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仲景經方,專治手腳麻木,用過都說好

很多種中老年人在上了年紀之後都會出現手麻或腳麻的情況,很多人都以為這是正常的衰老現象,只要多加休息就可以自動消失。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手腳麻木的情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本來只有一個手指頭麻,到最後變成了整個手麻。過度勞累有可能會導致手腳麻木,但是這屬於生理性麻木,只要多加休息麻木感就能自動消失,但是如果長期出現手腳麻木,很有可能是氣血淤堵所致。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專治手麻、腳麻的方子,這個方子來自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用過都說好。

一個仲景經方,專治手腳麻木,用過都說好

《金匱要略》裡面是這樣寫的“血痺,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痺狀,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用通俗的話來理解就是,血液流通不暢,陽氣和陰氣都很虛弱,就好像被風麻痺了一樣,這個時候可以用黃芪桂枝五物湯來主治。這個方子的藥材有黃芪、桂枝、白芍、生薑、紅棗。黃芪9g、白芍9g、桂枝9g、生薑18g、大棗幹10g,分成7份,每天早上飯後喝一劑即可,等著7劑藥都喝完,你會發現手腳麻木的症狀明顯好了很多。身邊有很多朋友,都試過這個方子。

這個方子的原理是什麼呢?

黃芪是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一種藥材,很多人都喜歡用黃芪泡水或煲湯喝。黃芪的主要作用就是補氣、健脾和生陽,經常被用於改善因為氣虛導致各種病症,而手麻、腳麻多半都是因為氣血不暢,黃芪剛好可以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效果。桂枝指的就是桂樹上那一撮嫩綠的樹枝,有很好的生髮作用,同時還能溫經通絡、助陽化氣,在中醫裡面經常被用來治療關節不利、屈伸不利等不適。白芍的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氣、養血調經、活血活絡、疏通筋骨,我們常常在柴胡散以及逍遙丸裡面看到它的存在,對於情緒急躁、肝氣鬱結的人來說,白芍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疏散作用。生薑大家都知道,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在這個方子裡面主要起一個助推的作用,幫助溫暖我們的經脈,促進氣血的流通。紅棗也有很好的養心補血的效果。

方子雖然簡單,但是配伍得當,大有千軍萬馬之聲勢。不過中醫治病講究因人而異,每個人的體質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病情也是不一樣的,大家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用藥,不要盲目服用。

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肢體麻木症

治療方法:

基本處方:黃芪50g,桂枝15g,白芍15g,生薑15g,大栆6枚,路路通15g,桃仁15g,雞血藤15g,川芎15g。加減:頭暈、乏力、心悸、間斷麻木,手指屈伸不利,脈微等氣虛較重者加人參、白朮、重用黃芪。

肢端發涼、蒼白掣強、持續麻木,此為陽虛陰盛,加附子、肉桂。肢端枯燥,勞累後麻木加重者宜加當歸、熟地。

有抑鬱不舒,氣壅胸脅而致脅肋脹痛者可去黃芪加香附、柴胡、枳殼。如麻木持久伴肢端紫暗而有刺痛,手指活動不利,淺感覺消失,肢體掐之不痛,日輕夜重,此為瘀血或死血,加丹參、紅花、赤芍。

麻木日久,脈滑者,加陳皮、半夏、雲苓、蒼朮。加引經藥:上肢麻木、手指拘急加桑枝、薑黃。下肢麻木加牛膝以活血通絡。蟻行感加全蟲,殭蠶。

最常見的證候是氣虛,血滯、氣血雙虛,外挾風寒、以及風溼,寒溼等。氣不得血散而無統,血不得氣凝而不留,氣虛則陽氣不運,血虛則不能營養四末;

加之風寒溼痰侵入經絡,阻滯氣血執行,均可產生麻木症,至於能引起麻木的疾病及誘因有末梢神經炎、貧血、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閉經、慢性腎炎,酒精中毒、糖尿病等,其中以末稍神經炎為最多見。

