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越認清自己,越不是自己

只有今天會是你,那明天呢,依然也是你?

有人覺得,我每天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沒有感觀上變化。我依然是我!

也有人說,我是一個特別的人,我就是我。

是不是,歲月不饒人,依舊故我心。因為人心可貴,因為人心難得,因為沒有別人。每個人心裡多多少少都會有這麼個想法!不然,怎麼會有自我。

然而,越認清自己,越不是自己。

人生是一場苦旅,也註定一場孤獨。無論沿途經歷的風景,看過的流沙,倘過的小河,還是前途漫漫一片汪洋都是自己在承受一份心靈的洗滌。

要知道,有幸成為人類,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比起其它的動物,又如此幸運的事。那麼過好這一生,也是我們沒有選擇的選擇。

過得好與不好,都有自己的看法;過得累與不累,都有自己的想法;知足不知足,都在於自己心境內一份潛意識的存在著,這是無可否認的。

我們每天,都或多或少都會與現在的自己說上幾句話?我在做什麼,怎麼啦,是哭還是笑;就像小時候,回到家裡爸爸媽媽常愛嘮叨的事,今天吃的什麼呀,有沒有和小朋友好好玩……

這些都是人的本性。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像關心我們的人太少,觀看我們的還真不少,於是就有了,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可人,又是有感情的動物,在某種特定的環境下,另願獨自清歡也不願一群人的狂歡。因為,人心叵測,眾口難調。

但是,又回過頭來想想,無論狂歡還是清歡說到底還是一種心境上的感慨。所以,有時看清自己,有時也茫然的不知所措。

逆向思維:越認清自己,越不是自己

林語堂所言:“人本過客來無處,休說故里在何方。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芳香。“

其實。人間本是來了且又不願離開的地方。流連與埋怨,都像與他人有關或無關,憤怒與執念好像與他人沒關係。我不會因為你,而改變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則。

那麼,任何人、任何事對自己來說都是自己的事,淡然看人,坦然做事,遇事處之泰然,凡事也就可以順其自然。

認清了,才能更好地做自己。有人說,無論你成為什麼樣子,都會有人說三道四,要讓自己不斷變強,就是最好的藐視。

也有人說,你要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 做自己該做的事,說自己能說的話,守得住沒有光的人,終究會閃閃發光。

認清自己很難。有的因為性格,有的因為性情。我本善良,這是最簡單的素語。我善良,是人初於本心的執念。

因思想,脾氣,秉性和氣質所產生天然的對自己的瞭解,定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做人。誰會強迫你,誰會肆意你。

楊絳先生曾有言,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代表無求無慾,那便是心安理得。做事做人自然會清醒許多。

真正能看清自己,或許只有在他人眼裡,也不是在自己心裡。

逆向思維:越認清自己,越不是自己

林語堂所言:”最明亮時總是最迷茫,最繁華時也是最悲涼。“

有時候,做人還是挺難的。難,難是心難,路難,是知難而退,舉步維艱,還是迎刃而解。在難字面前,是大勢所趨 ,隨波逐流還是道貌岸然。

不過,有時是不是也蹲蹲足,也緩緩氣,不會那麼隨心所欲。

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的經歷種種,即使那個人看起快樂富足。永遠不要去評價別人的碩果累累,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孤獨無助。

如果說幸福如人飲水,那便是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怎知我心中的樂與苦。

人生如若一杯茶,清新又淡雅,如若一杯咖啡,則是先苦後又甜。

每個人的經歷無需雷同,立場不同,沒有感同身受。天下哪有相同的兩片樹葉同時飄落。

別人的高處說不定是你仰望的地方,而自己還在無畏的掙扎。那麼誰能說誰的繁花似錦如詩如畫。

茫然不知的自己,又是怎樣的不甘心,可甘心做過的事情是否又真的甘心。

也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即然如同沒有塵埃的沙粒,又何需看清自己。

逆向思維:越認清自己,越不是自己

其實,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獨處,不管存不存於狂歡與清歡。那麼,獨處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享受。沒有誰會因某件事一定會認識你,也不一定誰會喜歡你,更沒有誰需要你做什麼,你做的就是你自己。

人生的喜怒哀樂就像歲月中的萬花筒,每失去一種色彩,都不會呈現絢麗多彩的世界。生命應該像花一樣,無論在不被認同的情況下,還是在被別人忽視的情形中,都要讓自己綻放。

因此,無論今生做誰,都是做自己,誰沒有自言自語過,誰沒有言過其詞過,說到底在認知裡還是和自己和解,在認識裡和世界在和諧。

那麼,就如林語堂所言:”理想的人並不是完美的人,通常只是受人喜愛,並且通情達理的人,而我只是努力去接近於此罷了。“

越認清自己,越不是自己。就需要用豁達的心態去面對世事,去領悟人生真諦,去縱觀人間百態。

TAG: 自己認清清歡還是林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