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青年學生如何讀書?

離開學校,參加工作後如何讀書?

為何梁啟超、蔡元培都說:讀書當動筆?

為何胡適、錢穆都談到讀書貴精與博,且要與做人相通?

讀書,當有路徑,分享四位前輩學人的讀書經驗。

梁啟超

:鈔書與精讀、涉覽

若問讀書方法,我想向諸君上一個條陳。這方法是極陳舊的,極笨極麻煩的,然而實在是極必要的。什麼方法呢?是鈔錄或筆記。

這種工作笨是笨極了,苦是苦極了,但真正做學問的人總離不了這條路

。做動植物的人懶得采集標本,說他會有新發明,天下怕沒有這種便宜事。

發明的最初動機在注意,

鈔書便是促醒注意及繼續儲存注意的最好方法。

當讀一書時,忽然感覺這一段資料可注意,把他鈔下,這件資料自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腦中,和滑眼看過不同。經過這一番後,過些時碰著第二個資料和這個有關係的,又把他鈔下。那注意便加濃一度。經過幾次之後,每翻一書,遇有這項資料,便活跳在紙上,不必勞神費力去找了。

這是我多年經驗得來的實況。諸君試拿一年工夫去試試,當知我不說謊。

每日所讀之書,最好分兩類,一類是精熟的,一類是涉覽的。

因為我們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

。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候不夠用,不能博搜資料。諸經、諸子、四史、通鑑等書,宜入精讀之部,每日指定某時刻讀他,讀時一字不放過,讀完一部才讀別部,想鈔錄的隨讀隨鈔;另外指出一時刻,隨意涉覽,覺得有趣,注意細看,覺得無趣,便翻次頁,遇有想鈔錄的,也俟讀完再鈔,當時勿窒其機!

本文來自《古今名人讀書法》

蔡元培

:第一能專心,第二能勤筆

我自十餘歲起,就開始讀書;讀到現在,將滿六十年了;中間除大病或其他特別原因外,幾乎沒有一日不讀點書的。

然而我沒有什麼成就,這是讀書不得法的緣故。

我把不得法的概略寫出來,可以作前車之鑑。

我的不得法,第一是不能專心。

我初讀書的時候,讀的都是舊書,不外乎考據、詞章兩類。我的嗜好,在考據方面,是偏於詁訓及哲理的,對於典 章名物,是不大耐煩的;在詞章上,是偏於散文的,對於駢文及詩詞,是不大熱心的。然而以一物不知為恥,種種都讀;並且算學書也讀,醫學書也讀, 都沒有讀通。所以我曾經想編一部《說文聲系義證》,又想編一本《公羊春秋大義》,都沒有成書。所為文辭,不但駢文、詩詞,沒有一首可存的,就是散文也太平凡了。

到了四十歲以後,我開始學德文,後來又學法文,我都沒有好好兒做那記生字、練文法的苦工,而就是生吞活剝的看書,所以至今不能寫一篇合格的文章,作一回短期的演說。在德國進大學聽講以後,哲學史、文學史、文明史、心理學、美學、美術史、民族學,統統去聽,那時候, 這幾類的參考書,也就亂讀起來了。後來雖勉自收縮,以美學與美術史為主, 輔以民族學;然而這類的書終不能割愛,所以想譯一本美學,想編一部比較的民族學,也都沒有成書。

我的不得法,第二是不能勤筆。

我的讀書,本來抱一種利己主義,就是書裡面的短處,我不大去搜尋他,我只注意於我所認為有用的、或可愛的材料。這本來不算壞。但是我的壞處,就是我雖讀的時候注意於這幾點,但往往為速讀起見,無暇把這幾點摘抄出來,或在書上做一點特別的記號。若是有時候想起來,除了德文書檢目特詳,尚易檢尋外,其他的書,幾乎不容易尋到了。我國現雖有人編“索引”、“引得”等等,又專門的辭典,也逐漸增加,尋檢自然較易,但各人有各自的注意點,普通的檢目,斷不能如自己記別的方便。

