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反思:愛與不愛會產生什麼後果?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七部》(136)

《人間倫理的迴歸意味著什麼?》

從遵循生命秩序開始,人間的裂隙越來越大,我們只好建立人性予以彌補,而人性之中,愛的比重在不斷加大,我們依靠愛來聯結存在的事物,我們依靠愛來調節人與人的關係,直到如今,愛是許多教派和思想沙龍的旗幟,愛成為人間倫理的重要特徵。愛這種倫理關係披露了人間倫理關係危機的本質,同時表達出人間倫理關係的惡劣前景。事實上,當我們恐懼地拉緊“愛”這根纜繩的時候,人間的各種疏離早已面臨分崩離析。

震撼反思:愛與不愛會產生什麼後果?

當歸於自然秩序之後,我們已經恍然大悟,人之間的倫理豈是愛與不愛的關係,愛非但不能解釋人倫關係,反而敗壞了人倫關係,以愛來維繫的人間關係的親疏遠近製造了最多的人間矛盾,釀成連綿不絕的心理災難。人間倫理關係的迴歸不僅僅是彌合人之間仇恨的鴻溝,更重要的是取消了愛與不愛,讓人從愛與恨的關係中解放出來,特別是從所謂“生命大愛”的角度退出,將自己排除於存在之外,又再來施以“大愛”,實屬人間的荒謬。這樣的倫理邏輯製造了多少心理地獄,人類竟然長期身陷其中。

愛的界限消除,是倫理迴歸的重要標誌,愛的所有不復存在,就跟物質所有權消除完全相同,愛不再成為一條明顯的界限,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立即水乳交融。沒有愛就沒有恨,沒有恨也就用不著愛,左手愛右手毫無必要,在自然邏輯中,人不但不是一種互愛的關係,而是一種互在互享的一體關係,人體裡,細胞用不著愛細胞,細胞與細胞是一體的存在,彼此不可分割。人與人長期處於愛與不愛的甄別中,這條數千年跨越不了的鴻溝傷害了多少人?製造了多少悲歡離合?倫理復歸,人再無“愛的所有權”可言,人之間沒有設定任何壁壘的必要,他人即我,我即他人的狀態成為事實,這並非某種人為要求的結果,這是自然倫理的必然狀態,互為利益在其他生物行為中的最高表達體現為互噬,但對於進入理性、文明、智慧形態的人類,互噬沒有任何意義,同樣性質的行為便是互享。享用美食對於人來說,並不是一種高階行為,享用他人帶來的精神愉悅,這才是人趨之若鶩的至高享受。

震撼反思:愛與不愛會產生什麼後果?

迴歸自然倫理的高階形態就是人類正高速發展的現代文明,文明的自然倫理是一種理性的、更高階、更智慧的體驗與表達,這顯然比低階、本能的自然倫理更具本質性、科學性和發展性,這是自然倫理的高階版本,因為從更高層次、更自由的拓展、更理性的改造,從而更切合人的存在本質、更能體現人的根本需求、更有助於人實現存在的目的。我們千萬不要將回歸自然倫理與其他生物的存在現象作簡單的類比,我們並非回到獸性的本能,那種低階狀態早已被我們的智慧與文明所超越,我們從原理上回歸存在秩序,卻在更理想的層面上展開符合自然倫理的生活事實,而這樣的結合才是人類科學的發展:既是自然倫理的、又是科學現代的,即讓我們的現代文明生活執行在一條正確的軌道上。

我們極難想象自然倫理執行在高度現代化社會中的場景,其實更難想象的是我們怎麼做一個自然倫理中的人。沒有任何先例或經驗可以借鑑,沒有任何權威機構指導你該怎麼辦和不該怎麼辦,這無疑是對人類理性與智慧的一場從未有過的考驗,特別是從生存模式轉換到感知模式的過程,每個人都面臨著改換一個新的自己,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自己,人終於自己做了自己的上帝,但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從未做過創造自己的思想準備,我們都沒有想象到,人居然還有這樣的機會。

做從未有過的人是令人興奮的,人打開了一切禁忌,放棄一切的佔有,不再為生死存亡而擔憂恐懼,人所擁有的就是自由自在的感知生活。這想起來不可思議,從生死輪迴中拔出自己,做一個感知境界中的人,所有的物質環境都是和諧愉悅的,所有的人都是另一個自己,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再無任何隔閡與距離,人與人相處就是自己跟自己相處,這完全無法想象,人與人沒有生命競爭以後,這人間世界的形態超過所有的科幻與設想,人們其實並不在意於物質世界有多麼的豪華和富足,那些東西會很快使人厭倦,人最大的奢望就是享受能不斷帶來愉悅感的他人的存在。

震撼反思:愛與不愛會產生什麼後果?

也就是說,人間最需要、最不可缺少的就是人,使人感到愉悅幸福的絕不是某種物質的堆積,也不是美食或美景的重複享受,我們最需要的是精神的愉悅,而除了他人的存在能製造精神的愉悅,其他任何方式都辦不到這一點,而回歸自然倫理的最大利益,就是我們可以享有他人。享有他人,是自然倫理中最為重要的概念,每個人的未來,都建立在他人的存在之上。我們必須知道,人的自我隨生命概念的消失而隨之不復存在,未來的生活在他人,這便是未來世界的標誌性意識。(接下)

TAG: 倫理人間他人我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