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和槐花過不去(散文)

別總和槐花過不去(散文)

作者 崔洪國

別總和槐花過不去(散文)

“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那天晚上我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條資訊,“那些用鐮刀割槐樹摘槐花的,以後別再割了。槐樹無辜,槐花可愛,槐花和槐樹是我們守望相助家園的白色天使和甜美信使,別總和槐花過不去。”

——題記

又到五月,又到槐花飄香的季節。每年的這個時節,從鄉村到城市的湖畔,山坡,到處都盛開了潔白如雪的槐花,任你走到哪裡,那濃郁的芳香從大老遠就撲面而來,你過去了,還追著你的腳步,在你的周圍喧鬧著,在偶爾過往的風中,調皮可愛地搖曳著,晃動著,你想躲也躲不開,除了在手機裡留下她們的美顏,在詩書裡留下她們的芳華,對秀色可餐的那些槐花,你還能做些什麼呢?

家鄉的夥伴和周邊的親朋在齊魯壹點和自己的朋友圈裡曬著那些槐花的拼圖,分享著五月的槐花帶給人們樸實無華的潔白和素淨淡雅的醇香,在無數留言中幾乎眾口一詞的盛讚著這個春夏之交,五月的季節裡,大自然送來的天使。五月槐花香,是大家樂於說道的話題,我還以同樣的題目寫過一篇關於故鄉槐花的散文,在齊魯壹點推送後勾起了大家對於槐花的無限思念和嚮往。從小到大,誰的人生中沒有過與槐花相伴的那些日子呢,誰的人生中沒有過美麗的五月呢,既然有,這槐花的馥郁和芳香自然是不會爽約的。

大家可能會問,“你說的也不對呀,既然這般鍾情於槐花的潔白和芳香,幹嘛要說別總和槐花過不去呢?”是啊,槐花是自然送給我們的美麗天使,是我們五月生活的美好點綴,我們不能總和槐花過不去。在我們身邊,就有不少的人總是和槐花過不去。君不見,在各大網媒客戶端經常見到這樣的新聞,說有這麼一群喜歡吃槐花的大爺大媽,還沒等槐花完全綻放,就迫不及待地帶了鐮刀,提籃,三個一群,五個一夥趨之若鶩,到了河畔、溝邊、山坡,旁若無人地用鋒利的鐮刀鉤著,割著,愣是把好端端的槐樹枝砍下來,一會功夫就把一根樹枝上的槐花擼得乾乾淨淨,毫不慮及槐花和過往行人的感受。我住的小區就有這樣的人,對別人善意好意的勸說翻個白眼繼續依然故我,那意思好像說“又不是你家的,管得著嘛!”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多少的槐樹體無完膚,多少人吃槐花就和吃饕餮大餐一樣,這在五月槐花飄香的季節實在是很煞風景的事情。也難怪各種平臺和群裡大家有不少的意見。

別總和槐花過不去(散文)

槐花比之其他的樹和花,更能勾起人們思鄉的一份親情和鄉情,是人們連繫自己童年的一條潔白無瑕的絲帶,在人們的記憶和生活中是很有情調的。我就經常懷念很小的時候每年與槐花相伴的那些日子。當時,我們村的槐樹就在我們家後邊的一片樹林裡,那是一片槐樹,楊樹,榆樹密植成的園子。園子旁邊靠著的就是我經常在回憶故鄉散文中說到的那個水灣,水灣西邊就是我們一隊姓崔人家的菜地—西崖。不少槐樹就在水灣的灣畔上長成一排,春來了,風起了,水波盪漾了,那排槐樹就在一灣春水潤澤裡茂盛地滋長著。過不了多久,水灣邊上,那片樹園子裡就綻放了一樹一樹的槐花,整個小村裡都飄香了。

“槐花為淡黃和乳白色,可烹調食用,也可做重要染料。未開槐花俗稱“槐米””,是一種中藥。花期在夏末,是一種重要的蜜源植物。”槐花的香甜不同於其他,味道很清淡,剛開的槐花吃到嘴裡甜絲絲的,爽口,清香如薄荷,能解渴還能提神,那種香甜的味道能夠在口中停留好長時間。我小的時候日子還不是很好,家裡人口多的,老人家經常為上頓下頓的吃飯發愁。五月槐花飄香的日子,那些芬芳的,甜甜的槐花一下子就解了大人們不少的難題。水灣邊和樹園子就成了我們快樂的樂園,我們喜歡和那灣水,喜歡和那片樹林,喜歡和西崖,更喜歡和槐花在一起。

別總和槐花過不去(散文)

水灣邊上的槐花開得很旺,垂得很低,灣畔水邊,伸手就能夠到了,我們就在灣畔一個人選一個位置,貼著那些槐樹,用手摘著白嫩的槐花,一邊摘一邊往口中塞,還不忘互相分享著槐花的味道。一個人倒也吃不了多少,主要是玩得開心,用不了多久就吃飽了,那一樹的槐花也沒見少。現在想想,那更是一種與自然,與一棵樹親密地靠近。那樣摘槐花,吃槐花,槐樹是傷不了筋,動不了骨的,所以槐花密集盛開的那段日子,每天都有更多的槐花掛滿了樹枝。每天我們就都到那裡摘槐花,吃槐花。有時我們也跑到樹園子裡,爬到一棵年歲大的樹上,藏在樹和花的海里,一邊摘著槐花,一邊從槐樹的樹叢裡看著漫天潔白的雲朵從園子和小村的上空緩緩飄過,貼得近了,你還真分辨不出哪是槐花哪是白雲。

