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愛如此美好,痛亦如此美好

清末民初,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這位擁有絢爛才情與幽深內心的浪子情僧,以卑微的、悄無聲息的方式打開了他那獨異的一生。

六歲時,蘇曼殊隨繼母由日本返回廣東瀝溪老家居住,他不討繼母喜歡,因此童年時飽受冷眼、謾罵,甚至責打。日子就這麼過了近兩年,曼殊在蘇家像一棵卑微的草,小心翼翼地活著。所有晦澀的光陰都長成生命裡的悲觀,流淌在哀哀的血液裡,一生都無法真正展顏。

自古拜高踩低,在哪裡都不是罕見的事。只是這些世態炎涼在九歲的孩子面前過早地拉開了帷幕,讓他經歷了尋常孩子沒有的童年,提前體悟到了浮世的孤獨寂寞、人情冷暖。

他的愛如此美好,痛亦如此美好

最是難得少年時,不負韶華不負卿

1898年初春,15歲的蘇曼殊來到橫濱大同學校讀書。蘇曼殊在日本早期學習詩文時並未顯現出優於常人之處,而是繪畫讓眾多師生驚歎。1901年時在大同學習的同時並助教美術,梁啟超曾編纂教科書,其中的插畫大多是請蘇曼殊供畫,眾人對他的繪畫天賦都很佩服。

蘇曼殊有完美主義傾向,經常關起房門作畫,畫完以後從不送人,而是直接焚燼。大家得知他“時作畫而焚之”,十分痛惜,同事李昭文從門縫裡見他畫畢又要焚燒,衝進屋內不顧其阻攔將畫從火上搶下來。曼殊頹然坐在地上,低沉沉地說道:“此畫乃為衲亡故戀人菊子而作,李兄若想要畫,待你畫好與我交換便是。”

李昭文依然捨不得此畫:“待你畫好與我交換便是。”不久曼殊離開長沙實業學堂,此畫取名《遠山孤塔圖》為其時僅存。

他的愛如此美好,痛亦如此美好

這個為蘇曼殊一生所牽絆的菊子,正是在蘇曼殊15歲那年,以熱烈而決絕的方式走進了他的生命中。

逗子櫻山溫柔的月色中,蘇曼殊遇見了此生第一份愛情。他擁有了指尖初點的牽手,也經歷了窗前蜻蜓系紅箋的浪漫,還有那“見人羞澀卻回頭”的純美。兩小無猜的愛情永遠帶著夢幻的光暈,只可惜這段情在家人的強烈反對中,以菊子跳海自殺而告終。

失去了戀人的日本無疑成了傷心之地,許多情感必定要在歲月淘洗之後,在一個倚欄回眸的瞬間抑或風清月明的晚上,舊時光不自覺地浮現眼前,方知最是難得少年時,不負韶華不負卿。

他的愛如此美好,痛亦如此美好

無懼生死,以筆代刀

1903年蘇曼殊由日本回國,暫時落腳蘇州,在吳中公學擔任教員。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水巷小橋多。

蘇州的美景讓蘇曼殊多年來飽受流離苦難的心得以慰藉,讓這個心思細膩、敏感多情的浪子得以稍稍休息。他變得沉穩了些,性情更像個彬彬有禮的詩人,每日漫步在青磚巷落,即使做不到紅塵一笑,也努力如水禪心閒看流雲。

1903年8月7日,《蘇報》被封僅月餘,陳獨秀等人創辦了《國民日日報》。10月初, 蘇曼殊聽聞此事,心中的革命熱情被喚醒,便立刻辭去吳中公學社的教員職務,迴轉上海至《國民日日報》任翻譯。《國民日日報》給了蘇曼殊有生以來最好的一個平臺。它自由的言論、激進的思想氛圍讓蘇曼殊骨子裡的熱情復甦。他筆耕不輟,開啟了他文學上的第一個瀟灑時代。

此後,計劃槍殺康有為,與魯迅等人籌辦《新生》,參與《太平洋報》工作,為秋瑾詩作序,代十方法侶發反袁宣言……他的革命生涯波濤洶湧,矢志不移。然而,年代動盪的軍閥紛爭,豈是他能左右,一切如夢幻泡影,革命果實被竊取,心灰意冷的曼殊也曾在多個冷雨夜慟哭。

他的愛如此美好,痛亦如此美好

掃葉焚香,送我流年

蘇曼殊一生累次出家又還俗,他曾北上杭州靈隱寺,又後至上海,小居數日後,經四川、雲南,沿蜀身毒道,到達暹羅國。後遊歷緬甸、印度、錫蘭、馬來西亞、越南,對佛教虔誠追尋。

魯迅先生就曾經形容蘇曼殊:“我的朋友中有一個古怪的,一有了錢就喝酒用光,沒有了錢就到寺里老老實實過活。”