我嘗見胡適之先生有一個時期出門常常攜一兩本線裝書,在舟車上或其他忙裡偷閒時翻閱,見到有用的材料,就折角或以鉛筆作記號。我想他回家後或者尚有摘抄的手續。

我記得有一部筆記,說王漁洋讀書時,遇有新雋的典故或詞句,就用紙條抄出,貼在書齋壁上,時時覽讀,熟了就揭去, 換上新得的。所以他記得很多。這雖是文學上的把戲,但科學上何嘗不可以仿作呢?我因從來懶得動筆,所以沒有成就。

我的讀書的短處,我已經經驗了許多的不方便,特地寫出來,望讀者鑑於我的短處,第一能專心,第二能勤筆。這一定有許多成效。

本文來自《古今名人讀書法》

胡適:讀書的方法

據我個人的經驗,有兩個條件——一精,二博

1.精

以前有“讀書三到”的讀書法,實在是很好的;不過覺得三到有點不夠,應該有

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讀書四到

眼到:

是個個字都要認得。書是集字而成的,要是不能認清,就無所謂讀書,也不必求學。

口到:

前人所謂口到,就是把一篇能爛熟地背出來。現在雖然沒有人能提倡背書,但我們如果遇到詩歌以及有精彩的文章,總要背下來,它至少能使我們在作文的時候,得到一種好的影響。

心到:

是要懂得每一句每一字的意思。

手到:

可以幫助心到。我們平常所吸收進來的思想,無論是聽來的,或者是看來的,不過在腦子裡有一點好或壞的模糊而又零碎的東西罷了。倘若費一番功夫,把他芟除的芟除,整理的整理,綜合起來做成札記,然後那經過整理和綜合的思想,就永久留在腦中,於是這思想,就屬於自己的了。

2.博

就是什麼書都讀。中國人所謂“開卷有益”,原也是這個意思。

我們為什麼要博呢?有兩個答案:一博是為參考。二博是為做人。

博是為參考

比如我們要讀《詩經》,最好先去看一看北大的《歌謠週刊》,便覺《詩經》容易懂。倘先去研究一點社會學,文字學,音韻學,考古學等等以後,去看《詩經》,就比前更懂得多了。倘若研究一點文字學,校勘學,倫理學,心理學,數學,光學以後去看《墨子》,就能全明白了。

大家知道的:達爾文研究生物演進的狀態的時候,費了三十多年光陰,積了許多材料,但是總想不出一個簡單的答案來。偶爾讀那馬爾薩斯的《人口論》,便大悟起來,瞭解了那生物演化的原則。

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無論什麼書都讀,往往一本極平常的書中,埋伏著一個很大的暗示。

書既是讀得多,則參考資料多,看一本書,就有許多暗示從書外來。

博是為做人

像旗杆似的孤另另地只有一技之藝的人固然不好,就是說起來什麼也能說的人,然而一點也不精,彷彿是一張紙,看去雖大,其實沒有什麼實質的也不好。我們理想中的讀書人是又精又博,像金字塔那樣,又大,又高,又尖。

所以我說:“為學當如埃及塔,要能博大要能高。”

本文來自《古今名人讀書法》

錢穆:離開學校,參加工作後怎麼讀書?

