,給他一點力量,但是你不動。”

這些普普通通文字的輕描淡寫,卻是凝聚了一位女兒對於父親多麼深厚而真摯的感情。

龍應臺《目送》: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龍應臺《目送》,選錄七十三篇散文,分別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這是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因為同樣經歷過“父親的逝”,看到這些細微的描寫和深沉的情感,更加容易觸動那顆敏感的心靈。雖然表面是一個成年人了,也經歷了人生的風霜,但是心底那份無法言說的父女情懷還是常常讓人難以釋懷。

我的父親是在80歲生日的過後幾天走的,當天住進醫院,當天凌晨就走了。沒有給女兒多大的“麻煩”,卻給了孩子一生的念想。接到父親病危的通知時候已經是下午4點左右,接到電話,我從200多公里外的城市回到家鄉的小縣城,見到父親仍然健在,一路忐忑的心才落下。

躺在病床上的父親,

他曾用手勢和臉上的表情告訴了我他當時的心情,是欣慰和滿足的。百姓愛么兒,我在家中排行末位,是孩子中他最心疼的那一個,而且是離他最遠的一個。

到晚上七八點鐘的時候,他最親最愛的人,都已火速的時間團聚在他的病榻前,這是生命的圓滿,他應該是瞭然無憾的。

可是,那時候的父親,躺在病床上,嘴裡插著氧氣管,我當時以為父親本身較為沉默少言,而且插著氧氣管不方便說話,現在才知,或許,那時他已經不方便言語了。

老還小,也許臨終的時候,老人們就像嬰兒剛出生時一樣,雖然無法用語言交流,但是親情、血緣之間總是會有某種的心電感應,語言已經不是障礙。

我們依然懂得彼此,因為我們此生彼此熱愛著對方,不論是否穿越時空,不論是否滄海桑田,這份情感亙古不變,永藏心間,永伴前行,直到我們終老離去。

到那時,我們的子女也會用同樣的情感,目送著我們的離去,生命就是這樣生生不息。

龍應臺《目送》: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TAG: 父親離去生命情感氧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