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捨得下本錢培養文物全科人才

本文轉自:中工網

近日,山西省文物局等5部門印發《文物全科人才免費定向培養實施辦法》。其中指出,山西將用5年時間,透過定向招生、免費培養、定向分配,為縣以下基層文博單位輸送600名文物全科人才,入職後直接為事業編制。文物全科人才在校學習期間免繳的學費、住宿費、教材費、實習費和生活補助,由省財政負擔,列入培養院校年度預算予以保障。據瞭解,此舉在全國尚屬首例。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歷史文化遺產豐厚,擁有國家重要文保單位530處,名列全國各省第一。也正因此,才有了“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說法。既然是文物大省,文物保護工作有哪些大動作、新創舉,自然會引發公眾的關注。比如這次,山西採用政府免費定向培養的形式向基層輸送600名文物專業人才,不僅體現了山西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也迎來了公眾的一致好評。

文物保護工作看似簡簡單單,其實不然。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有些文物其實“嬌氣”得很,對環境的溫度和溼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讓不懂行的人去保護、去管理文物,根本不行。再者,有些損壞的文物需要進行修復,這也是一項極其精細而又複雜的工作,不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很難勝任這項“修舊如舊”的神秘工作。所以,在常人眼裡“簡簡單單”的文物保護工作,背後其實有著很強的專業性。

從根本上講,如果不能配備一定數量的專業人才,文物保護工作很難做得很出色。但是在現實中,尤其是在一些基層的文博單位,正面臨著專業人才短缺的尷尬。文物專業人才短缺,一方面是因為缺少編制,沒有吸引力,專業人才不願意來;另一方面是待遇偏低,即便是專業人才來了也留不住,要不了多久就離職走人。形成這樣的局面,歸根結底還是相關部門視野比較狹隘,重視程度不夠。

文物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遺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蹟,是歷史的重要載體和實物見證,而且不可再創造。今天我們之所以要保護文物,就是要保護文物所承載的歷史記憶,這是一種極其珍貴的資源,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這就意味著文物保護只能輸出文化價值,而不會產生經濟效益。因而,在文物保護這件事情上,地方政府要著眼長遠,而不能只算經濟賬。

專業全科人才是文物保護的根本,有了專業人才的支撐,文物保護工作才能獲得高質量發展的保證。因此,相關部門除了在文物保護工作的硬體上繼續加大投入以外,還要捨得下本錢培養那些真正熱愛文物保護工作的專門人才,讓凝聚著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珍貴文物在新時代綻放異彩。

TAG: 文物文物保護專業人才全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