黃芪桂枝五物湯治驗彙集

1、治療不安腿綜合症,

見雙腿痠脹麻木,夜間和靜止尤甚,似有蟻行,不知將腿放置何處,痛苦異常。黃芪桂枝五物湯原方加木瓜、伸筋草、桃仁、防風、威靈仙。

2、治療小舞蹈病,

症狀表現為舞蹈樣不自主動作,伴見肌張力降低,肌力減退,和注意力分散,面白體虛,原方加雞血藤、蟬蛻、珍珠母。

3、治療風寒痰瘀阻絡所致的面神經炎,

見口眼歪斜,口角流涎,面部自覺涼麻怕風,得溫則減,舌淡苔薄白潤,脈浮緩無力,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細辛、皂角刺、白芥子、殭蠶、全蠍、蜈蚣。

4、治療末梢神經炎和產後指掌麻脹,

表現為肢體麻木欠溫,持物無力,肌肉隱痛,間有針刺樣痛,夜間加重,納差怕冷,乏力懶言,面白,舌淡脈細,為氣虛血滯,筋脈失養,原方加雞血藤、薑黃、當歸、木瓜、牛膝。

5、治療頸椎病,

原方加葛根、羌活、雞血藤、丹參、桑枝、威靈仙、穿山甲、全蠍。

6、治療神經麻痺,

如腓神經麻痺,見下肢發涼,關節運動不靈活,舌淡,苔薄白,脈沉遲,原方加附子、雞血藤、當歸。

7、橈神經麻痺,見

右上肢軟弱無力,手腕下垂,不能背曲,握力消失,痛覺減輕,原方加雞血藤、丹參、當歸、川芎、薑黃、熟地。

8、治療坐骨神經痛。

見下肢從臀部至足趾,掣痛刺痛,晝輕夜重,遇寒冷勞累反覆發作,舌淡苔薄白脈沉細,以原方加獨活、桑寄生、仙靈脾、雞血藤、牛膝、川烏、乳香、沒藥、威靈仙、防風、當歸等散寒溼,通經脈。

9、黃芪桂枝五物湯還可用於治療多發性神經炎、

神經性頭痛、肢體幻覺痛、腓腸肌痙攣、眼肌麻痺、萎證(格林巴氏綜合徵)。

10、雷諾氏綜合症。

該病臨床表現為遇冷(冷水,冷空氣)兩手突然蒼白,冰冷,麻木,僵直,繼則膚色轉紫,癢痛,一段時間後得溫恢復正常。肢端為十二經脈陰陽銜接處,陽不布則血不行,陰陽之氣不相順接則有此見症,往往伴有平素畏寒肢冷、頭暈、心悸、乏力,舌淡胖,舌底瘀斑,脈細澀。病機屬氣虛血瘀,或氣虛寒凝致瘀;治療益氣通脈或溫經回陽,活血化瘀;原方加當歸、地龍、紅花、細辛、薑黃、全蠍、蜈蚣、雞血藤。陽虛寒凝重者加仙靈脾、麻黃;

11、治療閉塞性脈管炎和動脈硬化,

表現為下肢酸脹乏力、疼痛,走路加重,伴見肢體不溫,膚色稍紫,或見足背潰瘍,屬氣虛寒凝,血瘀阻絡,原方加當歸、牛膝、地龍、桃仁、乳香、沒藥、丹參益氣活血通絡;

12、治療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如右髂股靜脈血栓形成,見小腿不能屈伸,腫脹沒指,觸之不溫,陣痛逐漸加重,畏風怕冷,舌淡紫胖大,有齒痕,舌下脈絡瘀黯,脈沉緩而澀,原方加細辛、木瓜、苡仁、防己、炙草、牛膝、丹參、水蛭;

13、治療糖尿病肢端壞疽,

足踝關節面板呈暗褐色,皮溫降低,足背動脈搏動微弱,舌黯,苔薄白脈細,原方加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川芎、牛膝益氣合營行血;

14、治療腦血管意外後遺症,

半身不遂,肢體麻木,口眼歪斜,苔白脈緩,屬“因虛致瘀”,原方加地龍、桃仁、紅花。黃芪桂枝五物湯亦常用於微血管迴圈障礙疾病。

15、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用溫經散寒、

祛風通絡之品可治療老年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肩周炎、腱鞘炎、筋膜炎、陽痿等。

16、黃芪桂枝五物湯加雞血藤、

伸筋草、當歸、紅花可治療硬皮病(雙上肢前臂面板麻木發硬,呈褐色蠟樣光澤,手指僵硬,面板活動受限,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17、治療慢性蕁麻疹,

