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書齋|《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共持酒,悲涼月

讀書使人明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網信河西“西岸書齋”欄目,承文化之根,揚知識之帆,本季我們將繼續與你共讀好書,在瑞雪祥冬中走進網友們的2020年度書單,感悟多彩生活,聆聽西岸朗朗書聲。

西岸書齋|《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共持酒,悲涼月

今天,繼續與你共讀《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讓我們在張九齡、蘇軾的詩詞中,感受節日氛圍。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首聯點題,前句“望月”,後句“懷遠”。海上生出了皎潔的圓月,天各一方的人兒,此刻都在仰望同一輪月亮,思念著彼此。“海上”“天涯”意境雄渾豁達,“生”字傳神,“共”字真摯。頷聯、頸聯鋪陳敘事,以樸素、簡練的筆墨,勾勒出中秋月夜詩人的情態。多情的詩人抱怨漫漫長夜,整夜相思無心睡眠。因為憐愛滿屋的月光,詩人熄滅了火燭;夜露打溼了衣衫,披在身上有溼潤之感。頸聯連用連動句,語言明快,節奏感強。尾聯承接頸聯的“憐光滿”,月光可愛,卻不能掬一捧送予心中牽掛的那個人。還是睡下在夢裡與他相遇吧。“盈手”化用陸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佳期”本指織女、牛郎相見,詩中用以喻指詩人與遠人的相逢。全詩情感真摯,自然入妙,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評此詩:“通篇全以骨力勝,即滅燭光滿四字,正盡月之神。用一憐字,便含下結意,可思不可言。”

西岸書齋|《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共持酒,悲涼月

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從詞的小序可知,作這首詞時,詞人通宵宴飲,酒酣處舉杯問天:“明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這個問題或許起因於詞人驚歎月色之美,或許詞人追尋的正是明月的起源、萬物的起源這一宏大的人類課題。迷醉的問出更浪漫、更大膽的遐思。“天上宮闕”即月宮,“今夕是何年”是建立在第一問題上的追問,將對月的情感推進。詞人將自己想象成月中人,而月宮就是他乘風歸去的目的地。

西岸書齋|《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共持酒,悲涼月

“高處不勝寒”,化用《明皇雜錄》中月宮高寒之典,詞人慾飛昇到月宮,又擔心經受不住瓊樓玉宇的寒冷,含蓄地表達出既嚮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那麼詞人最終會選擇天上還是人間呢?趁著美好的月色起舞,天上怎能比得上人間?

詞人在經歷了仕途險惡、政治失意、親人別離後,仍表露出對生活的熱愛,足見詞人樂觀豁達的個性特點。下片,詞人先是收回馳騁的想象,描寫月夜裡的景色。月亮轉過硃紅色的閣樓,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

“無眠”因離別,因為思念,無眠之人望向月亮,不禁問月:“月亮你不該對人有什麼怨恨,為什麼偏偏要在親人離別之時才圓呢?”問題中透著不解與埋怨,委婉地表達出離人愁的心緒。

西岸書齋|《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共持酒,悲涼月

西岸書齋|《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共持酒,悲涼月

人世間總有悲歡離合,如月亮陰晴圓缺的轉換,自古以來難以周全,此以大開大合之筆,將人生的哲理與自然現象融合,表達出詞人參悟人生的灑脫與曠達,也展示了詞人深藏內心、難以遮掩的鬱憤。

“嬋娟”本指美人姿態,此處詞人化用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共明月”,只願思念之人健康長壽,雖然身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南宋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評此詞:“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

古人喜歡望月興嘆,寄託自己的情懷與心緒。其實,月不能帶走哀傷和愁緒,只是一種意向的寄託而已。喜而望月,便是月光皎潔、光華如練;悲而望月,便是悽清孤冷、無人為伴。其實,萬物何曾變過。從始至終,變化的只是人心而已。

願我們幸福安康,永遠樂觀陽光。

這裡是“西岸書齋”,很高興與你共讀一本書,下一期我們將繼續與你相約《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

西岸書齋|《節日裡的詩歌盛宴——中國傳統節日詩詞選》——共持酒,悲涼月

TAG: 詞人月亮望月月宮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