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姆的人生軌跡為藍本,解讀《刀鋒》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作家”,作為一位高產作家毛姆筆下的經典著作數不勝數:論理想與現實的經典之作《月亮和六便士》、呼喚人性自由解放的宣言《人生的枷鎖》。

《刀鋒》是毛姆於70歲高齡時寫下的一篇長篇小說,小說主要以參加過一戰的美國青年飛行員拉里的人生軌跡為時間線索,在面對好友為了救自己而犧牲後,突然醒悟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於是在退役後放棄原有的生活,開始四處遊蕩尋找人生真諦的故事。

以毛姆的人生軌跡為藍本,解讀《刀鋒》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

一、毛姆的人生軌跡與小說中拉里的人生經歷極其相似

拉里為了探索生命的意義,從英國走到了美國,又從歐洲走到了亞洲,最終在印度找到了一位老師,與他學習生命的真諦。拉里為了心中的目標,不惜走遍全世界的各個角落,而現實中毛姆的人生經歷也十分豐富。

毛姆出生於法國巴黎,父母在他幼年時雙雙離世,毛姆從小就被送往英國的伯父家撫養,這一情節也被毛姆寫進了小說中,成了拉里的童年經歷。年幼的毛姆因為身材矮小、又有嚴重的口吃,因此受到了其他孩子無情的嘲笑,毛姆也逐漸養成了自卑、孤僻、敏感的性格特徵,這些經歷也對他後期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毛姆從大學學習了一年後,又做過五年的醫生,長期接觸社會底層人民的毛姆,見慣了他們辛酸苦辣的生活,也影響了他今後的文筆,使得他筆下的文字如手術刀般冷峻鋒利,遊刃有餘地剖析著這個複雜的社會環境。

以毛姆的人生軌跡為藍本,解讀《刀鋒》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

當毛姆還在醫生生涯的期間,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將他捲入了這場戰爭,作為戰地醫生的他在比利時救助傷員,接著進入英國情報部門工作,後來又出使俄國勸退戰爭,去了南太平洋旅行,最終定居在地中海的裡維埃拉,潛心地進行文學創作。

平靜的日子沒過多久,歐洲又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毛姆先後到了美國、南卡羅來納和羅德島,最終於70歲時寫下了《刀鋒》,以一位歷經滄桑的老者身份來講敘了一段有關戰爭的故事。晚年的毛姆因為自身作品獲得了廣大人民的認可,因此有了很高的聲譽,最終英國女王授予毛姆“榮譽侍從”的稱號,也成為了皇家文學會的會員,毛姆的一生顛沛流離,所幸最終也得了個完美結局。

從毛姆的身上,我們看到了殘酷的戰爭對普通人民命運的裹挾,小人物在時代的洪流中被推著走,沒有前因也沒有後果。毛姆作為歐洲土地上普通的一位,也曾被命運的推手推向了前方,兩次大戰的間隙期間,也成了毛姆創作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基於普通群眾人民命運的題材、以及戰爭背景下基層人民的生活眾生相、上流社會的勾心鬥角,都成了毛姆最豐富的創作素材。

以毛姆的人生軌跡為藍本,解讀《刀鋒》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

二、文學意義:多重敘事視角的轉變、人物形象的強烈對比,烘托出小說的終極意義

《刀鋒》是毛姆第一次在小說中帶入了自己真實名字的一篇小說,文中的故事講敘者就叫“毛姆”,整篇小說的情節也是根據文中作家“毛姆”的回憶來展開敘述。

在“毛姆”的視角下,拉里、伊莎貝爾、艾略特、格雷的人生經歷都被加入了故事主線中,他們各自的情節既分散開來,又透過“毛姆”的回憶緊緊連在了一起,從而使整個故事的節奏有的放矢,穩而不亂。

以毛姆的人生軌跡為藍本,解讀《刀鋒》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

除了多重敘事視角的轉變,小說中人物形象的強烈對比也是《刀鋒》的另一個精彩看點。小說一開始就介紹了艾略特的人物特點,一位透過打扮自己、裝飾自己的房子、一心只為鑽進上流社交圈的外圍人。儘管他收穫了短暫的虛榮和麵子,但在彌留之際卻因為沒有收到愛德娜的邀請函而抱怨不已。

艾略特的一生可悲又可嘆,伊莎貝爾也是沉浸在物質帶來的美好生活中,格雷的心思更是全部撲在了股票投資等金融業務上面,最終卻因為1929年美國的經濟大蕭條而破產。

小說中的所有人似乎都在為名利而忙碌,但只有拉里選擇放棄眼前的一切,歷經千辛萬苦來探索生命的意義。最後的拉里透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明白了生命的真諦,也幸福快樂地度過一生。

三、思想價值: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快樂都是短暫的,只有不斷豐富內心的精神世界才是幸福的源泉

以毛姆的人生軌跡為藍本,解讀《刀鋒》的文學意義和思想價值

艾略特一輩子蒐集而來的古畫字畫,最終被伊莎貝爾批次進行了拍賣,而艾略特一生最看重的上流社會生活,也被年輕人保羅所截斷;格雷多年來所熱衷的股票經濟,也因為一朝夕之間的經濟危機而轉為泡影;伊莎貝爾遵從內心選擇了格雷完婚,卻還是惦念著拉里那修長挺拔的身材,毛姆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無一不是心有不甘。

而拉里一心只為尋求精神的富足、擯棄外在的物質生活,反而獲得了上帝對他的庇佑。有了豐富精神世界的拉里,不管今後是計程車司機也好、卡車司機也好,他都會以一顆安穩平常的心來對待生活,而生活也會投之以幸福快樂的回報!

TAG: 毛姆拉里小說艾略特伊莎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