顏面及手背出現大小不等的風疹塊,色暗紅,伴神疲乏力,苔薄黃略幹,脈弦數,每年入冬天氣變冷即出現,屬表虛不固,營血虧虛,風寒入侵所致,黃芪桂枝五物湯加生地、丹皮、赤芍、黃芩、蟬蛻。

18、營衛不和,

風邪外束所致產後癮疹,疹色淡紅,伴見納呆,便溏,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脈細弱,原方加地膚子、舌床子、防風、當歸。

19、溼疹,

分佈於頭皮、腋下,疹流黃水,結痂,全身瘙癢,面板乾燥,伴口苦,舌紫暗,苔厚微黃,脈沉弱,為營衛虛而溼邪外侵,原方可選加地膚子、當歸、威靈仙、丹參、木瓜、白鮮皮、蒼白朮、防風、柴胡、丹皮、蟬衣等加味。

20、上呼吸道感染等氣虛外感證,

見胸悶鼻塞、流清涕、畏寒、倦怠、苔白潤、脈細緩,為氣虛風寒犯肺,原方加桔梗、杏仁、白芷、薄荷、栝樓皮。

21、頭痛,

持續半年不愈,因當風入睡而起,遇冷加重,得溫痛減,伴手足麻木、疲乏無力、氣短懶言、精神不振,舌淡瘀斑苔薄白,脈弱,為營衛虛弱,氣血痺阻,治以加桃仁、紅花、川芎、當歸。

22、黃芪桂枝五物湯亦用於治療多汗症。

23、自汗:

患者,女,28歲,2001年11月30日初診。自述產後1個月來,時自汗出,汗出遍身,活動後尤甚,伴有惡風,疲倦乏力,納差。診見:遍身肌膚溼潤,身涼,神倦懶言,聲音低怯,舌淡紅,苔薄白,脈緩弱。證屬衛陽不固,營衛失調,治宜益衛和營,固表止汗。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處方:黃芪30g,桂枝、煅龍牡各12g,白芍、浮小麥、麻黃根各15g,白朮10g,防風9g,甘草6g,生薑3片,大棗5枚,服上方7劑後,證情大減,守前法,繼服十餘劑,自汗止,諸症消失。

24、雷諾氏病:

患者,女,33歲,農民,2002年3月20日初診,患者產後1個月時,從冰櫃中取魚肉冰凍之物,雙手受寒,當時即感雙手麻木、疼痛,皮色變青紫,後經取暖,雙手又變潮紅瘙癢,約1個多小時方轉為正常。此後雙手每接觸冰冷之物,即發如前。經市醫院診為“雷諾氏病”,予谷維素、維生素、煙酸等藥物治療,病情無明顯改善。診見:雙手涼、面板乾裂,舌質淡暗、苔薄白,脈沉細。證屬氣血虛弱,寒凝血脈,肌膚失養。治宜調補氣血,溫經散寒通脈。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處方:黃芪、雞血藤各30g,白芍15g,當歸、桑枝、川芎、桂枝各12g,細辛3g,生薑3片,大棗5枚。二診服上方7劑後,諸症略減,前方加附子6g,並增加黃芪用量至50g,服至21劑後,雙手遇冷僅感輕微脹麻,面板略變,繼予上方15劑,諸症悉除,隨訪半年未再復發。

25、胃脘痛:

