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販號稱“叫賣大王”,吆喝聲能有上百種,下葬時八抬大轎送別

引言

《京都元夕》:“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北京作為古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和現代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不僅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還充滿著暖暖的人情味,沿街叫賣,扯著嗓子賣力吆喝的小販們那一聲聲直衝雲霄的“糖葫蘆~賣冰糖葫蘆~~”“賣香菸嘞~~~”彷彿一下子把人拉回了樸素喧鬧的童年時光。

01

一聲聲叫賣聲,是老北京人記憶深處的那份溫暖和妥帖,更是北京胡同文化最有力的象徵。而在"京城叫賣大王"臧鴻的心中,

叫賣早已不只是純粹的吆喝了,而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在他的口中,我們能夠聽到170多種老北京的吆喝聲

,提起他便不由得讓人們想起那個商販們爭相遊走在衚衕口,挨門挨戶做買賣的日子。

北京小販號稱“叫賣大王”,吆喝聲能有上百種,下葬時八抬大轎送別

▲臧鴻舊照

臧鴻出生於北京,是一戶普通旗人家的孩子,他的祖上都是幹棚匠的。

《過零丁洋》:“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臧鴻出生時,由於中國山河破敗,社會凋敝,臧鴻的家裡生計非常困難,常常都鬧得揭不開鍋。

在臧鴻9歲那年,饑荒侵襲,年幼的臧鴻忍受不住餓肚子的滋味,就和衚衕裡一起玩耍的小夥伴去到報社

,賣起了報紙。

北京小販號稱“叫賣大王”,吆喝聲能有上百種,下葬時八抬大轎送別

▲北京胡同近照

後來臧鴻想,賣報紙還不如賣臭豆腐划得來呢,臭豆腐賣不完還可以自己吃,而報紙要是賣不完就只能扔掉了,就這樣,他又和小夥伴一起賣起了臭豆腐

。他們每天早上6點就要起床,然後從城東去到城西的腐乳廠取貨。好在,兩個人幹得也是有模有樣,不僅支起了攤,還模仿著別人的叫賣聲,大聲地吆喝道:“臭豆腐,醬豆腐,滷蝦小菜醬黃瓜“。

北京小販號稱“叫賣大王”,吆喝聲能有上百種,下葬時八抬大轎送別

▲臧鴻叫賣舊照

到了13歲的時候,漸漸長成一個少年模樣的臧鴻,又走出了衚衕,挑著挑子沿著天橋、龍鬚溝、瓷器口、花市這一道叫賣著水果蔬菜

,他一聲聲清脆爽朗的叫賣聲為自己賺足了目光,手頭的東西也總是很快就賣光了。勤勞的確能夠致富,漸漸的臧鴻的生意也有了不小的規模,後來又添了一輛排子車,日子過得也算是紅火。

北京小販號稱“叫賣大王”,吆喝聲能有上百種,下葬時八抬大轎送別

▲北京胡同舊照

02

新中國成立後,臧鴻又成為了北京鐵路局的一名普通工人,

領導們見他嗓子好,又能說會唱的,就把他調入了文工團。在團裡,他認真地學習著表演和相聲藝術,其自編自演的相聲《一貫害人道》和《夫妻之間》還得到了相聲大師張喜樹老先生的稱讚。後來臧鴻又在張老的引薦下拜在了王長友門下學習相聲,之後又因在《賣布頭》中的出色演出,在當時還造成了一陣轟動。

北京小販號稱“叫賣大王”,吆喝聲能有上百種,下葬時八抬大轎送別

▲臧鴻舊照(右)

1981年,魯迅的《傷逝》即將要改編成電影,在電影中需要穿插一些老北京街頭的叫賣聲,而對這些再熟悉不過的臧鴻自然就成了導演的首選

。臧鴻一共錄下了170多種叫賣聲,後又參與到了電影的拍攝當中,在其中飾演一個廟會中賣酸梅湯的小販。

後來他還在《城南舊事》、《四世同堂》、《霸王別姬》等130多部以老北京為背景的電影中配了叫賣聲,漸漸地臧鴻彷彿成為了老北京的“象徵”,只要一提到北京,人們總不由自主地想起臧鴻。

北京小販號稱“叫賣大王”,吆喝聲能有上百種,下葬時八抬大轎送別

▲北京胡同近照

1993年,臧鴻還被老舍的夫人稱為了"京城叫賣大王"。

而臧鴻此時也覺得,“吆喝”並不只是一個謀生手段,其實更是一門藝術,而這種藝術是值得我們傳承下去的。關於“吆喝”,臧鴻也很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什麼時候應該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傳遞什麼樣的資訊,都是很有講究的。

北京小販號稱“叫賣大王”,吆喝聲能有上百種,下葬時八抬大轎送別

▲臧鴻舊照(右二)

在大宅門前吆喝就要拖長聲,既要讓聲音透過深宅大院傳到太太小姐們的耳朵裡,還要注意保持聲音的優雅,不至於惹得人家厭煩。臧鴻對於“吆喝”事業有著無限的熱愛,使得他不知疲累的奔波於工作,最終在夜以繼日的工作當中不幸地病倒了,但就算生病,他也仍舊堅持活躍在舞臺帶病表演,而這段時間整整持續了四年。

最後,臧老爺子還是因前列腺癌在北京與世長辭了,享年80歲。

結語

有意思的是,其家人並沒有儘快地將他下葬,因為家中一些其他事物和其妻子的不捨,直到臧鴻去世三年以後,遺體才得以下葬,二兒子臧泉江為給父親送行還製作了一頂八抬大轎以及旗鑼傘扇等送葬物品。但是老北京那些叫賣之聲卻並沒有隨著老爺子的離去而消亡,他的兒子孫子決定要繼承這門藝術,並繼續將其發揚光大,替人民把老北京的聲音儲存下來。

參考資料:

《京都元夕》《過零丁洋》

TAG: 臧鴻叫賣聲北京叫賣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