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書訊|2022年5月

歡迎文末分享、點贊、在看三連!

轉載請在文末留言

——-

“古典與文明”叢書

希臘人與非理性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愛爾蘭]E。R。多茲 著 王嘉雯 譯

人類學家列維·布留爾曾說過:“任何人類的大腦,無論智力發展到何種程度,原始思維都依然根深蒂固。”在《希臘人與非理性》中,著名古典學家E。 R。 多茲描繪了直到柏拉圖時代的希臘文化中非理性力量的影響,揭示了古希臘精神世界中重要卻相對不為人知的一隅,對“希臘文化是理性主義的勝利”這一傳統觀點進行了反思。他利用現代人類學和心理學的分析方法向讀者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既然我們沒有直接觀察到任何一個社會可以免除“原始的”思想模式,那為什麼就應該認為希臘人可以免除呢?

——-

南藩海昏侯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王仁湘 著

《南藩海昏侯》是一部公共考古作品。作者持續關注海昏侯墓的發掘與成果釋出,其研究將歷史文獻記載與出土文物相結合,將出土文物與歷史文化傳統相結合。廣大讀者在閱讀中,既可以瞭解海昏侯及其所生活的西漢中期的歷史,也可以通過出土文物瞭解中國古代的諸多物質文化傳統(玉器、青銅器、貨幣、飲食)以及古代中國人的信仰世界。劉賀的個人經歷貫穿在作者不同的研究單元中,他的種種生活細節也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南藩海昏侯

——-

邱振中作品

書法的形態與闡釋

(修訂版)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邱振中 著

每一種藝術都有自己特殊的語言。書法是關於線條的藝術,線條質感決定了書法藝術的表現力。線條在時間中運動,形成特有的漢字空間,這就是書法特有的時空特質。作者從書法最基本的書寫現象入手,分析書法的形式構成,進而擴充套件到對筆法史、章法史、書法與繪畫的比較等重要課題。作者還對八大山人的書法與繪畫、黃賓虹的書法與繪畫以及《黃州寒食詩帖》等個案進行了詳盡分析,從而進一步說明中國書法的情感表現力、書畫相通等問題。

讀完本書,你會了解到:為什麼說只有漢字才能產生書法這種獨特的藝術?為什麼能從書法的線條中讀解出作者的情感乃至精神世界?歷史上各種書體都有什麼樣的筆法?為什麼說漢字在楷書之後就不可能出現新的字型?為什麼後世無法再出現王羲之、顏真卿這樣影響深遠的書法家?中國繪畫中的筆法與書法中的筆法有怎樣的相通之處?>>>邱振中的“書法江湖”

神居何所

從書法史到書法研究方法論(修訂版)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邱振中 著

《神居何所》包含了邱振中先生一系列對書法的思考成果,一部分是關於書法的基本性質的,比如《書法究竟是什麼》《中國書法的涵義》,另一部分是對與書法有關的各種具體問題進行的討論,例如,如何對書法的外在形式進行感受?很多人面對書法作品時無從下手,作者的一組文章就提供了很好的示範,《張旭·黃庭堅·倪元璐》《八大山人的書法藝術》《古代書法作品賞析叢札》等文章;再如形神關係,人們常說“形神兼備”,但如何從形式中看出“神”?或者說,“神”存在於哪些形式中?作者還對書法教育、藝術教育、怎樣做藝術研究等問題進行了闡述,結合現狀給出了富有借鑑意義的啟示。

——-

新編宋瓷筆記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劉濤 著

全書圍繞宋瓷談鑑賞、論學術、記人事,並收入七百餘幅宋金時代瓷器圖片,包羅了公私收藏的精華。透過雅潔的文字和精美的圖片,讀者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作為中國國寶的器物之美,理解中國民間豐富的創造力和蘊含在器物中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內涵。

相較《宋瓷筆記》,本書新增《宋金過渡期瓷器》《書房中的宋瓷》《青白瓷香篆盤小記》《宋元時期的瓷香爐》等十四篇新文章及三百餘幅器物圖片。新增文字更致力於對北方金代瓷器的追尋,這些追尋將使人們認識瓷器藝術的視野更為開闊和完整。>>>新編宋瓷筆記

