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語》:小孩撒尿衝撞了地下的東西,遭到報復,徹夜難眠

話說清乾隆年間,河東的運使官吳雲從在刑部當郎中,遇到公館外面在辦社戲,家人就抱著小兒子出去看熱鬧,小兒子尿急就在路邊解決。結果忽然不停地哭鬧,家人不知道什麼原因,只好先把他抱回去了。

《子不語》:小孩撒尿衝撞了地下的東西,遭到報復,徹夜難眠

到了晚上,小兒子用北方人的口音說到:“怎麼這個小孩子這般無禮,把尿撒在我的頭上!我跟你沒完!”一整夜不停地吵鬧。

吳公很生氣,第二天寫了訴狀到當地城隍廟去焚燒,說:“我是南方人,小兒無意間衝撞了說官話的鬼,十分猖獗可恨,請城隍神代為緝拿。”當天晚上就安靜了。

《子不語》:小孩撒尿衝撞了地下的東西,遭到報復,徹夜難眠

到了第三天晚上,小兒子又發病了,仍然用北方口音說:“你不過是一個官兒罷了,竟然這樣糟蹋我們老四!咱們兄弟幾個來替他報仇,要些燒酒喝喝。”

夫人不得已,拿出酒來說:“給你們喝,不要鬧!”

於是,一個鬼喝完,另一個鬼又要喝,還說要前門外楊家的血灌香腸做下酒菜,沒完沒了地又鬧到了天亮。

吳公生氣地上前打了小兒子一巴掌,罵道:“狗奴!非要強轉舌根,學人家說官話,再說我就打!”

然而打的打,說的還是不停地說。

吳公又寫了訴狀到城隍廟去焚燒,說:“說官話的鬼又來了,請求神靈予以懲治!”

當天晚上,在屋子裡聽到鞭子抽打的聲音,又聽到鬼說:“不要打了,我們走就是了!”

小兒子的病隨即痊癒了。

《子不語》:小孩撒尿衝撞了地下的東西,遭到報復,徹夜難眠

這個故事選自清代袁枚的《子不語·說官話鬼》。

官話指的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標準話,因為在Guan場上通用,所以稱為官話。

這個故事雖然是一個鬼故事,但是卻不是以造成恐怖刺激的效果為目的的,反而有點喜劇的味道。

袁枚在《子不語》原文中是以正統的文言書面語來寫的,而將官話鬼純粹的口頭語夾雜在中間,這種風格的差異造成了口語模仿的滑稽,使全文更富詼諧意味。

官話鬼的話有濃重的北京方言味,如“你不過是一個官兒罷了”這種兒化音,還有一口一個“咱們”,也是北京話的特點,是外地人非常容易敏感到而覺得有點可笑的,袁枚在這裡把它們突出出來,讀者一讀,北京話好像就會在耳邊響起。另外,那些官話鬼雖然沒有現形,但是他們那副無賴相,都透過他們的話而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來了,讀者聯想到這副無賴相,也難免會莞爾一笑了。

清朝的制度,舉人、生員、貢、監、童生如果不會官話,就不準送試。那時對官話的要求比現在推廣普通話還要嚴格,是科舉制度的一部分。袁枚寫這個故事正是為了表達對刻板的科舉制的反感。

我們從吳公打小兒子巴掌時罵的“狗奴!非要強轉舌根,學人家說官話,再說我就打!”這段話,可以作這樣的推測:一些南方人在北京做官,他們的子弟或許受了北京方音的同化,說起官話來比他們還好,而南方人則是以自己的語言四聲俱全為傲,而鄙薄那沒有入聲的北方話。自己在Guan場上無可奈何說官話,本來就沒好氣,看見自己的子弟打官腔,就更加氣不打一處來了。而且兒子說不定還結交了不三不四的朋友,言語中更有一副油腔滑調,於是吳公就不免怒而扇其一巴掌了。不知道袁枚是不是見過這樣的場面才寫出了這個“官話鬼”的故事呢?

TAG: 官話小兒子袁枚吳公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