讀書與做人:培養情趣、提高境界

我今天的講題是“讀書與做人”,

實在對年青人也有關

所謂做人,是要做一個理想標準高的人。

學生在學校讀書,有畢業時期;但做人卻永不畢業——臨終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該做;所以做人須至死才已。

做人圈子大,職業圈子小。做人當有理想,有志願。這種理想與志願,藏在各人內心,別人不能見,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因此,讀書先要有志;其次,當能養成習慣,離開了學校還能自己不斷讀書。

讀書亦就是做人之一部分,因從讀書可懂得做人的道理,可使自己人格上進。

我此所講,乃指我們離開學校後,不論任何職業、任何環境而讀書,這是一種業餘讀書,

這種讀書,始是屬於人生的大圈子中盡人應有之一事;必需的,但又是自由的。

今問此種讀書應如何讀法?下面我想提出兩個最大的理想、最共同的目標來:

一是培養情趣

。人生要過得愉快、有趣味,這需用工夫去培養。而這一種培養人生情趣的工夫,莫如好讀書。

二是提高境界。

要知人生境界別有存在。這一層,或許對青年人講,一時不會領會,要待年紀大了、經驗多、讀書多才能體會到此。我們不是總喜歡過舒服快樂的日子嗎?當知人生有了好的高的境界,他做人自會多情趣,覺得快活舒適。若我們希望能到此境界,便該好好學做人;要學做人,便得要讀書。

為什麼讀書便能學得做一個高境界的人呢?因為在書中可碰到很多人,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樣。

假如我們誠心想做一人,“培養情趣,提髙境界”,只此八個字,

便可一生受用不盡;只要我們肯讀書,能遵循此八個字來讀,便可獲得一種新情趣,進入一個新境界。

讀哪些書好?5類書參考

說到此,我們當再進一層來談一談讀書的選擇。

究竟當讀哪些書好?我認為:業餘讀書,大致當分下列數類:

1. 修養類的書

中國有關人生修養的幾部書是人人必讀的。

首先是論語

。切不可以為我從前讀過了,現在毋須再讀。正如天天吃飯一樣,不能說今天吃了,明天便不吃;好書也該時時讀。

再次是孟子

。孔孟這兩部書,最簡單,但也最寶貴。如能把此兩書經常放在身邊,一天讀一二條,不過化上三五分鐘,但可得益無窮。

還有一部老子

,全書只五千字。一部莊子,篇幅較巨,文字較深,讀來比較難;但我說的是業餘讀書,儘可不必求全懂。

還有一部佛教禪宗的

六祖壇經

,是用語體文寫的,內中故事極生動,道理極深邃,化幾小時就可一口氣讀完,但也可時常精讀。

其次,還有

朱子的近思錄與陽明先生的傳習錄

。這兩部書,篇幅均不多,而且均可一條條分開讀。愛讀幾條便幾條。

我常勸國人能常讀上述七部書。中國傳統所講修養精義,已盡在其內。而且此七書不論你做何職業,生活如何忙,都可讀。

今天在座年幼的同學們,只盼你們記住這幾部書名,亦可準備將來長大了讀。

如果大家都能毎天抽出些時間來,有恆地去讀這七部書,準可叫我們脫胎換骨,走上新人生的大道去。

2. 欣賞類的書

風景可以欣賞,電影也可以欣賞,甚至品茶喝咖啡,都可有一種欣賞。

我們對人生本身也需要欣賞,而且需要能從高處去欣賞。最有效的莫如讀文學作品,尤要在讀詩

。這並非要求大家都做一個文學家;只要能欣賞。

當我們讀詩時,便可培養我們欣賞自然,欣賞人生,把詩中境界成為我們心靈欣賞的境界。如能將我們的人生投放沉浸在詩中,那真趣味無窮。

如陶淵明詩: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這十個字,豈非我們在窮鄉僻壤隨時隨地可遇到!

