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的起名規則,如果不翻開史料,是怎麼都不會想到的

開啟電視劇,每當看到那些清宮劇的時候,聽著裡面“弘某”、“永某”的名字時,其實我們大部分人都沒去想太多的。畢竟,根據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名字都是由姓、輩分和名三個部分組成的,清朝皇室的這些自然也不例外。

清朝皇室的起名規則,如果不翻開史料,是怎麼都不會想到的

然而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想過,建立清朝的並不是我們漢族人,那麼難道他們竟也和漢族人一樣,也是一直按著嚴格的姓氏、輩分來給後代起名字的麼?實際上,當開啟史料後,我們發現其實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清朝皇室的起名規則,其實也是經歷了一個緩慢的變化過程,最終才形成嚴格的輩分制的。

清朝皇室的起名規則,如果不翻開史料,是怎麼都不會想到的

其實一開始滿清入關的時候,皇室對於後代的名字都是看到什麼就隨口起出來的。比如多爾袞,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獾”,順治的哥哥阿濟格,意思就是“小兒子”,而豪格的意思就是“耳垂”等等。

不過,隨著清朝皇室接觸到更多的漢文化之後,他們也覺得起這樣的名字著實不好聽,於是在順治的時候,他給自己孩子取名就注重文化性了。比如他的二兒子叫福全,意思不言而喻。玄燁的意思,內含道家天地生長之意。

清朝皇室的起名規則,如果不翻開史料,是怎麼都不會想到的

而到了康熙皇帝的時候,他便按照漢族的傳統,給自己的兒子和孫子輩的名字都做出了輩分的規定。而且比漢族傳統的更嚴格的是,他規定的這些輩分,甚至連偏旁部首都做出了嚴格的要求。

清朝皇室的起名規則,如果不翻開史料,是怎麼都不會想到的

因此,從雍正皇帝開始,每一代皇帝都會對後面四輩的輩分做出了規定,並一直延續下來,也就是咱們現在看到的這樣。

好了,小夥伴們,關於清朝皇室的起名規則就說這麼多。有需要補充的,歡迎留言下方一起討論吧。

TAG: 輩分名字皇室清朝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