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原詩:己亥七夕作前二日立秋

褦襶誰家可小休,玉簪前夕報新秋。

人間佳節銷魂過,樓外明河照夢流。

丹藥黃金徒擾擾,青天碧海自悠悠。

年時總噪填橋鵲,一水終留萬古愁。

(作於1959年8月。)

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歷史背景:

1958年8月中山大學歷史系部分師生開始批判陳寅恪,其教書生涯戛然而止。1959年3月15日下午,廣州京劇團的傅祥麟、李文秀、新谷鶯、孫豔琴、胡芝風、何英華等六位演員登門看望陳寅恪;中宣部副部長周楊來訪,遭到痛斥。

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1958年章士釗第二次奉命赴香港傳信,會商兩岸統一問題。1958年初大躍進首先從農業開始;8月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工業計劃問題,特別是鋼鐵問題,會後全黨全民齊動員,一個以大鍊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運動高潮迅速在全國掀起;9月全國有五千萬人參加大鍊鋼鐵,建成小高爐、土高爐六十萬座;10月以後形成村村點火,家家冒煙之勢;到年底宣佈全國鋼鐵生產達到1,108萬噸。

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賞析:

“褦襶誰家可小休”句中“褦襶”有多種釋義,此處指夏天遮陽的涼帽。全句直譯為哪家的涼帽可以稍得休息。此句暗喻以大鍊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運動中人人參加勞動,且勞動時間很長的場景。

“玉簪前夕報新秋”句中“玉簪”指“玉簪花”,又名白萼、白鶴仙,為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花期7~9月。全句直譯為玉簪花在前面報告新一年的秋天(來臨)。此句沒有暗喻,就是對節令的純粹描寫。

“人間佳節銷魂過”句沒有用典,直譯為人世間美好的節日在悲傷愁苦中度過。此句表達作者面對節令的情緒,隱含對以大鍊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運動的看法。

“樓外明河照夢流”句中“明河”指天河、銀河。全句直譯為樓房外的銀河照樣在夢中流淌。此句借景指明當時的節令為七夕,有唐代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中“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意韻。

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丹藥黃金徒擾擾”句中“丹藥”是祖國醫學中的一種以礦物質為主的合成藥物,“丹藥黃金”推測就是將黃金液新增進丹藥的配方,煉製出更高品質的聖靈丹。全句直譯為吃了靈丹,也是白白地煩亂。此句與下句化用唐代李商隱《嫦娥》中“嫦娥應悔偷靈藥”而來,“丹藥黃金”暗喻推測是指1958年9月全國建成小高爐、土高爐六十萬座。

“青天碧海自悠悠”句化用唐代李商隱《嫦娥》中“碧海青天夜夜心”而來,“悠悠”有兩種“思念貌、憂思貌”和 “閒適貌”不同的釋義,自然直譯時一種與李商隱的詩意一樣,指在碧海青天中清冷寂寥,另外一種則是碧海青天中閒適自在。

“年時總噪填橋鵲”句中“鵲橋”又名烏鵲橋,傳說每年農曆七月七日,各地的喜鵲飛來用身體緊貼著搭成一座橋,牛郎和織女便在鵲橋上相會。全句直譯為每年喜鵲總是大聲叫嚷著飛來搭成一座橋。暗喻推測是指1958年9月以後形成村村點火,家家冒煙之勢。

“一水終留萬古愁”句沒有用典,直譯為銀河裡的水流終究留下萬代的愁怨。此句隱喻作者對大鍊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運動的擔憂。

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全詩是作者在立秋和七夕的1959年,借“嫦娥奔月”和“鵲橋相會”兩個神話傳說故事,對1958年以大鍊鋼鐵為中心的大躍進運動進行思索,描寫的場面選取夏天的涼帽,以及小高爐、土高爐如煉丹的熔爐,村村點火、家家冒煙的勢頭如飛來搭橋的喜鵲,最終浪費巨大的人力和自然資源,其結果是勞民傷財,得不償失。

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此詩另外有一種解釋為隱喻1958年章士釗第二次奉命赴香港與TW方面連絡,會商兩岸統一問題,以及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的“金門炮戰”(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稱為“八二三炮戰”),但具體史料與詩意嚴重不符合,有些牽強。存留於此,供愛好者參考。

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附詩:聽演桂劇改編桃花扇劇中香君沉江而死與孔氏原本異亦與京劇改本不同也

興亡遺事又重陳,北里南朝恨未申。

桂苑舊傳天上曲,桃花新寫扇頭春。

是非誰定千秋史,哀樂終傷百歲身。

鐵鎖長江東注水,年年流淚送香塵。

(1959年。此詩以南明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故事,簡述清代孔尚任《桃花扇》的劇情,表明自己對桂劇改編《桃花扇》中李香君沉江而死的獨到見解,諷刺其歪曲歷史,一味迎合少數人物的口味,在當時“反右派鬥爭”尚未徹底結束的情況下,作者真有“晚歲為詩欠砍頭”的膽量與氣魄。)

陳寅恪詩歌鑑賞:己亥年立秋

(所有照片均為網路下載)

TAG: 1958直譯此句大鍊鋼鐵丹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