——-

百年衣裳

20世紀中國服裝流變(修訂版)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袁仄 胡月 著

中國曆經的20 世紀是社會激盪的百年,亦是新舊觀念雜陳、東西文化碰撞的百年。本書以國人“衣”生活的視角,梳理了服裝領域這百年來的歷史變遷。從清末的長袍、馬褂、瓜皮帽、鑲緄襖裙,到民國的燕尾服、圓筒帽、旗袍、西裝、中山裝,再到1949 年以後的列寧裝、人民裝、紅衛兵裝,以及改革開放後的喇叭褲、文化衫、吊帶裙等,評述服飾興衰,探究風尚源流,笑談百年衣裳。作為服裝專家,兩位作者從政治、社會、文化等角度加以鉤沉,於生活史的廣闊空間縱橫開闔:從文獻、報章,到小說、俚語所呈現的公共記憶與私人記憶,立體地勾畫出中國人穿衣現象中的時代烙印。近400 幀影象,既有歷史照片、家庭寫真、服裝實物及老月份牌畫、老插圖等作為重現,亦有當代名家的水墨題圖、淡彩插圖為之點睛。>>>百年衣裳:20世紀中國服裝流變

——-

慢下來

大加速的終結,以及為什麼這是一件好事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英]丹尼·多林 著 童文煦 譯

在這本有力而適時的作品中,丹尼·多林向人們展示了更大維度上面正在發生著的社會性大減緩對人類有何益處。作者向所有讀者開放了一個豐富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全球資料寶庫,海量資料展示出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自1970年代初以來,人類的進步一直在放緩。

丹尼·多林使用令人信服的視覺化時間線圖表向讀者說明了,生育率、人均GDP增長以及人類預期壽命的增長速度,在過去幾代人中是如何穩步下降的。也許最令人驚訝的是,即使是令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斷被重塑的技術進步,甚至其日新月異的變化速度看似正在將文明推向新的未知水域,但技術進步的速度也在迅速下降。在多林看來,這恰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刻,也是邁向穩定的時刻。他指出,許多定義近代歷史的較早的偉大進步,同時也帶來了戰爭、社會分裂和巨大的不平等。與其為此而哀嘆,不如正視大加速所帶來的環境、資源與不平等困境,接受放緩作為一種必然。>>>慢下來:大加速的終結,以及為什麼這是一件好事

——-

三聯精選

生命的間奏

長壽的智慧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法]帕斯卡爾·布呂克內 著 王珏 譯

自1900年起,人類壽命已增加了30年。30年幾乎是17世紀人類的正常壽命長度。如此非凡的進步改變了一切:職業生涯、愛情、家庭生活、與世界的關係、與疾病的關係,甚至是人類自身命運的含義。

從50多歲起,人類開始踏入位於成熟與衰老間的間奏期。從此時起,我們開始懂得何為需要捍衛的珍貴之物,何為無理智的覬覦,何為理應期待的美好。該怎樣面對這樣的年齡,這份來自命運的曖昧禮物?長壽的挑戰不就是裁判厭倦與狂熱、新生的恩賜與遁世的不幸嗎?

本書將探討如何過好生命中的這一重要階段,獲得長壽的智慧。>>>生命的間奏:長壽的智慧三聯精選已出書目

——-

圖畫通識叢書

福柯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克里斯 霍羅克斯(Chris Horrocks) 文

佐蘭 耶維蒂克(Zoran Jevtic) 圖

徐晶、吳瓊 譯

在米歇爾·福柯離世之際,他的著述被認為是20 世紀最重要的思想事件。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在他身後自然留下了一系列持久並有影響的著作,但這樣的讚譽是公正的嗎?