但我們卻忽略了其中情趣

。經陶詩一描寫,卻把一幅富有風味的鄉村閒逸景象活在我們眼前了。

不僅詩如此,即中國散文亦然。諸位縱使只讀一本唐詩三百首、只讀一本古文觀止也好

;當知我們學文學,並不為自己要做文學家。

因此,不懂詩韻平仄,仍可讀詩。讀散文更自由。學文學乃為自己人生享受之用,在享受中仍有提髙自己人生之收穫,那真是人生一秘訣。

3. 博聞類的書

這類書也沒有硬性規定;只求自己愛讀,史傳也好,遊記也好,科學也好,哲學也好,性之所近,自會樂讀不倦,增加學識,廣博見聞,年代一久,自不尋常。

4. 新知類知識

我們生在這時代,應該隨時在這時代中求新知。這類知識,可從現代出版的期刊雜誌上,乃至報章上找到。這一類更不必詳說了。

5. 消遣類的書

其實廣義說來,上面所提,均可作為消遣;因為這根本就是業餘讀書,也可說即是業餘消遣。但就狹義說之,如小說、劇本、傳奇等,這些書便屬這一類。如諸位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可作是消遣。

生活忙迫,什麼時候讀書?

上面已大致分類說了業餘所當讀的書。但諸位或說

生活忙迫,能在什麼時讀呢?

其實人生忙,也是應該的;只在能利用空閒,如歐陽修的三上,即:枕上、廁上和馬上。

假如毎日能節約一小時,十年便可有三千六百個小時。

又如一個人自三十歲就業算起,到七十歲,

便可節餘一萬四千四百個小時

,這不是一筆了不得的大數目嗎?現在並不是叫你去吃苦做學問,

只是以讀書為娛樂和消遣,亦像打麻雀、看電影,哪會說沒有時間的!

如果我們讀書也如打麻雀、看電影般有興趣、有習慣,在任何環境任何情況下都可讀書。

這樣,便有高的享受,有好的娛樂,豈非人生一大佳事!

讀書只要有恆心,自能培養出興趣,自能養成為習慣,從此可以提髙人生境界。這是任何數量的金錢所買不到的。

我希望諸位能看重此事,也不妨大家合作,有書不妨交換讀,有意見可以互相傾談

。如此,更易培養出興趣。只消一年時間,習慣也可養成。

我希望中年以上有職業的人能如此,在校的青年們他日離了學校亦當能如此,那真是無上大佳事

。循此以往,自然人生境界都會高,人生情味都會厚。

人人如此,社會也自成為一好社會。

我今天所講,並不是一番空泛的理論,只是我個人的實際經驗。

今天貢獻給各位,願與大家都分享這一份人生的無上寶貴樂趣。

本文來自錢穆《歷史與文化論叢》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古今名人讀書法》:

採集古今三百餘位名人讀書心得,列為八百餘則,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適之,以時代為序,依次羅列,便於檢索。書末附相關書目數十種,並介紹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內容之優劣,尤便查考。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梁啟超著作

1.《先秦政治思想史》

:新國新民,易世易天下,反映了梁啟超在經歷了對現代西方文明的懷疑後,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努力。經歷對西方文明懷疑後重新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該書被翻譯成英文、法文,被編入英國出版的“國際文庫”。本書是一部先秦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名作,至今依然是瞭解中國政治思想史的應讀書。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2.《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新校本):

梁啟超在清華等校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的講義,未完成卻影響深遠的名著,講演出來的一本書,看書如同在聽其講學,一本書讀懂300年學術史。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3.《佛學研究十八篇》:

收錄梁啟超親自選定的佛學文章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蔡元培著作

1.《中國倫理學史》

:近代中國第一部倫理學史專著,闡述了從孔子到王陽明等28位思想家的倫理思想,並闡述了各家學說的要點、源流及發展。收錄了蔡元培所編《中學修身教科書》,本書系蔡元培在德國留學期間編著,1912年由商務印書館初版。

2.《蔡元培文錄》

:一部展現蔡元培人生經歷和精神世界的文錄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錢穆的讀書法

胡適著作

1.《中國哲學史大綱》

:“在中國哲學史研究的近代化工作中,胡適創始之功,是不可埋沒的”。正是胡適於1919年2月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來中國傳統的歷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觀念標準、規範和通則,成為一次正規化性的變革。《中國哲學史大綱》所引起的震動,不僅僅是哲學史研究本身,而是中國當時整個的文化思想領域。

TAG: 讀書人生做人境界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