有時,大人們也提了一個提籃到水灣邊摘些槐花,那是槐花開得最盛的時節。姐姐,嫂子,嬸子都在水灣邊摘過槐花,她們一邊摘著槐花一邊說著村裡和家裡的家長裡短。“花葉相催何日已,塵埃不斷幾人閒”,摘槐花是頗有人間煙火氣息的事情。姐姐和嫂子有時還戴了紅紅的圍巾,在那一片綻放的潔白中,有那麼幾束頭戴的紅在水灣邊,在一排槐樹間,在樹園子裡不停地變換移動著,還有甜甜的微笑和話語的交流在槐樹和槐花之間傳遞著,那真是一幅美不勝收的鄉村美景和畫圖。她們摘槐花也是一種與槐花友好有聲的對話,我從來也沒見誰把一棵好端端的槐樹攀折得一片狼藉,大家都認為那是一種很自私,不光明正大的行為,所以沒有人去那樣做。姐姐和嫂子們也是一邊摘一邊吃,提籃滿了,她們就說笑著回家了。

別總和槐花過不去(散文)

娘做槐花的有些吃法是很有講究的。一般是先就著我們在那摘好的槐花邊吃個夠。然後就用水淘洗乾淨了,一種吃法就是和了面,攥成一個一個的菜團,放在兩層的篦子上蒸,那時都是用燒柴火的灶,很快一鍋槐花巴拉子就蒸熟了,一開鍋,滿院子香噴噴的。還有一種吃飯也是和了面,加熱了平底的煎餅鏊子,刷了一層焦黃的油,烙槐花餅,鏊子上一次能放三四個,一會聽到嗤嗤的響聲了,用木鏟子翻一個個,槐花餅就熟了,吃起來又香又酥,我一次能吃好幾個。

“月入宮槐槐影淡,化作槐花無數。”吃過槐花巴拉子和槐花餅的晚上,一輪皎潔的圓月照耀著寧靜的村莊,月亮掛在樹園子和槐樹的樹梢,月光灑在水灣的水波中,槐花在春夏的風中發出歡快的聲響,槐花的甜香在村子裡和村頭四散飄蕩著。那時天氣已經漸熱了,村頭就有了爺爺、奶奶、嬸子和娘在明月的夜晚,拿了涼蓆和蒲扇,在村子西頭的高坡上坐下來,說著槐花,聞著花香,敘著家常,度著平平淡淡的日子。

這一說,那樣的日子也過去了四十多年了。如今又到了槐花飄香的季節。槐花不僅於我,於很多的人都是一種內心無法割捨的情結,也包括了那些拿了鐮刀割樹枝擼槐花的大爺大媽,他們也會想起很小的時候那些槐花飄香的日子。倘若說那是是一種風景,人們摘槐花更多是到了那個季節與那一樹潔白和芳香的互動與自我內心的一種釋放。到了今天,槐樹和槐花就更是我們美麗家園美好生態的一部分了。如今的日子好了,能吃和好吃的東西也多了,槐花偶爾摘點嚐嚐鮮就可以了,在鄉村和城市的角落,看著那撲面的潔白,如雲朵般的潔白,不是一件很賞心悅目的事情嘛!看著那一棵棵槐樹斑駁的傷痕,看著一根根槐樹枝被割得淚水橫流,看著你摘過槐花的湖畔,山坡一地狼藉,我想你心裡也不會淡定,細想也不會好受,吃著也就不是那般有滋有味了。

別總和槐花過不去(散文)

“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那天晚上我在朋友圈裡發了一條資訊,“那些用鐮刀割槐樹摘槐花的,以後別再割了。槐樹無辜,槐花可愛,槐花和槐樹是我們守望相助家園的白色天使和甜美信使,別總和槐花過不去。”我們是過客,她們不是,我們生命凋零的時候,說不定她們正在夏日的陽光裡燦爛著,裝點著這個鳥語花香的世界,對吧,別總和那些潔白的槐花過不去。

別總和槐花過不去(散文)

崔洪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濟南,煙臺作協會員。出版有散文集《尋找靈魂的牧場》《與海陽最美的邂逅—崔洪國散文精品集》。在報刊、媒體、平臺發表散文、書評200餘篇,作品多次在省市徵文大賽中獲獎。《散文《濟南的橋》入選齊魯晚報“青未了”優秀徵文薦讀篇目,《四哥走了》被齊魯壹點評為月度“爆款文章”,《在農村吃大席》收錄於壹點號3月電子月刊《清泉錄》“2022清泉計劃獲獎長文”,獲評優秀散文。

壹點號風過林梢

TAG: 槐花槐樹水灣潔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