《福柯》將福柯的寫作置於一個動盪的哲學和政治環境下,批評性地審視了他旨在揭示的人文科學中知識與權力的關聯,以及他對話語與制度所做的研究。作者解釋了福柯是如何顛覆我們對於瘋癲、性、犯罪的假定的,以及關於禁閉、懺悔和規訓等方面的那些常常是殘酷暴虐的社會認知。同時,還描述了福柯在精神病學和臨床醫學方面的研究、他的政治活動,以及在其寫作中所體現的那種快感與慾望層面的超越性。>>>圖畫通識叢書:福柯

薩特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菲利普·索蒂(Philip Thody)文

霍華德·裡德(Howard Read)圖

方可育 譯

當薩特談論“他人即地獄”時,他在談論什麼。存在先於本質,薩特的這句名言人人耳熟能詳,但他究竟是什麼意思?薩特和波伏瓦的愛情為什麼被無數現代人推崇?《圖畫通識叢書 薩特》簡約地回答了以上所有的問題。

從1945年“二戰”結束到1980年薩特逝世,他一直是法國最著名的作家,也是當時在世的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這個小冊子闡述了組成薩特世界觀的基本脈絡,特別是他關於自由、文學、馬克思主義和不平等等方面的思想。>>>圖畫通識叢書:薩特

——-

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海外視野

當代海外華人學者批評理論研究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李鳳亮 著

當代海外華人學者中,有一批專事20 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的批評家和理論家,其代表人物如夏志清、夏濟安、李歐梵、張錯、劉紹銘、王德威、鄭樹森、周蕾、奚密、史書美、張英進、張旭東、劉禾、王斑、唐小兵、劉康、魯曉鵬、徐賁、趙毅衡、黃子平、許子東、孟悅、陳建華、劉劍梅等。他們大多在中國大陸或臺灣完成大學學業,後出國繼續攻讀學位並在境外(含港澳臺)學術機構從事20 世紀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其思想既立足於中國本土文化,又深受當代西方批評理論影響,是西方與中國批評理論之間的“交叉地帶”。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文學研究一度封閉單一的視角,將跨文化、跨學科、跨語際的研究觀念投射到國內,形成了20 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多重邊界”“多重彼岸”“多重比較”的特點,其直接參與及影響所及,在某種意義上已改變了文藝理論與20 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總體格局。

21 世紀以來,對海外華人學者批評理論的考察日漸成為跨學科研究的一個重要命題。這一涉及20 世紀中國文學、文藝理論、比較文學、海外漢學、華僑華人研究諸領域的論題,隨著海內外學術交流的頻密,其學理意義與實踐價值得到不同科際學者的關注和思考。在“批評理論”研究不斷受到重視的語境下,海外華人學者的跨國(境)批評實踐,為國(境)內學者提供了一個考察當代西方批評理論、20 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嶄新而特別的視角,其對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建設的借鑑意義格外突出。

本書從六個方面考察了當代海外華人學者的批評理論,分別涉及海外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的“整體觀”、“晚清文學”觀念的崛起與研究格局的擴張、比較視野中的“海外張學”、“革命敘事”的“再解讀”、現代性視野中的“上海研究”、海外“華語電影”研究的跨文化批評模式等。作者力圖以專題的方式,揭示當代海外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一些主要領域及焦點問題,從“彼岸的現代性”視角,推動海內外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多重比較,從而推進現有的對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反思。>>>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批評的海外視野

——-

孔子的故事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李長之 著

作為中國人,孔子的思想已經滲透、融入到我們的骨髓裡。但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們大多隻能從《論語》的名言警句裡認識他。該書深入淺出地講敘了孔子上下求索的坎坷一生,將孔子的精神面貌和生平事蹟繪聲繪色地呈現出來,同時注重史料的選擇和提煉,可謂既輕鬆有趣又嚴謹紮實。作者李長之先生“主要是想讓大家看一看孔子在當時是怎樣生活的,以及當時的人(各式各樣的人)是怎樣看待孔子的”。>>>孔子的故事

——-

中外雕塑公園二十講

三聯書訊|2022年5月

陶宇 高雲 著

本書以雕塑公園為主題,可分為四個部分,講述了雕塑公園的理念、國際雕塑公園的發展、國內雕塑公園的發展,以及雕塑公園發展的前景和事項。本書題材新穎,而且具有現實意義。它能夠為城市規劃,甚至地產專案規劃,提供參考和指導。這種人造物與自然環境的融合,與當先我們對環境和生態的重視具有契合之處。它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貼近,有利於美化人們周邊的環境。本書文辭生動流暢,頗為優美,書中文字就像是公園,而插圖則像是聳立其間的雕塑。徜徉在這樣一座雕塑公園,同樣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中外雕塑公園二十講

TAG: 書法20雕塑公園研究中國