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不換:潮汕人用它炒薄殼,印度人卻按著它起誓

每年入秋之後,是薄殼最肥美的時候,潮汕地區的墟市,隨處都能買到薄殼。買完薄殼,賣主還會附送一小把青翠清香的“金不換”,用來作為炒薄殼用的調味品。薄殼鮮甜,金不換能去除腥味。吃完薄殼,隱隱在舌尖還回蕩金不換的獨特芳香,引人回味。金不換是整盤薄殼的靈魂,可以說,沒有放“金不換”,整盤薄殼頓覺乏味。潮汕是濱海之地,薄殼非常多,炒薄殼是潮汕人喜歡的一道美味,因此“金不換”的種植家家戶戶都有盆栽,隨處可見。“金不換”因廣種而通俗,但因其有用而不賤。金不換,用金子都不給換,從它的名字可以發現,潮汕人對這種植物的喜愛。

金不換:潮汕人用它炒薄殼,印度人卻按著它起誓

金不換的原名叫羅勒,而在潮汕地區,這個名字很少有人叫,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叫法,人們都是叫其別名,比如金不換、香菜仔、魚生菜等等,由於這種植物為一年生的草本,開花的時候,其花呈多層塔狀,因此也有人將它稱之為“九層塔”。這一種在潮汕地區隨處可見的植物,味道香馥,中醫認為有殺菌、健胃、強身、助消化以及疏風行氣、化溼消食、活血、解毒的效果,廣受普通家庭的盆栽,而潮汕人用得最多就是用來炒田螺、炒薄殼。

金不換進入潮汕尋常百姓家,因其普遍,很多人都以為它是本土的植物,其原籍卻是在印度,書面名字“羅勒”就是印度語的譯音。

如果人們知道了我的國王的宮殿在哪裡,

它就會消失在空氣中的。

牆壁是白色的銀,屋頂是耀眼的黃金。

皇后住在有七個庭院的宮苑裡;

她戴的一串珠寶,值得整整七個王國的全部財富。

不過,讓我悄悄地告訴你,媽媽,我的國王的宮殿究竟在哪裡。

它就在我們陽臺的角上,在那栽著杜爾茜花的花盆放著的地方。

——泰戈爾《仙人世界》

金不換:潮汕人用它炒薄殼,印度人卻按著它起誓

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在他的詩歌《仙人世界》之中,提到的“杜爾茜花”就是羅勒,也就是我們潮汕人常見的金不換。在泰戈爾的詩歌之中,金不換藏著一個孩童心中的仙人世界。印度作為原產地,金不換是香草之王,印度人將它視為神聖之物,當地人也相信死者胸前必須放上羅勒葉才能進入天堂。看來,羅勒葉不但具有驅邪作用,還可以作為進入天堂的通關印信。

“我的弟兄們,最要緊的是不可起誓;不可指著天起誓,也不可指著地起誓,無論何誓都不可起;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免得你們落在審判之下。”這話出自耶穌的山上寶訓,耶穌警戒信徒應當說誠實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歐美的法庭之上,法院審理案件之前,要舉起右手,左手按著《聖經》起誓所說話屬實。印度曾經淪為英國殖民地的時候,按照英國人的規矩,法庭上必須按著《聖經》起誓,表示決心和誠實,但是印度人不是基督徒,不可能按著《聖經》起誓,而英國人也不可能讓印度人帶著印度教的典籍進入法庭,後來最終選中了被印度人舉國崇敬的香草羅勒——金不換代替《聖經》。於是我們不難想象,莊嚴的法庭之上,印度人手按一叢金不換鄭重宣誓,這在我們潮汕人看來,未免是一個滑稽的場面。我想,大多的潮汕人看到金不換,更多想起的是炒薄殼或者炒田螺。而在印度,這一幕則代表了民族的自尊——國家雖然淪落,但是民族的信仰依然在。

金不換:潮汕人用它炒薄殼,印度人卻按著它起誓

英國人認可印度人選擇金不換來宣誓,不但是一種折中,更是一種共識。原來,金不換不但在印度之中被視為神聖,在歐美國家也是具有特別的宗教意義的,傳說耶穌復活之後,他復生後的墓地上,長滿了羅勒香草,羅勒被認為有神性外,更強調其生命力的強韌。在歐美一些教堂會在祭壇上準備的聖水,就是羅勒水。羅勒在歐美與印度都具有相同的宗教意義,所以法庭之上,手按金不換,印度人有印度人的信仰,英國人有英國人的虔誠。不同宗教,透過金不換進行溝通,達成了共識。

金不換:潮汕人用它炒薄殼,印度人卻按著它起誓

在中國,“金不換”脫去了其宗教意義,在這個中醫藥文化深厚的國度,“金不換”更多時候被拿來做藥。據記載,“金不換”具有疏風解表,化溼和中,行氣活血,解毒消腫之效。《本草綱目》對羅勒的記載:“北人避石勒諱,呼羅勒為蘭香。時珍曰∶按《鄴中記》雲∶石虎諱言勒,改羅勒為香菜。今俗人呼為翳子草,以其子治翳也。

由於“金不換”能夠釋放一種芬芳香味,這種味道能夠驅除蚊蟲,因此家庭盆栽一盆“金不換”,不但可以家用,而且還可以環保驅蚊。

如果去吃西餐,發現很多菜式與羅勒有關,比如青醬羅勒義大利麵、羅勒炒青口、羅勒海鮮炒意麵、羅勒醬、羅勒蟹……不用頭暈腦脹,作為潮汕人,直接將羅勒頂替為“金不換”,是不是感覺西餐頓時變中餐了?

TAG: 金不換羅勒薄殼潮汕人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