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譯家言|毛志文: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東西問)譯家言|毛志文: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中新社武漢12月15日電 題: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作者 毛志文 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武漢大學教師、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

東西問·譯家言|毛志文: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編者按:

現代語言學認為,語言可分為兩部分,即作為“能指”的符號(形式)與作為“所指”的意義(內容)。翻譯在形式上是符號的轉換,如語音、字(詞)形;在內容上則包含知識及知識背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體系。實踐表明,翻譯絕非簡單地將“ABCD”轉為“甲乙丙丁”,探究符號轉化背後的文化和思想交流無疑是更具學理性的關鍵問題。

“東西問”近日推出“譯家言”系列文章,受訪者既有一線譯者,也有關注譯事的學者,議題涉及翻譯的形式、知識、文化和思想等層面:杜甫何以在俄羅斯受到歡迎?《神曲》如何譯成“絕句”?《西遊記》八十一難為何有版本只譯出三難?羊肉泡饃的“陝味”如何“意”入英倫語境?行走在“譯言譯語”衝出的東西文化海灘,冀讀者循著這些問題尋拾到自己的入眼之貝。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唐代中國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對外交往頻繁,思想自由奔放,近體詩逐漸發展和完善,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高峰和典範。唐詩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標誌性成果,其對外譯介和傳播效果如何?

東西問·譯家言|毛志文: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2021年9月,森林5D全媒體行浸式幻彩光影秀《花開書堂山·光影詩書畫》在長沙書堂山首演,演員吟誦李白的《將進酒》。 中新社記者 楊華峰 攝

明珠亮色如何外傳?

唐代偉大詩人層出不窮,百花齊放。初唐由四傑、陳子昂拉開序幕;盛唐湧現出李白、杜甫兩座高峰,還有田園詩人孟浩然、王維,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等等;中唐有元白“新樂府”、韓孟詩派;晚唐杜牧、李商隱則添一抹亮色收尾。

這些偉大的詩人及作品無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顆顆璀璨明珠。其向外傳播軌跡大致有二:一條是東傳,對東鄰韓國和日本影響尤其深廣。另一條路徑則是西播,與“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陸上絲綢之路大致吻合,俄羅斯、東歐和中亞等國均為重要節點。

唐詩在俄羅斯的譯介和傳播大致經歷了四個時期:萌芽期(19世紀末)、發展期(20世紀上半葉)、高潮期(20世紀50-60年代)、新時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

第一首俄譯的唐詩是什麼?

19世紀末,俄國學術界和文化界開始關注唐詩。1874年由聖彼得堡交通運輸部印刷廠出版的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有據可考的第一首俄譯唐詩,共10頁紙,譯者佚名。此後,李白、杜甫等詩人的單個作品陸續被譯介出來,但大都由其他語言轉譯,改譯較大,且零散不成體系。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俄國詩壇如巴爾蒙特、古米廖夫、阿赫瑪託娃等名家都曾積極投身唐詩俄譯,且在創作風格上受唐詩影響很大。

東西問·譯家言|毛志文: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2014年8月,48米長的《滕王閣序》行草書法手卷亮相江南名樓滕王閣景區。中新社記者 劉佔昆 攝

20世紀20-30年代是唐詩俄譯的快速發展期。1920年蘇聯著名漢學家阿列克謝耶夫院士提出一個翻譯中國文學名著的宏大規劃,開始系統譯介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等人作品,堪稱標誌性事件。後來,其學生休茨基繼承衣缽,以唐詩集的形式進行譯介。師生二人均精通漢語,從漢語逐字逐句翻譯,詩作語義內容傳達十分精準,且對仗工整、用詞貼切,很好地保留了原詩的韻腳與節奏。這些為後來大規模譯介唐詩奠定了基礎。

杜甫為何在蘇聯大受歡迎?

20世紀50-60年代唐詩俄譯進入繁盛期。這既源於此前數代漢學家不斷積累,翻譯水平提高;也與當時中蘇正值“蜜月期”的背景有關。濃厚的漢學氛圍下,蘇聯漢學家們完成了大多數唐代著名詩人作品的系統譯介,唐詩研究也如火如荼。

此時還出現了中俄兩國詩人聯袂翻譯的盛況。如1957年郭沫若和費德林共同翻譯了《中國唐代詩歌集》。該集由莫斯科國家文學出版社出版,在蘇聯流傳範圍很廣,首次發行就近4萬冊。由於翻譯質量很高,該譯本一版再版,供不應求。

該時期,作為高爾基所創辦的《世界名人傳記》系列叢書之一,由蘇聯著名漢學家別仁出版的《杜甫傳》原計劃出版1。5萬冊,未料發售後一搶而空,不得不增印。杜甫的現實主義詩歌在蘇聯十分受歡迎,因為詩作中憂國憂民,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極易與飽經滄桑的當地民眾產生共鳴。

東西問·譯家言|毛志文: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2021年8月,話劇《杜甫》在北京開啟新一輪的演出,劇中的杜甫形象躍然紙上。中新社記者 史春陽 攝

“以詩譯詩”:毗鄰韻、環抱韻和交錯韻

20世紀90年代至今,唐詩在俄羅斯煥發出新的生機。中蘇兩國關係正常化後,新時期唐詩俄譯表現出兩大特徵:一是唐詩翻譯方法不斷推陳出新,二是當代漢學家們從不同視角對唐詩展開創新性研究。如著名漢學家孟列夫繼承了阿列克謝耶夫和吉多維奇“以詩譯詩”的傳統,特別注意再現詩歌的韻腳,在譯文中嘗試用俄語的毗鄰韻、環抱韻和交錯韻再現唐詩的韻腳。他還用俄語的完整音步和不完整音步來還原“平仄”,嘗試再現漢詩中特有的雙聲、疊韻、對仗、換位等現象。這些都是對前人的創新突破。可以說孟列夫對唐詩的翻譯不僅做到了信達雅,還做到了形神兼備。

