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我裡 殆是前緣

毗陵我裡 殆是前緣

毗陵我裡 殆是前緣

古老的京杭大運河逶迤南下,在常州城打了個彎,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孕育了許多人才,也見證了一代文豪的晚年生活。

毗陵我裡 殆是前緣

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

出生於四川,於文壇肆意縱橫而官途多舛,行經十多個省份數十地,仕途不暢晚年萌生歸隱田園的想法。

毗陵我裡 殆是前緣

其實蘇軾兩度定居常州,第一次是由於“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五年之後(即1084年),在獲赦赴汝州途中,兩度上書《乞常州居住表》,朝廷同意之後蘇軾在常州享受了一段歸隱田園的生活。而後又接到任命,再次踏上官海浮沉之路。

蘇軾一生被貶三次,最後一次獲赦北歸已是1101年,這個漂泊了一生卻仍舊恣意豁達的文豪其實有很多定居地的選擇。

蘇轍苦勸其往許昌,可“老兄弟相守,過此生矣”;

王安石挽留其居金陵,便於往來唱和;

歸蜀終老也曾是他歸老之地的選項之一,他想跟陶淵明一樣當個農夫,以“帶月之鋤,可以對秉”。

毗陵我裡 殆是前緣

幾經考慮之下,蘇軾還是舉家歸返常州,除去遠離朝廷避免政治紛爭之外,他本人對於常州這塊土地、常州的友人、和常州百姓的情感掛念也佔了很大比重。

他和常州三進士有著“雞黍之約”;

他會為了不打擾常州百姓度過一個圓滿的除夕夜,而選擇孤身一人在城外小舟上獨自守歲;

他被貶海南時,常州特意組織鄉賢團帶著文房四寶、茶葉等前去拜訪;

而且當時,蘇東坡的常州老友錢世雄已借來孫姓人家的宅院,供蘇東坡免費居住。

毗陵我裡 殆是前緣

蘇軾最終在這個14次結緣的江南水鄉度過了人生最後的48天,“宋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吳越之民,相哭於市,其君子,相吊於家;訃聞四方,無賢愚皆諮嗟出涕。”

蘇軾將常州作為“吾心安處之鄉”,常州也早已將他當作最親密的友人。

毗陵我裡 殆是前緣

TAG: 常州蘇軾被貶獲赦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