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文:芒來小姐

原文標題:河南洪災20天后,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

災後心理重建

50人失蹤,302人遇難。

這是截止8月2日12時,河南洪災最新的受害者人數。

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鄭州地鐵5號線出站口,整齊地擺放著遇害者家屬和陌生市民的獻花。

7月20日,鄭州突降暴雨,相當於150個西湖倒灌。

積水湧入地鐵,12名地鐵乘客不幸罹難。

我不敢想,眼睜睜地看著積水一點點淹沒喉嚨,該有多絕望;

也不忍心揣測,他們是誰的丈夫、妻子、父母、孩子。

我只知道,一定有人在等著他們回家。

最近,一位身穿雨衣的男人,舉著

“妞妞,爸爸還想接你回家”的牌子,在地鐵5號線出站口靜坐不語。

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有人懷疑他在炒作,可隨後記者揭開真相:

他是一位遇害女孩的父親,雨衣是和女兒分別時穿的。

女兒的生命被洪水奪走,可父女之情依然緊緊牽連。

他擔心女兒泉下餓著肚子,就一邊將包子放在地鐵口,一邊呼喚:

“吃吧,吃吧。”

冰冷的積水,關上了妞妞回家的大門。

而等她回家的人,仍在想盡辦法隔得近一點,更近一點。

這場洪災,是河南乃至全國人民的災難。

但其中發生的幕幕真情,卻讓我們看到:

有些愛,並不會隨著災難消失。

即使家園被毀,可只要活著,就能找到棲身之地。

“等你回家”的牽掛,屬於所有平凡且偉大的人。

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她用性命,

送孩子逃出生天

7月21日,救援人員在廢墟中挖出一個嬰兒。

暴雨導致房屋倒塌,3月大的嬰兒被困了一天一夜,營救成功時,救援人員紅了眼。

孩子那聲清脆的啼哭,簡直是生命的奇蹟。

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一天後,孩子母親的遺體也被找到。

她雙手依舊保持著託舉姿勢。可以想象,在危急關頭她曾多麼奮力地舉起孩子。

最後,孩子活了下來,她卻永遠地離開了。

生死關頭,誰也不知道,這名女子哪裡來的力量。

但對孩子來說,這將成為他一生的力量源泉。

曾有一個人,在危難時刻,拼盡全力為他託底過。

災難再可怕,家人的懷抱,都是最安全的避風港。

暴雨洪水中,一對婆孫被困車內。眼看積水慢慢淹沒車窗,孩子們驚恐極了。

這時,外婆鎮定地回頭說:

“不要怕,我們只是在玩一個冒險遊戲,很快會有人來幫助我們。”

孩子們被說服了,外婆撥通電話,求助孩子母親,母親又求助車輛所在地周圍的店家。

一環接一環,求助訊號不斷傳遞,能趕來的人都火速趕到,想盡辦法砸開車窗。

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這是一場生命賽跑,稍遲一些,車輛或許就會被洪水沖走,救援人員也可能被洪水吞沒。

但最終,沒有一個人退縮。

車窗被砸破,孩子被送往安全地帶。

而外婆獲救後做的第一件事,是幫營救時受傷的人包紮傷口。

得知家人平安,孩子母親發朋友圈感恩所有陌生人。

其實,她最該感謝的是外婆。

災難發生,她能做到不慌不忙、安撫孩子、照顧他人,這是何其可貴的人性。

電影《美麗人生》中,被德軍俘虜的猶太父親受盡虐待,為了安撫兒子,他告訴兒子

“這只是一個遊戲”

他將悲劇變成了喜劇。

被槍斃前,兒子躲在角落偷看,他朝兒子做了一個俏皮的鬼臉。

槍聲響起,孩子不知道自己永遠地失去了父親。直到營救人員到來,兒子都以為這只是一個遊戲。

噩夢般的日子,成了孩子記憶中快樂的童年。當他懂事後,便理解了父親的偉大。

災難能奪走生命,無法奪走人性堅韌的一面。

內心的力量能戰勝一切苦難,也將成為孩子們未來的心理支柱。

道路漆黑,只要有人心懷光明,就能看到希望。

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困境再難,

也別忘記做好當下

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3年,一位名叫毛毛的女孩,至今仍在尋找因地震失蹤的父母。

懂事以來,每天放學後,她都會將婆婆種的菜拿去菜市場賣。

隨身帶的手拉車,上面一直掛著一個紅色的字牌: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

回想2008年我病重時,你們將我放在一位老人的家門口,現在我病好了,盼接我回家。”

黃婆婆說,那一晚,毛毛的父母將剛出生的孩子交給自己,請她暫時照顧孩子幾天,好方便他們回四川汶川老家探親。

地震發生前兩天,父母還給黃婆婆打電話,感謝她幫夫妻倆帶毛毛,還說他們過幾天就回去接孩子回家,現在已經在收拾東西。

地震發生後,

父母的電話就再也打不通了。

毛毛永遠記得:2008年5月12日這一天,她和父母失去聯絡。一晃13年過去了,父母仍然音訊全無。

黃婆婆家境貧窮,懂事的毛毛賣菜補貼家用。

她不怕窮也不怕累,只希望未來某一天,在夢裡甜甜地衝她笑的父母,能夠在現實中出現。

這份冗長的深情,是一個孩子對“回家”的執念。

感到孤單的時候,想想父母總有一天會來接她,就能振作起來,繼續生活。

《冰雪奇緣2》中,安娜公主失去姐姐,悲痛欲絕。她唱到:

