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掃墓是祭祀造假,孔子已駁斥

待客掃墓是祭祀造假,孔子已駁斥

居然還有代客掃墓、代客燒紙這種業務?!祭祀的本質是表達祭者內心的誠意,而不在外在的祭品和祭祀儀式。讓別人替代就是祭祀造假,是偽祭祀,是古人所反對和不恥的。

《論語》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祭祀神靈和祖先,你應當作他們就在你面前一樣,以此表達真誠虔誠。對於那些讓人代勞的祭祀儀式,還不如不搞。

《周易 觀卦》說“盥而不薦,有孚顒若”。孔子說“:“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這兩句話同義。“盥”、“灌”同義,都是指祭祀儀式最開始的準備性程式,洗手和以酒灌地,然後進入祭祀儀式的主體部分“薦”,就是敬獻祭品。這兩句話都強調,祭祀儀式中最初的“盥”、“灌”的部分更重要,反而後面敬獻祭品的“薦”的部分不重要。因為前者更能表達虔誠,後面的則 物質化、程式化了。

盥、薦是一次祭祀儀式中的兩個部分,盥的部分重誠意,薦的部分重祭品,所以重盥而輕薦。

《周易 萃卦》說:“孚乃利用禴”。《周易 既濟卦》說:“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這兩句是對不同型別的祭祀儀式間對比,“禴”最簡陋的祭祀儀式,儀式簡單、祭品也很少很廉價,但恰恰這種祭祀最能表達誠意,此即“孚乃利用禴”。“東鄰殺牛”指舉行祭品很豪華的祭祀,執著於祭品,內心的虔誠就降低,就是祭祀作假,不誠實,所以“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是說真實、誠實才能獲得福報。

孔子說“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更是一個總結。“禮樂”指代一切禮儀、制度,當然包括祭祀。“玉帛、鐘鼓”指代外在的表現形式。意思是說,祭祀,乃至一切的制度,其本質都不在外在的形式,而在內心的虔誠、誠意,乃在的義理。

進一步看,其實這也是一個“文道之辨”問題、“心物之辨”問題、“道器之辨”問題、“義利之辨”問題。

“文以載道”中的“文”,並非狹義的文章、文字,而是指一切的人的外在的行為表現,社會的一切的制度表現,“道”則是外在行為中的內在支撐,就是義理、心性。祭祀也是一種文,其本質文以載道的,內心的虔誠、誠意就是道。

物是心的外化,其本質也是心的表達。祭祀中,祭祀儀式、祭品是物,但是為表達心的,是心的外化,其本質是心。即祭祀也是心物合一的,不能將其拆開,心物為二,導致見物不見心,甚至取物舍心。這都是錯誤的,虛偽的。

祭祀、祭品是器,內心虔誠是道,道器合一,道本而器末。

祭品、祭祀儀式是利,內心的虔誠是義。祭品之利有兩重含義,一是祭品利於表達祭祀者的虔誠,二是祭祀是為求利,求得福報。但內心虔誠是根本,祭品和儀式是末。

概而言之,不虔誠的祭祀是偽祭祀,是祭祀造假,讓人代勞的祭祀是更惡劣的祭祀造假。孔子已經予以痛斥“吾不與祭,如不祭。”

TAG: 祭祀祭品儀式虔誠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