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到了,你知道民間流傳的那些上墳祭祖的老規矩是怎麼來的嗎?

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到了。

清明,嫩草吐綠,春暖花開,不僅是走出家門,郊遊踏青的好時節,也是咱們國家最重要的傳統祭祀節日。據史料記載,自周朝開始,距今已有2500餘年了。

清明節到了,你知道民間流傳的那些上墳祭祖的老規矩是怎麼來的嗎?

祭奠用品

每年此時,人們都會懷著沉痛的心情上墳掃墓,籍此感恩和追思先人的功德,表達的是後輩子孫的一片哀悼之情,同時期冀地下亡靈安息,福佑家宅平安。

然而,你知道嗎?民間流傳著那些上墳祭祖的老規矩,雖說談不上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從趨利避害的角度來說,恰好契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

因此,對這些老輩人留下的那些講究,絕不能以迷信思想一言而概之,而是應有選擇的傳承下去為好。比如說,“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這句老話,就頗費思量的。

接下來,咱們聊聊這個有些悲慼的沉重話題。

“一月不上兩次墳”。

清明節到了,你知道民間流傳的那些上墳祭祖的老規矩是怎麼來的嗎?

上墳掃墓

若是你僅從字面上理解,我認為那就錯了。根據我們這裡的喪葬習俗,人去世後,當天即搭設靈棚設祭,過了三天就要出殯下葬了,緊接著便要做“七”了。

即從去世或者出殯當天算起,每隔七日都要上墳祭拜的,直到“七七”四十九日除靈止。故此,民間亦稱“燒七”、“七七”等。

顯而易見,一個月內就要做四個“七”的,若是再趕上清明、七月十五、除夕等傳統祭日,一個月上墳的次數,遠遠超過了兩次。所以,“一月不上兩次墳”的說法是不符合情理的。

那麼,為啥會有這種說法呢?我推測應該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人去世後,除了正常的祭祀之外,一般來說還是不要再去上墳了,畢竟生離死別,陰陽兩隔。

清明節到了,你知道民間流傳的那些上墳祭祖的老規矩是怎麼來的嗎?

上墳掃墓

這裡的“兩次”並不是指的確切數字,而是頻繁上墳的意思。老輩人迷信認為,常去上墳的話不太吉利,會讓逝者地下不得安息,生者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只能徒增傷悲,沒有任何益處。

其次,上墳祭祖是家庭的重要事項,尤其是兄弟姊妹祭拜父母時,從哪方面考慮都應由主事者帶著大家一起去的,掃墓添土、焚香叩拜,一整套祭祀流程下來,才顯得莊重肅穆,敬仰先人。

若是今天這個去上墳,明天那個去掃墓,不僅隨意不正規,有怠慢先人之嫌,而且在外人眼裡,會猜想自己家庭不和,難免背後指指點點。同時,若是父母亡靈有知,也會深感不安的。

“一人不上兩年墳”

清明節到了,你知道民間流傳的那些上墳祭祖的老規矩是怎麼來的嗎?

上墳掃墓

在傳統的喪葬文化中,人去世後的重要祭日,除了“燒七”之外,大部地區還講究“頭年”、“三年”,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做“三週年忌”。

第一年必須要上墳祭奠的,俗稱“燒週年”,也稱“小祥”;兩週年稱“大祥”;三週年稱“除服”。在我們這裡頭週年“不請”,即不請親友鄰里,只有自己家人上墳祭奠。

到了兩週年為“不辦”,即是不舉辦祭奠儀式的。而到了三週年則為“不擋”,會舉辦隆重的祭祀活動,親朋好友持禮前往,主人也會設宴招待,還會唱幾臺大戲。

這裡所說的“一人不上兩年墳”,意思是說不管是年頭還是年尾去世,哪怕是臘月間亡故,也儘量把一年內的祭祀活動全部完成,切不可拖到第二年,老輩人認為是不吉利的。

清明節到了,你知道民間流傳的那些上墳祭祖的老規矩是怎麼來的嗎?

上墳掃墓

前面說了,人去世的次年是不需要祭祀的,如果延續到下一年,對人的心理上多少有些影響,悲痛的情緒難以釋懷,難免會胡思亂想,生怕家中再有喪事的發生。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對於“一月不上兩次墳,一人不上兩年墳”這句老話,我認為大可不必糾結,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切以實際情況出發為宜。

TAG: 上墳掃墓不上祭祀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