蘇曼殊精通梵文,有著過人的語言天賦。蘇曼殊在佛學大師鞠悉磨長老的引導下對梵文進行了兩年的潛心研究。

其《梵文典》首捲成文後,陳獨秀作《曼上人述梵文典成且將次西遊命題數語愛奉一什丁未夏五》以示欽佩。一代大師章太炎、劉師培見此卷驚豔不已,欣然為序。

他的愛如此美好,痛亦如此美好

狂歌走馬遍天涯

民國的教師地位非常好,蘇曼殊每月拿著200塊銀元的高薪水,享受著學校對他的禮遇。那時候民國剛剛成立,清政府被推翻的喜悅瀰漫在大街小巷,人們在長期的封建制度壓迫下已經疲累麻木不堪。靈魂初得釋放,人們的自我約束力急劇減小。

在滬上,他住在南京路第一行臺旅館最大的客房,名“大餐廳”,推窗而望便是滬上著名的紅廟。南京路燈火闌珊,醉倒無數政客名流,像是一枝妖豔的罌粟橫插在上海的繁華中。1913年的南京路便已初露繁華,來往商賈絡繹不絕,富家千金、貴族婦人緩行漫步,紅廟一帶更是聚集了老上海有名的秦樓楚館。曼殊偕同友人睡到午後方出門,至晚飯時便開酒局,有時每晚出入各局不下五六次,落筆飛箋招來妓女作陪。花雪南、桐花館、小鳳、小杜鵑、葉黃珠、楊蘭春、花雪南、吉慶坊、亭玉館、金寶寶等,諸多名妓皆識得蘇和尚。

那時候叫局是時髦事,曼殊對美人亦十分豪爽大方,若有所求未有不予。有時傾囊相授,竟打著赤膊回館。

他的愛如此美好,痛亦如此美好

一切有情,都無掛礙

1918年是他生命的最後一程,這個世界終將告別,遲早,遲早。

即便他對這個世界絕望透了,亦曾經毫不愛惜自己暴飲暴食以求速死,可當死亡真的來臨時,他充滿了無助的畏懼。新年剛過,眾人已經得知和尚病重恐不成。十五過後,鄭桐蓀與朱少屏來看望他,得居正開導又逢元宵,他心裡盼著能吃黑芝麻餡湯圓,心情十分不錯,精神也好了些。朱少屏逗他開心說:“和尚,我一路行來,見許多賣糖果湯圓的小販都愁眉苦臉,你可知什麼原因?”

曼殊自然搖頭稱不知。朱少屏笑道:“沒有曼殊法師去照應生意,他們都說今年賺錢少了許多。”朱少屏說得眉開眼笑,曼殊也跟著微笑起來,他對鄭桐蓀說:“他心疼我,要逗我開心。”

鄭桐蓀拿出些錢掖到他枕頭下,感覺手下有異物,拿出來一看是一把糖紙,便板著臉道:“那你該聽醫生的話,先戒口才是。”

1918年5月2日下午4時,蘇曼殊睜開眼睛喝了點水,臉色微微泛著潮紅。孫伯純知道他是迴光返照了,便寸步不離地守在床邊。朱少屏緊握著他的手,悲傷默然。曼殊環顧好友道:“但念東島老母,一切有情,都無掛礙。”說罷輕輕地閉上雙眼,離開了人世。

西湖孤山北麓、西泠橋南堍,蘇曼殊靜靜地沉睡著。他與這個冰冷的世界抗爭了35年,天國再也沒有傷痛,沒有輕賤和別離。紅梨晚渡,冠蓋京華,都不再與他有關。吳越山青,燕子回時,他不必再用空空的衣袖藏起晨曦的冷風。江南山色遠,才子埋骨,柳空空。

他的愛如此美好,痛亦如此美好

他的愛如此美好,痛亦如此美好

他畫的是寒鴉瘦馬,寫的是紅箋天涯。

紅塵念起時,狂笑入江南煙雨;

繁華落幕時,靜走蜀身毒道。

賞罷紅梨晚渡,笑談暹羅見聞。

即便身處亂世,幾歷政臺更迭,

從未拋卻家國,

至於個人生死,最是無妨。

待到轉身時,

依然青燈孤旅,獨處碧落。

紅塵多苦痛,人心皆空城,

執念如飛煙,遲早要散。

唯有既癲且狂,

芒鞋、破缽、青山、蘭舟,

不如歸去。

內容簡介:

《多情漫作他年憶——蘇曼殊傳》以人物傳記的形式,以晚清及民國初年為時代背景,梳理了蘇曼殊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經歷,探討和描繪了蘇曼殊的性格基調和命運軌跡,比較全面地介紹了蘇曼殊在小說、詩歌、譯著、繪畫等方面的顯著成就,敘述了他投身革命洪流的種種際遇,長卷式地展現了蘇曼殊傳奇而短暫的一生。

作者簡介:

趙冠舒,吉林臨江人,主修漢語言文學專業。喜好琴棋書畫,對中國古典文學有深入細緻的研究。現為珠海市香洲區作家協會副主席、蘇曼殊文學院秘書長、《香山》雜誌編輯。

TAG: 蘇曼殊曼殊梵文此畫鄭桐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