“悲傷重壓在我身上,拉我陷入深潭。但我心裡有一個微小的聲音在抗議:你無法掙脫,可必須站起來,活在當下。”

困境讓人痛苦,但我們仍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

一次呼吸、一次咀嚼、一次邁步,人就這樣被推著往前走,迎來轉機。

7月20日,實習醫生於逸飛被困鄭州地鐵5號線,周圍還有很多同樣受困的人。眼看積水越淹越高,於逸飛給父親打了個電話:

“我現在在地鐵裡,可能出不去了,你和我媽好好的,不能吵架。”

救援人員很快就到了,於逸飛成功獲救。

正準備趕緊逃命的他,卻聽到一聲哭喊:

“有沒有醫生?”

於逸飛立刻折返,為了安撫受傷的人,他穿上隨身攜帶的白大褂。

一看到他,人們立刻放下心:

醫生來了!

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整整6個小時,於逸飛為十幾個人做了心肺復甦,跪爛了膝蓋,跑掉了鞋,劃傷了腳……

他沒有太多實戰經驗,但在能力範圍內,他為他人帶來了光明。

原本驚慌失措的人們,也因他冷靜下來,得知“醫生”包丟了,獲救者自告奮勇幫他找回了包。

光明會傳染,黑暗時刻,只要有一個人能保持思考,其他人就能付諸行動。

就像吉鴻昌說的:

人的每一步行動,都是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人性的讚歌,從來都是口口相傳。

每一次困境、每一次災難、每一次絕處逢生,都藏著無數件我們能做的事。

只要做好下一件事,這世上就不存在真正的絕望。

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永遠相信

這世上有人在等你回家

天災人禍,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和財產。

有人親身經歷,也有人是從螢幕中看到災難發生的。

災難過後,

有些人出現了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正如開頭提到的雨衣爸爸。

他們內心充滿內疚和自責。

傷痛,好像不停地提醒:

發生過的事情不會消失,它將成為記憶中一根永恆的刺。

事實,可能確實如此。

可我們仍然可以做點什麼,讓自己好受點。

如果是災難的親歷者,可以試試這3件事:

第一件事,

是允許情緒存在

積水洩洪了,我們內心的滔天巨浪也需要宣洩。

困境中感受到的緊張、恐懼、憤怒、絕望……脫困後擰成了一團。

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漫長的時間裡,我們將要和內心的痛苦共處,甚至因此杯弓蛇影、擔驚受怕。

這是必要的過程,也是自我安撫的過程。

別急著擺脫、壓抑,給自己和他人宣洩的時間空間。

如果一個月後情緒仍然沒有好轉,

可以考慮求助專業的心理諮詢

我們能做的第二件事,

是恢復生活節奏

心理醫生範德考克在《身體會記得》中寫道:

創傷不斷迫使我們直麵人類的脆弱,但創傷也揭露了人類非凡的復原能力。

被災難打碎的正常生活,會在一點一滴的修復中慢慢迴歸。

因為下意識地追尋快樂、意義、創造性和聯絡感,是人的本能。

創傷,也是一種力量之源,它讓我們痛苦,也能讓我們成為嶄新的人。

我們能做的最後一件事,

是要相信:有人在等我回家。

或許,我們曾因天災人禍失去至親摯愛,但只要記憶還在,他們就沒有真正消失。

逆境,會讓我們對生命有新的洞察,讓我們重新體會愛。

隨著時間增長,我們從回憶中獲得愛的力量,也會漸漸增多。

我們可以帶著對他們的愛,去感知身邊的愛。

雖然中間會經歷一些痛苦,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總能給人力量。

因為我們曾愛過,也曾被愛過。

如果你身邊有人正在經歷傷痛,不用奮力安撫,默默陪伴就好。

如果他想傾訴,就聽著。

如果他不願意說,也沒關係。

這個時候,陪伴就夠了。

只要他能感受到,身邊還有人,就能獲得一些支援,一些安慰。

河南洪災後,最不忍看的一幕刺痛朋友圈:回家吧,孩子

寫在最後

我們要相信:

每一個痛苦的人,都是戰士。

傷痛面前,我們不只是受害者,也是一個潛藏著力量、充滿希望的人。

坎坷的命運非但殺不死我,還會教會我如何全力以赴、活在當下。

我們或許做不到改變命運,但

可以做好這件事、下件事、下下件事。

只要做好當下,受傷的靈魂和肉體,就能再次被整合起來,讓人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熱度。

傷痛使人折腰,但活在當下的人,永不會低下頭顱

世界和我愛著你。

作者簡介:原文作者

芒來小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壹心理學院入駐心理諮詢師。公眾號:芒來小姐(ydsakyml)。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600萬年輕人在這裡自我覺醒。

TAG: 孩子災難我們回家於逸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