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耍猴頗受歡迎,聽到敲鑼聲歡鬧聲,就是他們來了

七十多年前的老北京,每到秋收以後的農閒季節,周邊河北省一帶的農民,就會帶著他們自制的傢伙什兒進北京,在街頭表演一些自編的雜技雜耍,招攬市民圍觀,掙一點兒小錢貼補家用。例如耍猴,就是其中最受歡迎的一種人猴互動的滑稽表演。猴子是有靈性的,經過人的長期培養訓練,它就能與人類相互理解、配合,於是就爆出很多令人捧腹的笑料。

老北京耍猴頗受歡迎,聽到敲鑼聲歡鬧聲,就是他們來了

記得小時候,聽到街上有敲鑼的,並伴有嘻笑歡鬧聲,那就一定是耍猴的來了,跑出家門一看,果然如此。只見一農民模樣的人,身背一隻木箱,箱上坐一隻猴子,身穿紅色坎肩兒,瞪著眼睛東張西望。耍猴藝人右手臂上掛兩條繩子,一條繩子拴著一條小狗,另一條拴著一隻羊,左手提著銅鑼,右手揮槌敲打,邊走邊敲。“嘡、嘡”的鑼聲,引得一幫孩子笑著、吵著,邊走邊招逗小猴,猴子蹲坐箱子上,向周圍跟著的孩子齜牙咧嘴表示不滿,見它有反應,孩子們更歡勢了,跑著跳著,跟著喊叫,招來的人越來越多了,耍猴藝人擇機選一個寬綽點兒的地方打圈表演。

表演的主角當然是猴子,羊和狗都是配角。表演的節目有後空翻、倒立行走、鑽鐵圈、猴騎狗、羊拉車等,主要都是猴子在表演,羊拉車也是猴子坐車上,假裝支使羊轉著圈跑。幾個小節目後,藝人牽猴繞場一週,這個小東西身穿紅坎肩兒,人模狗樣地站著行走,還左右環顧,這個形象就讓周圍的人哈哈大笑。藝人也邊走邊說邊唱,主要是唱一些河北的地方戲。走幾圈後到箱子邊,猴子忽然停住,從裡面拿出一個面具或頭盔戴在頭上,藝人看它戴什麼頭盔就配合唱什麼戲詞兒。比如它抓一個面具上面畫著楊六郎,藝人就唱幾句“楊家將”,它又抓一個往頭上一扣,上面是個孫悟空,藝人就唱幾句“大鬧天宮”,當然唱的是不怎麼樣了,主要烘托了熱鬧氣氛。最可笑的是小東西是順手一抓隨手一扣,自然是正反不分,上下顛倒,而自己渾然不覺,還得意地眨著眼睛四面瞅看,更引大家樂不可支。

最後大軸戲是猴爬杆,藝人扛著一根粗竹竿,距上端一米處,再橫著綁一根短些的竹竿,兩端各系一根粗繩子,都系在竿子上頂頭兒,成了一個三角形,讓猴子爬到竹竿頂上。在這會兒猴子就耍賴,齜牙咧嘴不上去,藝人就假模假樣地問猴子:“平常挺好的,今天這是怎麼個茬兒啊?”小猴兒竄到藝人的耳邊假裝說悄悄話,藝人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說:“噢,原來是小猴兒餓了,想吃燒餅,大家幫忙賞倆小錢兒,買個燒餅吃吧!”於是小猴就把鑼翻過來當錢笸籮,繞著圈收錢,圍觀的人也看高興了,就拿出零錢扔在鑼裡,猴子立馬做出敬禮的樣子,舉前爪致謝,又引來一陣笑聲。收完錢猴子爬上竿頂閉上眼一動不動,藝人旋轉竹竿呼呼原地打轉兒,猴子緊抱著竹竿,眾人鼓掌,表演結束。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有了動物保護法和城市管理的各種條例,當街耍猴兒掙錢的把式當然是不允許了,這種娛樂形式也只能成為歷史了。

TAG: 猴子藝人表演耍猴竹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