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就是“合則來,不合則去”

朋友就是“合則來,不合則去”

有位讀者在後臺問我,說一個人需不需要朋友?

朋友就是“合則來,不合則去”

人當然需要朋友,無論是互相幫助的朋友,還是單純提供精神樂趣的朋友。

內心強大的人不需要朋友裡的“朋友”,指的是提供精神慰藉的朋友,例如受傷了、委屈了,需不需要跟朋友訴說?內心強大就可以自我消化,並不需要跟朋友傾吐。

如果將此理解為內心強大的人就該獨來獨往,顯然就出現了偏差。這也是認知修煉還不夠系統的人看短影片的最大弊端——短影片追求在最短的時間裡給你一個讓你點頭的結論,其知識密度遠不及文字,因此容易把人帶溝裡。

又或者講的人自己本身也不懂,直接以偏概全。

朋友是那些能讓你收穫利益的人,這個利益是廣義上的利益,包括狹義的利益,社會安全感,以及情緒價值等,這些都可以是朋友。

如果你的發小或者親戚們可以讓你收穫這些利益的至少其中之一,他們就都有機會被歸為朋友,如果都沒有,他們就都不是朋友,就這麼簡單。

很多人從大城市回去家鄉,跟發小已無話可說,沒有利益往來,價值觀也天差地別,還非得頂著發小的關係頭銜強行當朋友,有一搭沒一搭地聊,這沒有任何意義。

朋友不是“當”出來的,朋友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關係。

親戚同理,頂著親戚的頭銜並不能自然成為朋友,只有至少滿足以上條件之一,才能進行朋友般的互動。所有試圖越過以上進行朋友互動的親戚,最終都會遭受別人的唾棄,這叫沒有邊界。

關係分為兩種,一種是條件達成,一種是自願達成。

所謂條件達成,指的是你滿足一些條件,就達成了,比如親子、親戚、發小……不隨著你意願的改變而改變,你就算一萬個不願意,他也是你老子,也是你姑媽,也是你發小。

但自願達成,指的是可以隨著你意願的改變而改變的關係,比如朋友、戀人、夫妻……任何一方不願意都可以隨時中斷這些關係。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條線,條件達成的關係並不能自然而然地過渡到自願達成的任何關係。

今天我跟你在一塊兒開心,我可以把你當成朋友,明天不開心了,你對我又沒有其他用處,我就可以不把你當成朋友,這都是我可以隨意決定的。

有人會覺得,這樣是不是太無情了?

不,這恰恰是“朋友”二字的真諦,那些死抓著非朋友的發小不放,非得用朋友的儀式來對待的,恰恰不懂這兩個字。

我們一生中會遇到無數的人,跟這些人互動的時候都會佔用我們的時間。我們的時間運用主要都是為了讓自己這一生過得更好、更開心一些,而不是維持一種表面的形式。

如果兩個人已無交集,互動還味同嚼蠟,那麼互動本身就是在浪費自己的生命。

人生只能前進不能後退,只要活著,你就會不斷遇到新的人。如果你還頻繁探索未知,那就會更頻繁地遇到新的人。

你在新的事情上永遠需要新的幫手,也會遇到新的快樂,於是影響你生存和快樂的人就會發現變化,那麼你會自然地調整自己的互動精力比重,這是自然而然的,想想你的舊同學,想想你的舊同事。

這是天道,而為了“規矩”、“禮儀”而固守某種行為模式的,則是被各種纏緊了的人道。

一個人的人道部分越多,就越是困在其他人的意志裡,能探索的東西越少,一生也越是白活。

TAG: 朋友互動發小達成親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