患者,42歲,2002年8月20日初診,自訴胃脘部隱痛,反覆發作2年餘,食生冷物及受涼易發。1前年,曾做上消化道鋇透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服過中西藥物治療無明顯改善。近日,因洗澡受涼後胃脘部疼痛加重。診時:胃脘部墜痛、喜暖喜按、少食後痛緩、口淡無味、納差、時泛清水,伴面色萎黃、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大便時稀,舌淡嫩、苔薄白,脈細弱。證屬脾胃氣虛,中陽不振,寒滯經脈。治宜溫中補虛,和裡緩急止痛。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處方:黃芪30g,桂枝、茯苓各15g,炙甘草6g,當歸、白芍各12g,吳茱萸、砂仁、陳皮、焦三仙各9g,生薑3片,大棗5枚,每日1劑,服上方5劑後,胃脘痛有所緩解,納食見增,大便已實,但仍感上腹部發涼,時吐清涎,上方加乾薑6g繼服20餘劑,諸症消失,後又囑服附子理中丸、香砂養胃丸1個月鞏固治療,隨訪1年未再復發。

26、產後痺證:

患者,女28歲,人工流產術後2天外出淋雨後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頻作,口服感冒通治療後症狀消失。術後10余天始出現肩背、四肢關節疼痛、麻木,腰痠背痛,舌質紅、苔白,脈沉緊。證系人工流產後失血傷氣,衛氣不固,腠理不密,傷風感寒又兼於溼,風寒溼邪阻滯經絡所致。治宜補氣養血,祛風除溼,固腎通絡。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處方:黃芪30g,桂枝、赤芍各12g,當歸15g,生薑9g,大棗、雞血藤、秦艽、桑寄生各12g,桑枝15g,甘草6g,3付水煎服。服藥後,肩背及雙上肢疼痛、麻木明顯減輕,唯感雙下肢疼痛不減,此係寒溼留滯於下肢所致。故上方加用牛膝、防己各12g,服藥3劑後,症狀完全消失,繼服6劑以鞏固療效。隨訪半年未見覆發。

27、中風後遺症:

患者,男,56歲,1999年5月10日診。患腦梗死月餘,經住院西醫治療後病情穩定,現遺有左側肢體偏癱,語言不利,口眼歪斜,面色萎黃,形體瘦弱,舌質黯淡,苔薄白,脈沉細澀。辨證為氣虛血滯,脈絡瘀阻。治以益氣活血,化瘀通絡。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藥用:黃芪50g,桂枝、當歸各15g,赤芍、白芍各30g,川芎12g,丹參、地龍、川牛膝、雞血藤各30g,全蠍(研衝)6g,蜈蚣(研衝)2條,生薑4片,大棗6枚。每日1劑,水煎服。上方加減連服50餘劑,症狀基本消失,行走接近正常,生活自理,病告痊癒,隨訪1年病情穩定。

28、末梢神經炎:

患者,女,54歲,1998年10月12日初診。雙手指麻木1年餘,夜晚尤其遇寒加重,少氣懶言,納差倦怠,遇暖後稍覺緩解,曾用天麻丸和維生素B1口服等治療後,症狀時輕時重,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澀。查“抗O”、類風溼因子均正常。此乃氣虛血滯,脈絡失養,經脈痺阻而致。治宜益氣養血,活血通絡。方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用藥:黃芪40g,雞血藤30g,桂枝15g,赤芍、白芍、丹參、黨參各30g,紅花10g,細辛5g,當歸15g,薑黃10g,桑枝30g,生薑3片,大棗6枚。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並用藥渣加水1500ml再煎,燻洗雙手,每次30min,每天2次,連用1個月後諸症消失,隨訪半年未見覆發。

29、治療肢體麻木症。用中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30g,桂枝30g,白芍30g,生薑15g,大棗12枚,牛膝30g,紅花15g,桑枝30g,白花蛇10g。上藥加水1000ml,浸泡60分鐘,武火沸,文火45分鐘成,共取汁500ml,每日1劑,分2次溫服,連用15天。肢體麻木症臨床較常見,常因腦動脈硬化症腦供血不足所致,亦可由頸椎病、腦梗塞引起。腦供血不足所致者常採用腦血管擴張劑治療,可使大部分病例緩解。頸椎病所致者常因頸神經受壓引發,採用牽引等方法可緩解。腦梗塞所致者與感覺中樞或傳導感覺神經纖維受損有關,治療效果較差。祖國醫學認為,肢體麻木屬於血痺證,是由氣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肌膚血行痺阻。治療應以溫陽行痺,活血通絡,故選用黃芪、桂枝、白芍通陽除痺,生薑、大棗調和營衛,桑枝、白花蛇祛風通絡,牛膝、紅花活血行痺,諸藥合用,營衛調和,氣血得行,絡通痺除。