可圈可點的唐詩學家還有俄羅斯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阿扎羅娃。她受西方翻譯理論文化學派影響較深,認為翻譯的目的就是文化轉換,在唐詩的翻譯方法上更為大膽創新。她創造性地進行翻譯實驗,組織阿里斯托夫、加琳娜、葉爾馬科娃等9位俄羅斯當代漢學家同譯杜甫的《春望》和《望嶽》。一文九譯,前所未有。她還在翻譯過程中設法縮減詞彙總數,增加單詞的語義容量,並強調詩歌文字的視覺化效果,認為詩行、字數、標點、重音的長短和位置都會影響文字外形和節奏表達。

東西問·譯家言|毛志文: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杜甫《望嶽》的書法作品。中新社發 鍾欣 攝

阿扎羅娃還認為唐詩俄譯可展示出俄語表達象形文字思維的潛能,俄羅斯讀者要想發展這種象形文字思維,就不能將中國詩歌的象形文字系統視為征服和操控的物件,而應將其理解為進行平等文化交流的語言體系。阿扎羅娃在翻譯過程中對中國的語言文字給予充分尊重,並認識到中國詩歌的翻譯對現代俄語及俄羅斯讀者思維的深刻影響。限於篇幅只能介紹這兩位最具代表性的翻譯家,窺一斑而見全豹,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影響不斷擴大,唐詩翻譯和研究在俄漸成顯學。

李白詩歌何以推動《道德經》在俄研究?

唐詩研究與俄羅斯的文學和漢學研究良性互動。如蘇聯傳統文學流派常用的社會批判視角,也被運用到杜甫詩歌研究。漢學家謝里布里亞科夫深入研究了杜甫詩歌的現實性和人民性,認為杜甫是唐代詩歌社會派的創始人。這些研究成果反過來也推動了蘇聯現實主義文學和翻譯研究的發展。

再例如現當代俄羅斯漢學家很注重研究唐詩中的宗教思想。漢學家達革丹諾夫深入研究了王維、孟浩然、白居易詩作中的禪佛思想,一時風靡俄羅斯漢學界。在此影響下,許多禪佛詩人的作品在俄得到更多譯介,如寒山詩、王梵志詩等。

特別是孟列夫對王梵志詩歌的翻譯,讓歷經劫難沉睡在聖彼得堡的敦煌文獻重獲新生,推動了敦煌學在俄羅斯的研究和發展。同樣,俄羅斯唐詩學家對李白詩作中道教元素的研究也引發俄羅斯漢學界對中國道教研究的興趣,推動了《道德經》在俄譯介和研究。俄羅斯漢學與中國唐詩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東西問·譯家言|毛志文: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2014年8月,江蘇南京,一位參觀者在欣賞世界最大幅書法作品《道德經》全卷。中新社發 安東 攝

唐詩影響正突破儒家文化圈

從俄羅斯學界到普通民眾,均受到唐詩積極影響。

俄羅斯漢學家的唐詩研究常獨闢蹊徑,讓人耳目一新。例如20世紀70年代著名俄羅斯漢學家康拉德從中西文化比較視角提出,唐代出現了“中國的文藝復興”,對人的個性的關注度在唐代獲得提升。“由於人都生活在一個充滿人性的世界之中,所以文學、藝術、哲學都應當服務於人本身。這與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的思潮是一致的。”唐代發達的印刷業和大量的書籍加速了人文主義思潮的傳播,因此唐代以杜甫、白居易、杜牧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現實主義詩人更加關注勞苦民眾、祖國的前途和命運。作為一位東方學家,康拉德摒棄了西方中心主義觀點,以平等視角看待唐代詩人及其詩歌,這深深影響了當今俄羅斯漢學研究,此前提及的當代翻譯家阿扎羅娃便是一例。

在俄羅斯普通民眾層面,以杜甫詩歌為例,詩作中表達出的愛國主義、熱愛和平、關心普通民眾疾苦、注重人倫和仁愛,跨越時空阻隔和民族侷限得到歡迎和傳誦。唐詩在俄羅斯研究者和普通民眾中獲得廣泛的傳播和接受說明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對當代俄羅斯人有著巨大吸引力。唐詩中所散發出的中國傳統文化魅力正跳出東亞儒家文化圈,沿著西傳的絲路軌跡走向世界。(完)

作者簡介:

東西問·譯家言|毛志文:唐詩西傳,在俄羅斯獲得何種影響?

毛志文 1983年生,青年詩人、學者,翻譯家,上海外國語大學博士,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後,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現任教於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俄語系。曾獲中俄政府獎學金赴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語文系訪問學者(2016——2017年),研究方向為詩學、翻譯學、唐詩俄譯。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專案《唐詩在俄羅斯的譯介、傳播與影響研究》,湖北省社科基金青年專案《結構詩學與詩歌翻譯》,武漢大學人文社科基金專案3項和十四規劃專案1項。出版專著《結構詩學視角下的俄漢詩歌翻譯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編寫教材2部,編撰字典1部,在《中國翻譯》、《上海翻譯》、《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中國俄語教學》等CSSCI核心期刊上發表與詩歌翻譯相關論文十餘篇。

TAG: 唐詩翻譯俄羅斯杜甫漢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