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瓦爾登湖》: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父親病逝那一年,我因循故鄉習俗,要返鄉守孝七七四十九日,便推脫一切事務,在闊別多年的故鄉小住了兩個月。老宅陋簡,我特意買了些書帶去,其中就有《瓦爾登湖》。 彼時心境蒼涼,悲痛未減,讀此書並沒有太深的感悟,就覺得隱世而居甚好,但自己卻難以做到梭羅這樣的清貧極簡。事隔七年,今年春節假期,我整理書架又翻到了這本書,決定重讀一遍,這一讀,竟別有洞天。

《瓦爾登湖》: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梭羅的文字,透徹而乾淨,他的思想竟超脫於西方世界很多,早早就參悟了“宿命”二字。他認為人怎麼看待自己,往往暗示著自己的命運。人之所以選擇通常的生活方法,是因為隨波逐流很容易,而與絕大多數人相背而活,是要付出極大代價的。

梭羅顯然就是個特立獨行,離群索居的人,他以敏銳的觀察力從生活的表象中汲取最本真的簡單,讓心靈由繁化簡地迴歸寧靜。於是,他成為了時代的叛逆者,資料介紹他是個自然主義者,有無政府主義傾向,顯然,當時的主流並不認可他。就是現在,很多讀《瓦爾登湖》的讀者還認為,他提倡的親近自然,返璞歸真太理想主義,人人可以奉為月亮,卻鮮少有人去當那個摘月之人。

《瓦爾登湖》: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人這一生,從少不更事,到年少輕狂,再到千帆過盡,最後迴歸平靜,要經歷很多次蛻變。有人活一輩子也不能清醒地自我認知,也有人被輕易得來的名利矇蔽雙眼,更有人窮其一生,求而不得,亦心有不甘。佛祖說:人生來就是受苦的,不是身體苦,就是心靈苦。人生是一場無目地的修行,唯有死亡面前人人平等。

梭羅身體力行地在瓦爾登湖畔獨居兩年風,與自然同存,與日月同輝。他反思人類的奢華生活反而是阻礙人類發展的因素,人類締造的文明不過是虛於表面的形式而已,越追求生活的舒適,卻被禁錮精神的自由。

《瓦爾登湖》: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誠然歷史的主宰者們都不是追求他這種境界的哲人,在梭羅的眼裡,莽荒的世界才是最理想的世界,人沒必要為了奢華和舒適來征服世界。所以他終其一生都在為廢除奴隸制而奔走,他認為的眾生平等,竟然與佛學一致。

由此,我也在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從前我一直以出人頭地為生活的目標,總覺得懷才不遇是人生最悲慘的事。古代的很多詩人也都因懷才不遇而鬱郁終生,還要在人前裝出一付淡泊明志的模樣。今年是我的不惑之年,不知不覺,八零後竟成了一個四十歲的中年婦女,還有什麼參不透的?

《瓦爾登湖》: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極贊同梭羅的這段話:時間只是我垂釣的溪,我飲用它,喝水時候我看到它那沙底,它多麼淺啊!它的汩汩的流水逝去了,可永恆留了下來。

永恆是自己留給自己的禮物,與生活無關。當你年華老去,衰老得只能靠回憶度日,它便是最值得你珍惜的財富。繼續讀《瓦爾登湖》,此篇算做讀書筆記。

《瓦爾登湖》: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一個故事

TAG: 梭羅瓦爾登湖生活人生懷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