用中藥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30g,桂枝30g,白芍30g,生薑15g,大棗12枚,牛膝30g,紅花15g,桑枝30g,白花蛇10g。上藥加水1000ml,浸泡60分鐘,武火沸,文火45分鐘成,共取汁500ml,每日1劑,分2次溫服,連用15天。肢體麻木症臨床較常見,常因腦動脈硬化症腦供血不足所致,亦可由頸椎病、腦梗塞引起。腦供血不足所致者常採用腦血管擴張劑治療,可使大部分病例緩解。頸椎病所致者常因頸神經受壓引發,採用牽引等方法可緩解。腦梗塞所致者與感覺中樞或傳導感覺神經纖維受損有關,治療效果較差。祖國醫學認為,肢體麻木屬於血痺證,是由氣血不足,感受外邪所致,肌膚血行痺阻。治療應以溫陽行痺,活血通絡,故選用黃芪、桂枝、白芍通陽除痺,生薑、大棗調和營衛,桑枝、白花蛇祛風通絡,牛膝、紅花活血行痺,諸藥合用,營衛調和,氣血得行,絡通痺除。

一個仲景經方,專治手腳麻木,用過都說好

一個仲景經方,專治手腳麻木,用過都說好

一個仲景經方,專治手腳麻木,用過都說好

30、面神經麻痺。

孔某,男,24歲。1周前,勞動汗出約2小時後覺左側面部肌肉麻木、發緊,繼則口角往右側歪斜。現診見患者前額皺紋消失,左側面部表情肌癱瘓,觸之有涼感,不出汗,不能皺額、閉目,鼻唇溝平坦,口角歪向右側,流涎。身體瘦弱,面色萎黃不華,少氣懶言。辨證屬於素體虛弱,衛陽不足,汗出腠理空虛,風邪乘虛入絡所致。治宜益氣養血助陽、活絡祛風。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50g、桂枝15g、當歸15g、白芍30g、白芷10g、紅花10g、殭蠶10g、全蠍10g、乾薑10g、大棗5枚。水煎服日1劑。服6劑後精神好轉,面色轉紅,左側面部已有汗出,麻木感減輕,自覺較前舒適,口角歪斜明顯減輕,四肢較前有力。續服6劑,已能閉目,左面部麻木感已基本消失,口角歪斜已不明顯,肢體有力。原方稍事出入繼服3劑,病癒。

本例平素氣血虛弱,勞動汗出致腠理空虛,風邪乘虛侵入顏面,造成面部神經麻痺。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方中重用黃芪益氣助衛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配桂枝、乾薑、大棗溫陽行痺;當歸、白芍、紅花養血活血;白芷、殭蠶、全蠍驅風外出。

31、產後指掌麻脹。

林某,女,26歲。分娩後經常洗滌衣服,雙手指尖即感麻脹,繼則手指、手掌及上肢亦有麻脹、針刺、蟻行感,並逐漸加重,甚時需用熱水洗後上述症狀方能暫時緩解,過後仍如前狀。刻診:雙手肌膚觸之欠溫,形體虛弱,四肢無力,頭暈,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證屬產後氣血虛弱、衛陽不固,復感寒邪所致。治則:益氣養血助陽、散寒通絡。擬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黃芪50g、桂枝15g、當歸20g、白芍30g、乾薑12g、雞血藤20g、紅花12g。水煎服日1劑。服6劑後麻木蟻行感明顯減輕,雙手自覺有溫熱感,餘症亦較前好轉。效不更方,繼進6劑,麻脹感消失。產後氣血虛弱,陽氣不能達於四末,復感寒涼。以黃芪桂枝五物湯化裁,取黃芪、當歸、白芍、益氣養血扶正;桂枝、乾薑助陽散寒;紅花、雞血藤活絡。

溫馨提示:本號意在傳播中醫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藥方子,僅供學習交流。

TAG: 桂枝黃芪五物麻木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