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嘉禾”產自絳縣劉玉棟

古代“嘉禾”產自絳縣劉玉棟

古代“嘉禾”產自絳縣

山西絳縣 劉玉棟

我國是農耕文明發達的國家,古代人民把長勢良好的莊稼稱“嘉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上的麥穗就是“嘉禾”。但“嘉禾”最早產自絳縣的歷史事實卻鮮為人知。

史載,西周初年,周成王剪桐封弟叔虞於唐地。叔虞為侯後,改唐為晉,勵精圖治,發展農耕,域內風調雨順,五穀茂盛。唐叔虞到絳地田間視察,欣喜地看到麥田中不少麥稈上長有幾株麥穗,立即挑選一株長著九個麥穗的麥杆連根挖起,坐上輦車,親自用手捧著這株帶著泥土的麥株趕赴鎬京(今西安市),獻給兄長。周成王看到這株麥穗後,認為這是周王室興旺發達的瑞兆,立即將那株麥穗送到正在前線指揮作戰的叔父周公旦大帳之內。周公旦將這棵麥穗展示在眾將士面前,解釋說天將祥瑞於周王室,連莊稼都第處這麼好,大大激發了全體將士們計程車氣,一舉殲滅了商朝殘餘勢力,一統天下。從此,普天下把長勢茂盛的莊稼稱為“嘉禾”,成為農耕文明和江山社稷的象徵和圖騰。絳地因出產“嘉禾”盛產糧食而譽滿天下。

古代“嘉禾”產自絳縣劉玉棟

秦代,秦始皇實行郡縣制,特意置絳縣,轄現在的絳縣、翼城、曲沃、侯馬等地。

西漢早期,漢高帝劉邦特意封立下汗馬功勞的周勃為“絳侯”把絳縣所產的財糧歸周勃享用。

東漢思想家王充《論衡·講瑞篇》雲:“嘉禾生於禾中,與禾中異穗,謂之嘉禾。”

元代名士鄭輔特作《瑞麥詩》:“絳縣高原平百里,亥字老人年不記。土風尚古民愈勤,鑿井耕田務農事。應時沛雨足甘潤,宿麥盈疇人已喜。青稍滾浪彌壠平,綠葉翻光密交穗。鱗鱗膏壤週數畝,一莖所出六七爾。雖致關內重兩岐,豈獨漁陽雙穗美。老農自言生畎畝,發白未嘗逢此瑞。愛民父母二千石,郡孜孜猶愷悌。寬平令尹人自安,餘惠所加無不至。民和政和天地和,協氣薰薰作豐歲。繪圖來上駭眾目,一日歡聲流遠邇。太平景況民力餘,鼓腹嬉遊飽清世。”此詩被歷代《絳縣縣誌》收錄,流傳於世。

明清時,絳縣官吏特意在縣衙大門東牆上,嵌有一通《絳縣瑞麥圖》石刻,標榜“唐叔虞呈獻瑞麥”的感人故事,以標榜上絳縣的古老與特產。

古代“嘉禾”產自絳縣劉玉棟

無獨有偶。清康熙《平陽府志》載:金宣宗貞祐二年(1214),絳縣吳村村民席憲,麥田內一莖,穗有四五岐至六七岐,二畝餘,繪圖以奏。一時題詠甚多,縣令周澤有記。

至今,絳縣北部絳山南面臺垣綿延,農田如織。每到夏季,一望無際的麥田翻騰著金色的波浪。因此地水深土厚,日照充足,所種小麥長勢好、產量高,且顆粒飽滿,筋道好,當地農民把餘糧加工成優質麵粉,暢銷各地,成為遠近聞名的糧倉。

古代“嘉禾”產自絳縣劉玉棟

作 者 簡 介

古代“嘉禾”產自絳縣劉玉棟

劉玉棟,山西省絳縣退休幹部,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絳縣作家協會副主席、《絳山》雜誌主編。從事地方新聞寫作30餘年,發表各類新聞稿件1800餘篇、文學作品百餘篇,著有長篇小說《古絳春秋》、《晉文公》、《探花府》、《河東大鹽商》等多部,兩次獲運城市精神文明“五個一”工程獎。

(運城網信備案號I20011)

三隻眼傳媒

TAG: 絳縣嘉禾麥穗長勢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