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家河玉器:虎形玉器

龍山文化玉器西線南傳和良渚玉器中線西傳,距今約4600年~4200年前在長江中游地區形成匯合。自1958年開始,在湖北天門羅家柏嶺、譚家嶺、肖家屋脊、鍾祥市六合和湖南澧縣孫家崗等地先後發掘了600餘件玉器。這些玉器鳳形、鷹形、虎形和人首人形居多,造型豐富、紋飾簡潔,器形雖小做工精緻,這就是自良渚玉器後中國琢玉技藝的又一個高峰——石家河文化玉器。

虎形玉器是石家河文化玉器中形體較大、製作較精的典型玉器。在眾多遺址中,出土了23件虎形玉器,這表明石家河文化已經產生的一種玉虎崇拜。

湖北石家河玉器:虎形玉器

石家河文化譚家嶺遺址出土的璜形玉虎,白玉材質,大部分已浸蝕成黃褐色。寬2。9釐米,高2。2釐米,橫置圓桶形,桶壁平滑,外弧一面淺浮雕一虎首,高額短臉,卷葉形耳,中心鑽一圓穴,闊鼻,減地陽雕眉紋,菱形眼眶,圓睛,鼻下部縷空一長方形孔做口,外弧的另一面系簡化的虎身,雕工熟練圓潤。虎頭向西,虎尾捲曲,考古專家劉國祥先生稱其為“中華第一虎”。

湖北石家河玉器:虎形玉器

石家河文化肖家屋脊遺址的玉虎頭像,呈黃綠色,表面輕度受沁,呈灰黃色。雕於薄玉片上,反面光平。額頂呈人字形,有三個尖凸,中間尖凸右側有一半圓形豁口。面部正中有一道豎稜線。耳廓似寬葉形,內有漩渦紋,兩耳渦各穿一小圓孔。鼻寬大,稍向下弧突,鼻根兩側與眉脊相連。圓目,顴骨尖突,腮部較扁鼓。

湖北石家河玉器:虎形玉器

石家河文化譚家嶺遺址出土的鷹虎首合體玉器,長7。88釐米、寬1。85釐米、厚0。8釐米,上方為鴟鴞,頂生雙角,兩角之間為一透雕扉齒,重環碩目,勾喙內卷,鴟鴞頸下延伸出等寬的長條與虎首頂端相連。對於史前先民而言,虎、鴞均為可以協助巫師通靈達神的聖物。

——本文節選作者原創文章《龍山文化玉器如何三線西傳》

TAG: 玉器石家河譚家虎形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