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研究生評獎學金也還可以很幼稚

小果的研究生班級裡這段時間開始了獎學金的評選工作,原本看似祥和的班級裡,同學們私底下的溝通則進入了暗流湧動的狀態,全班大半的人好像都憋在脾氣爆發的臨界點上。

隨著最近幾天評選標準進入最終確定階段,班級群裡的討論更是從劍拔弩張變成了一觸即發,好些人每天凌晨都還會一言不和就爆發爭執,週末更是每每吵得連輔導員都被迫捲入其中。

而這麼大動干戈的幾番折騰,說出來你可能都覺得離譜,只是為了一共四個名額,每人1000塊的獎學金,明明很多人都公開表示看不上,爭搶起來倒是一點也不含糊嘛。

原來研究生評獎學金也還可以很幼稚

大家從評獎方式上就開始爭執,參與爭論的每個人都希望用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去評獎,這當然也能理解,但在公示了評選標準和按照標準排序的名單之後,大家卻又不認賬了。

有人認為自己每一項“參加過”的活動都應該作為班級貢獻度,然而卻不願意接受別人也都參加了同樣活動的事實;有人直接把“幫忙搬椅子”這樣的事寫進研究生的班級貢獻度評分表中,並認為以自己這樣程度的付出,理應獲得評獎;還有人更誇張地直接虛構自己所獲獎項(未稽核獎狀),只為了將自己的排名往前靠……

在這些方式統統無果之後,大家紛紛表示對於評選的標準有意見,需要重新選,並威脅輔導員“不重新選就要去院裡舉報,要把事情鬧大,要讓你們好看”。

後來搞得連一開始不說話的成績差的同學們,也認為評選獎學金不應該只以“成績”一項作為評選指標,鬧得成績好的同學們也開始強調成績應該佔更多的權重而社會實踐活動應該減少權重。然後一邊讀書一邊創業的同學表示創業的人才更應該能拿到獎;不是班幹部的同學表示班幹部不應該擁有評選資格,因為班幹部已經有“班幹部經歷”作為獎勵了……

原來研究生評獎學金也還可以很幼稚

小果讀本科的時候學校其實也

有獎學金,獎學金是按照學習成績來發的

,畢竟“獎學”在前,對於努力取得學習成績的人,

該有相應的獎勵才是。

到了讀研才發現,原來評選標準在七嘴八舌之下還可以這麼多,而每一個條件應該賦予多大的權重實在是一件不好平衡的事情。古人說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實在是總結得精妙。

當資源是有限的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能夠盡力的去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這可能是天性,但每次制定出一個大多數人接受的規則之後,只因為自己沒獲得足夠的利益就去鬧,這種情形實在不應該出現在研究生,特別是名校研究生的班級裡。

何況大部分的時候,人們也只能保證過程的公平和程式的公平,接受規則並且在規則範圍內儘量去爭取,這難道對於一群研究生來說,是多麼難以接受的事情麼?真不知道這有什麼好逃避、抱怨,甚至誇張地播撒負面的情緒的。

原來研究生評獎學金也還可以很幼稚

但相信這麼一鬧,對更多的同學都是很不錯的一節社會實踐課。畢竟以後還會有更多長不大的人,要抱怨更多在他們看來“不公平”的事兒:

同一個小區買房,他就因為“時機好”,比你早買半年卻比你便宜一半,這“不公平”。評優發獎,他就因為“人緣兒”好,次次都排在你前面,

不公

你們方方面面都差不多,他就因為“運氣好”,轉身娶了白富美嫁了富二代,

不公

……即便不說個人,連國際上的“弱國無外交“,都只是不

公平。

我們當然要追求公正。但如果把“這不公平”,當成了

弱者追求心理安慰而給自己打的安慰劑,

把所有沒如弱者所願的結果,統統歸結為“這不公平”,那可能我們最終就什麼進步都獲取不到。畢竟細問只會“我弱我有理”的人“怎麼才算是公平”,他也只會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

或許那個別讀到研究生還在用鬧事手段試圖扭曲規則的奇葩,對我們大家就是一個最好的警示:值得未來回報和獎勵的人,應該能夠坦然接受規則,不因為規則對自己不利就只會想辦法找規則碰瓷兒,而應該是接受大家認可的規則並基於規則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獲獎不獲獎都並不會否定你這一路而來付出過的努力和汗水,它不過是努力過程裡一個里程碑

式的獎勵罷了。

TAG: 公平評選規則班級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