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為什麼秦始皇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人?

朕,我也。古代尊卑共之,貴賤不嫌,則可同號之義也。——蔡邕《獨斷》

【漲知識】為什麼秦始皇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人?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開始,皇帝這一稱號正式確立。與之一起誕生的,是皇帝專用自稱“朕”。為什麼秦始皇偏偏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等帝王自稱?

對此我們要先了解為什麼古代帝王要使用自稱,古代帝王為了區別身份,彰顯自己的地位,都會使用不同的自稱。比如周天子自稱“餘一人”,戰國時期的諸侯王自稱“寡人”,漢朝諸侯自稱“孤”。

【漲知識】為什麼秦始皇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人?

“寡人”是帝王對自己的謙稱,寓意為寡德之人,就是在道德方面還有所欠缺的人,以此來警醒自己德行還不夠好,需要繼續努力。而也同樣是謙稱,孤與寡對應,都是在人生存在缺憾的人,因此被古代君王作為謙遜的稱呼。

秦始皇是自認為功過三皇,德超五帝的君王,他自然不會使用這麼謙遜的自稱。於是他廢棄了謙遜稱呼的“孤”、“寡人”,就連西周時期的“餘一人”都沒有采用,反而使用了當時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的自稱“朕”,這是為何?其實把“朕”拆開就可以知道原因。

【漲知識】為什麼秦始皇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人?

“朕”的本意就是“我”,屈原在《離騷》中有一句:“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在這裡,“朕”就是屈原的自稱,《說文解字》也記載:“朕,我也。闕。”然而當人們將“朕”拆開時就會發現,這個字的意義非凡。

首先秦朝時期的“朕”並不是簡體字的“朕”,而是由“舟”與“灷”組成的小篆,寫作“舟灷”。這個字源自於商朝的甲骨文,意從“舟”聲從“灷”,結合起來就是舟船與火種的意思。

【漲知識】為什麼秦始皇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人?

在《荀子·王制》中記載:“君者舟也,庶人水也。”君主是舟船,而百姓則是河流水源,因此舟代表著君主的地位。而火種更容易理解,在古代部落中,火種是唯一的希望,也是全部落最尊貴的人才有資格夠儲存。結合起來,“朕”就是代表著希望的君主。

以秦始皇的自負和自信,也只有朕才能夠滿足他的需求。於是從此之後,普通百姓都不準使用“朕”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朕”成為了後世皇帝的自稱,一直流傳下來。直到1912年溥儀退位,清朝滅亡,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隨著瓦解,“朕”也就成為了歷史。

【漲知識】為什麼秦始皇從眾多自稱中選擇了朕,而不是寡人、孤人?

當然也不是所有皇帝都像秦始皇一樣喜歡用“朕”作為自稱。在漢朝,很多皇帝書面上用“朕”,口頭上使用“吾”。魏晉時期用“吾”的皇帝更多。從唐朝開始,中央集權不斷上漲,為了標榜皇帝的獨一無二,從此之後的皇帝都使用“朕”作為自稱。

在當今社會,雖然不再限制人們不準使用“朕”作為自稱,但是如果有人自稱“朕”,很多人都會以為這個人腦子有問題,大白天就做起皇帝夢。殊不知在兩千多年前,這還是一個人人都可以使用的稱呼。說起這個,不知道各位小夥伴能否打出“舟灷”,可以在評論區嘗試哦!

TAG: 自稱皇帝使用秦始皇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